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無人駕駛城”的神秘面紗
無人駕駛技術的測試一直是個難題,為此美國索性專門圈地造了座“無人駕駛城”,不可不謂癡迷。
早在2013年,密歇根州已經成為繼佛羅里達、加利福尼亞和內華達之后,第四個獲批可自主進行無人駕駛汽車測試的州。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密歇根大學交通改造研究中心(MTC)主任Peter Sweatman認為,在無人駕駛技術足夠“靠譜”前,將其放置在一個相對封閉的模擬環境中進行測試,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不可避免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
從去年開始,“無人駕駛”儼然成了汽車圈的熱門搜索詞。而圍繞這項技術的探討似乎一直在高亢進行。除了傳統車企開始逐漸瞄上這塊肥肉,以Google為代表的一大波科技公司和供應商業已悄然加入了"搶奪"市場的大軍。
今年,密歇根州正熱切期望能重新加入進來,試圖從硅谷手中奪回一些失地。密西根大學的Mobility Transformation 中心已經和密歇根州交通部以及福特、通用、本田、日產和 Delphi 等公司合作,打造了一個測試中心,讓汽車廠商們可以擺脫公共車道上諸多安全與法規限制,在這里優化最先進的技術,盡可能減少無人駕駛技術公開上市時的風險。
圖中是一個名為 Mcity 的測試中心,于7月20日正式宣布對外開放,占地 32 英畝,是一個專為測試無人駕駛和聯網汽車技術而設計的假城鎮。MCity這座小鎮中建有橋梁、隧道、樹木、電桿、路燈、鐵路道口、高速公路、不同角度相間而成的交叉路口、環島和大量形態各異的建筑物。這里就像是一個精心打造的好萊塢場景一樣。
據介紹,MCity通常最多同時能容納兩家公司在特定時間段內進行測試。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們可以在這里測試汽車間通訊(聯邦政府計劃在未來將汽車間通訊設為強制標準),研究用汽車間共享信息避免事故的方式。他們將開發各種自動化系統(如能避免碰撞的自動剎車系統)和自動化功能,以便從人手中接過駕駛的任務。這些技術極其重要,你不會想讓這些技術在駕駛過程中失靈。
Mobility Transformation 中心主任 Peter Sweatman 表示道:“我們要找到快速、高效、安全實現無人駕駛汽車驚人潛力的方式。”
Mcity 的設立也不僅僅和安全有關。它可以讓工程師們測試眾多不易在野外模擬的狀況。他們可以在各種平面(比如磚石、土路和草地)上測試汽車,研究這些系統轉彎和穿過地下通道時的情況。工程師們還可以設立障礙物,涂抹道路指示牌,抹掉車道線,并觀察無人駕駛汽車對這些現實問題會如何反應。
在密歇根州測試無人駕駛汽車也會經歷各種天氣的考驗,從高溫高濕度、刺骨之寒到狂風,這些天氣在灣區并不總能碰到。嚴苛的天氣對于讓無人駕駛汽車成為可能的傳感器而言,是很大的挑戰,比如冰雹對激光測距儀不利,下雪會阻礙攝像頭的視線,霧會影響雷達。
這樣的場地是個偉大的工具,但還是不夠完美,無人駕駛技術也必須在公共道路上證明自己。模擬環境有一個根本限制:人類只能測試自己想得到的情況。事實上,人們永遠也想不到公路上會發生什么事。公路上有時會出現陷坑,有時還會碰到海嘯,路邊的建筑也可能突然倒掉。和這些情況相比,人類要更加難以預測。
比如,谷歌在超過 100 萬英里的無人駕駛過程中吸取了眾多只有人類才能提供的教訓。在一開始,谷歌按照駕駛教練教的來處理四向停車(four-way stops)的情況,即只要沒有輪到自己,就停在線后面。團隊很快發現,這樣設計的無人駕駛汽車在碰到這種情況時永遠也不會前進,因為人類司機不斷出現在這些汽車前面。于是谷歌在去年調整了軟件,讓無人駕駛汽車像人類司機一樣,發出輪到自己了的信號。
谷歌還報告稱,其無人駕駛汽車總是在交叉路口時被追尾(到目前為止只發生了一次小事故,而且責任全在人類司機身上)。這里面無人駕駛技術沒有任何教訓可以吸取,但軟件也需要考慮這一情況。谷歌表示,他們能測量其他汽車的速度、加速和減速,“所以我們可以在怎么做最安全上做出最細致的判斷”。這一判斷必須考慮后面的車可能沒有注意到前面的車這一情況。
人類可能想不到要考慮這種情況,但如果機器想和人類司機一道行駛,就必須模擬或預料到這種情況。如果大家一道轉向無人駕駛技術,事情就要簡單得多了,但現實并不如此。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將和機器共享公路,兩者都將成為測試的一部分。
毋庸置疑,MCity的出現代表了無人駕駛汽車發展階段的一個里程碑,由車企、大學、產業形成聯盟,不僅有利于降低核心技術成本,同時還能夠加速推動社會、政府對無人駕駛汽車的認知度,加快國家交通、立法部門相關法規的出臺,為基礎設施建設展開鋪路。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