人人網冷落主業,押注智能硬件
最近,人人網投資酷銳視覺,稱智能眼鏡或將成為繼手機之后一個新的風口。
曾有“中國Facebook”之稱的人人網在中文網站的排名慢慢向后滑落,在近年看起來有點不務正業。在去年,人人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一舟化身“投資教父”,一邊變賣糯米、56這些“燒錢的小妖精”,一邊又頻頻投資海外公司大展、最近,人人網又準備涉足智能硬件業。
日前,數字高清眼鏡定制商酷銳視覺宣布已完成了來自人人公司的1200萬美元B輪融資,并且融資款項已經全部到賬。
陳一舟表示,智能眼鏡或將成為繼手機之后一個新的風口。
此前曾經和雷軍共同探討了很多關于互聯網風口的話題,受雷軍從軟件業轉入手機行業的經歷啟發,開始思考除了手機之外,還有哪些門類可以通過小米的途徑進行顛覆。
在陳一舟看來,眼鏡行業和手機行業的市場是處于同一量級,未來五年會進入一個爆發的階段,而人人公司的投資也將能為酷銳視覺帶來獨特的優勢。
據悉,除了酷銳視覺,人人近年來還頻繁地投資了多個行業,但是這次是人人公司首次投資實體領域。
一、入局智能可穿戴市場,人人為何如此自信?
眾所周知,近年來智能可穿戴市場熱鬧非凡,谷歌推出第一款智能眼鏡開始,從蘋果、三星、索尼等國際巨頭,到中興、華為、小米、360等國內企業,甚至是耐克、阿迪達斯這類制造業,都很默契地把業務延伸到這個行業。
不過,現實卻澆了一盆冷水,連蘋果、谷歌等巨頭的可穿戴產品的表現都不理想。在發售初期供不應求的蘋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其銷量并未出現在蘋果最新發布的財報中,分析認為銷量不達標或是主要原因。
而盛傳已久的新一代谷歌眼鏡也未能如期在谷歌I/O 2015開發者大會上亮相。此外,初代谷歌眼鏡也命途多舛,于2012年4月發布,并在2015年1月停產。
可穿戴設備或許已經開始流行,但顯然產品和市場并不成熟。很多產品或噱頭大于實際意義,或續航時間短、或外型設計過于怪異,顯然沒有辦法讓用戶一直佩戴。另外,在社會層面上,一些眼鏡的相機功能助長了偷拍、偷錄等不法行為,觸及了隱私與版權的底線。
目前,根據智能眼鏡的技術及概念,可將其分為VR(虛擬現實)及AR(增強現實)兩種類別。VR設備的推出旨在為游戲玩家營造出一個全方位的模擬場景,帶來完全沉浸式的游戲體驗;而AR則是將電子信息(包括圖像、視頻、軟件等)疊加于現實世界中,讓虛擬與現實結合互動。
如今國內暴風科技旗下產品“暴風魔鏡”就屬于VR產品。作為一家網絡視頻公司,暴風科技無法像優酷土豆等巨頭那樣,在各種影視版權的購買上燒錢,于是轉向關注用戶的觀看體驗。暴風科技CEO馮鑫表示,“此前暴風先后推出的手機省電播放、3D功能、左眼一鍵高清、右耳環繞聲等功能,均是這一戰略的產物。暴風魔鏡的推出,同樣是解決‘爽不爽’的問題。”
暴風科技向《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目前暴風魔鏡主要有兩方面的盈利模式:一個是直接對內容進行收費,比如魔鏡2發布會的全景直播,需要50魔豆(魔豆與人民幣的兌換率為10:1);二是全景廣告,可以對全景的后半部分植入廣告,這個目前仍在開發當中。”
相比而言,谷歌眼鏡便屬于AR設備。在《時代的變換》一書中介紹道,谷歌眼鏡要在一個特定場景下使用才有意義。“假如科比戴上了這種眼鏡,我們就可以通過科比的視角來看看他是怎么拿下56分的比賽的,怎么扣籃的,怎么突破的,那該是一種多么令人熱血沸騰的場景??!不過,科比的視角要花錢買,這樣,谷歌眼鏡的商業模式就產生了。”
那么同為互聯網企業的人人公司是要涉足智能眼鏡行業嗎? 資料顯示,酷銳視覺是由美籍華人科學家梁俊忠創建于美國硅谷的高科技眼鏡公司。 此外,有人透露,人人公司不會直接參與到眼鏡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環節。
不過據相關人士稱,“酷銳的光學眼鏡產品與谷歌眼鏡、暴風眼鏡等是不同的,還是常規的眼鏡,只是鏡片度數能控制到一度。”
酷銳視覺CEO任亞平稱,外界對眼鏡行業有很多誤解,但是眼鏡行業,理應成為下一個風口和焦點。
二、人人網偏離主業,能成功地走出新路嗎?
