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可穿戴設備未來會是這樣的嗎?
目前可穿戴設備只處在發展的“幼兒期”,來看看未來發展的五個方向。
可穿戴設備給21世紀帶來影響,可以說是潛移默化的。
原本孤立存在的物件——可穿戴設備,通過互聯網被賦予了服務化與社交化的屬性,激活并開啟了軟硬結合的未來之門。智能硬件不再是單純的硬件,它們和互聯網產品一樣,成為了服務鏈條的一部分;數據也不再是孤獨的數據,設備監測的數據為服務化和社交化提供著支持繼而優化服務。
在搜索引擎中輸入“可穿戴設備”,你會發現一大堆搜索結果,這說明其熱度。在過去一年中,可穿戴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逐漸成為數碼領域的流行產品,運動手環、智能手表、虛擬現實顯示器、科技服裝,都是極具前景的可穿戴產品類型。但是,現在我們尚處在可穿戴進化的初期,如果說的再準確一些,應該是處在可穿戴設備發展的“幼兒期”。
當然,作為一種最貼近生活的新興行業,可穿戴設備在智能硬件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而且,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它一定會延伸到其他領域,下面整理了一下最可能的五個方向:
一、基于手勢的人機交互接口界面
先科普一下,人機交互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以有效的方式實現人與計算機對話的技術?;谑謩莸娜藱C交互模式是指用戶可以使用手勢或其他自然動作與設備進行交互。通過采用日常動作和手勢,可以取代復雜的機器操作。此外,手勢操作還可以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人們也能更輕松地學會操控新設備和新軟件。
從谷歌推出智能眼鏡后,“手勢操控”已經漸漸進入我們的生活,比如用戶可以眨下眼睛便可拍照;最近,蘋果公司也推出了一項專利,他們的Apple Watch將能支持基于手勢的自適應學習,用戶可以在上面進行各種通訊操控,比如導航Apple TV界面,在跑步機上運動時可以對翻頁iPad內容,甚至還能關燈,等等。
當下,世界各大汽車生產廠商也在競相研究汽車手勢操控系統,通過此系統駕駛員可以通過手勢來控制汽車,而無需分心。相信這種極具未來感的技術將在未來幾年內普及智能穿戴設備。
二、身份驗證
將來,可穿戴設備可以通過收集用戶的身體數據提供簽名認證服務。這意味著可穿戴認證設備在日常生活中帶給用戶便利,他們將不用記住密碼,攜帶鑰匙,信用卡和身份證。比如,人的心臟肌肉擴張和收縮都會產生電脈沖。心臟的電子信號和指紋一樣獨特。一旦戴上智能設備,它可以通過感知電脈沖,進入身份驗證模式,這比現代的手寫密碼更加安全和強大。
全新的可穿戴技術使身份驗證更加便捷,也會使工作效率提高。另外,一些公司正在研究利用外部設備近場技術實現自動登錄,比如當安卓手機和安卓智能手表彼此靠近時,便可互相解鎖。
至于隱私,用戶可以自主決定智能可穿戴設備要與哪些應用程序和設備建立聯系。如果你不希望航空公司或者你的車知道你在哪里,他們就不會知道。
三、搭載傳感器的個性化服裝
消費者以后檢測自身狀況也許不那么麻煩了,以后的可穿戴設備搭配了傳感器,能獲取用戶具體的數據,有助于更好的健身鍛煉;還有使用了3D打印技術的醫療設備,可以提供個性化定制醫療服務??傊?,嵌入傳感器的硬件和服裝可以監測人體表現,提供分析,并且能夠建議用戶如何取得進步。
可穿戴技術融入服飾是必然的趨勢。有報道稱,耐克在自己的服裝里嵌入納米技術的傳感器。通過智能運動服時刻收集運動員數據,就能更好地判斷運動員生理和心理的狀況。如果再利用上3D打印技術,還可以幫助服裝公司減少生產和供應鏈管理的成本。也許,未來每個人都有專屬的智能T恤。
四、為改善身體機能提供積極指導
目前,消費市場出現一股新趨勢——個人健身裝置。心率監控器、可穿戴式健身追蹤器、可分析人體成分的體重計,都只是運動員和健身同好們用來量測和監控其個人化健身鍛煉和日?;顒拥倪x項。然而,可穿戴技術的下一階段,將會幫助每個人改善一切身體機能,使人們保持健康,延長壽命。
可穿戴技術為改善身體機能提供積極指導,但其成功的關鍵就是必須要提升數據有效性和分析能力。Steven LeBoeuf博士是可穿戴設備制造公司Valencell總裁兼創始人,他認為耳朵是獲取身體信息的最好部位,并開發了可嵌入到普通耳機里的生理監測模塊,用戶在收聽音樂的同時,也能收集諸如,心臟速率、溫度和呼吸速率等生命體征數據。Steven LeBoeuf解釋說,“我們的技術最先利用了光信號傳感器,這樣可以確保數據收集的準確性。”
為了開發好軟件來分析這些數據,LeBoeuf 計劃提高用戶參與度,收集更多的數據。
五、基于數據的健康分析
可穿戴設備中,嵌入式生物傳感器和軟件,具備持續的健康監測功能,并分析人類健康和身體狀況。再根據收集到的數據,醫療人員或運動教練,可以又快又好采取應對措施。
來自北卡羅納大學的David Berkoff博士是骨科專業的運動醫學醫生,他解釋說,“目前,利用可穿戴設備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進一步改善健康護理的連續性,”他繼續說道,“我現在對于病人的健康狀況還無法做到連續跟蹤,一旦有了實時追蹤的可穿戴設備,當病人來看病,我們就能拿到當天病況的第一手數據,幫助我們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智能穿戴設備可以通過一種簡單的方法,在三個月、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持續不斷地監測你的某些指標,通過長時間的數據積累,準確預測你未來患上的某種疾病的可能性,以達到中醫所講的“治未病”的效果。這種“慢數據” 將給醫療健康行業帶來真正的革新。
總而言之,以上五個領域只是可穿戴設備將來的發展方向,在更遠的未來它會從方方面面影響人類的生活。它會成為人類的管家、醫生、身份證等等,會成為一切人類希望它變成的樣子。
不管怎樣,可穿戴設備處于方興未艾的時期,我們相信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前景光明。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