說到人人網,想必80后和90后并不陌生,畢竟是曾紅極一時,并在2011年帶著“中國Facebook”的光環踏上紐交所舞臺,市值也一路攀升到70億美元。
不過,隨著微博、微信、陌陌等新一代社交產品的洶涌來襲,人人網在社交領域的競爭多少顯得有些后繼乏力。一個明顯的例子,今年年初人人網下線站內信功能,雖然被許多人誤讀為人人網謝幕,但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用戶對人人網目前情況的認知。紅極一時的人人網一去不復返,當年“全民偷菜”的壯美場面更是難以看見。
從人人公司最新公布的業績來看,截至2015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公司凈營收為1370萬美元(約合8504萬元),同比下降41.1%;凈虧損達2760萬美元(約合1.71億元),而去年同期為凈利潤3230萬美元。其中,游戲業務收入為550萬美元(約合3413萬元),同比下降56.5%,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推出的游戲已進入成熟晚期。
對于人人公司而言,其早已偏離了社交的核心屬性,業務范圍涉及到游戲、視頻、團購、金融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人業績每況愈下的同時,陳一舟卻在投資上表現搶眼,尤其是投資藝龍大賺5000多萬美元,投資唯品會大賺1500萬美元,這些資本收益有效地彌補了人人網的虧損。于是,業內戲稱陳一舟長期以來依靠投資炒股來補貼人人網的運營。
對此,人人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業績與投資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國內和國外知名的互聯網公司除了主營業務之外,都在進行多渠道的投資。”
按照其說法,人人公司主營業務也一直在尋求自我革新和改變,譬如圖片社交成為當下年輕人的主流,人人移動客戶端也會去努力滿足用戶的這些需求,做相應產品調整。此前,人人公司已宣布從社交網絡向社交金融轉型。社交金融未來也將會是人人公司的主業。
眼下從O2O角度看,人人公司投資過兩家做零售店的企業,一個是做眼鏡的酷銳視覺,一個是做家裝的筑巢網。
對投資智能可穿戴市場,陳一舟表示:“我之前的投資基本都是互聯網領域,但我始終在尋找順應科技革命下傳統行業的顛覆創新機會,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風口。我關注眼鏡行業有很長時間了,因為我自己也戴眼鏡,知道需求是什么。與谷歌眼鏡這類高科技眼鏡的前沿和酷炫相比,我更愿意從一個產品有沒有更加省時省力解決人類的問題出發去評判一個產品值不值得去投資。”
針對眼鏡這個“風口論”,人人公司相關人士進一步解釋道,“我們經過調研分析認為眼鏡行業是繼手機行業后,下一個值得用類似于小米這樣的創業方法去進行顛覆的行業。手機一般是兩三年換一部,眼鏡也差不多是兩三年換一副,而且眼鏡的單價不見得比手機便宜。而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讓人們享受移動互聯網生活的同時,卻也讓他們的眼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根據英國眼外科醫生發現,患上近視的人數按照35%的增長速度逐年遞增,而這些都是大量使用智能手機所導致的。更為嚴重的是,在未來10年內這種增長速度將會增加到50%,在2033年的時候30歲以下一半以上都會佩戴眼睛。
上述醫生表示:“所以如此龐大的目標人群,對于眼鏡行業來說,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顯然,人人網已經在偏離主業的道路上一去不回頭了。如今“股神”陳一舟選擇押注智能硬件,到底是不是明智之舉,目前還沒有定論,還要看接下來幾年的市場反應。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