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IC:互聯網會成基礎設施,智能硬件就是互聯網硬件

周彤 10年前 (2015-07-06)

今天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都會變成互聯網一部分,就像過去很多人想走出地球一樣,走不出互聯網,原因是它變成了基礎設施。

鈦媒體、商業價值聯合主辦的第五屆“MIIC移動互聯網創新大會”如期舉行。2015 MIIC大會主題是:新生代,萬物生,以“新生”為豪;天地變,邀“新生”為宴。連續舉辦五屆的MIIC在過去五年中見證了中國互聯網業的高速成長和天翻地覆的變化,今年登上MIIC舞臺分享的互聯網大咖、新生代領袖都有誰?他們怎樣成為中國未來商業最大的變數與變量?

MIIC:互聯網會成基礎設施,智能硬件就是互聯網硬件

鈦媒體注:大家都在談硅谷時代和智能硬件。王堅在商業價值和鈦媒體主辦的移動互聯網創新大會(MIIC2015)上表示,硅谷是時代的產物,但并不是產業模式,將來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就是互聯網。今天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都會變成互聯網一部分,就像過去很多人想走出地球一樣,走不出互聯網,原因是它變成了基礎設施。而且,在互聯網變成基礎設施以后,智能硬件嚴格意義上講就是互聯網硬件,所有制造業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會連到互聯網上。

以下為王堅演講全文,經鈦媒體編輯:

我演講題目叫“新生代”,我從大會名字開始說,從“新生態”講起,大會名字要改改,為什么?我一直對移動這兩個詞很敏感,六、七年前大家講移動互聯網,覺得是最新生代的,把我搞的很困惑,搞不清楚移動互聯網是什么,自己想半天,覺得移動互聯網不是互聯網。最近兩年,突然明白過來了,覺得移動互聯網還是互聯網,我想講的本意是什么呢?“在互聯網上創新”這句話,就跟說“在地球上創新”可能有同等的生命力,這是我自己的理解。在互聯網上加一個定語,移動互聯網等等,注定都是短命的,如果改成“互聯網創新大會”,至少這個會可以辦一百年。

我想引出互聯網這件事情,在中國或者在世界各地,得到硅谷這件事情比較敏感,或者希望成為哪里哪里的硅谷,大數據概念來的時候,大家也會說數據谷,希望講谷這個事,比如光纖技術,大家希望叫光谷,我一直對這個事情比較困惑,認真想一下,硅谷重要的東西是什么?硅谷重要的東西不是“谷”,硅谷重要的東西是“硅”,在那個時候,因為硅的出現,給了全世界一次巨大的創新機會,實際上誰能把“硅”變成創新的最基本的動力,你是有機會承認一個機會叫硅谷。

如果大家今天覺得“谷”是關鍵的話,其實就失去了一個時代,以為模式是重要的,其實模式是不重要的,而這個產業給你帶來的物質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相對于硅谷的時代,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什么?實際上是互聯網,剛才主持人不經意地講了一句話,她說互聯網變成了基礎設施,我想了十年才想明白互聯網是基礎設施。這句話想說明什么?想說明互聯網遠遠超出可能今天大家想象的原來的網,變成了社會甚至變成地球本身的基礎設施。

今天的變革是互聯網帶來的,如果今天互聯網對產業的影響相當于30、40年以前“硅”的話,互聯網是給了我們一次巨大的機會。站在我的角度看,六、七年以前云計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云計算背后的含義是讓計算成為世界的能力,云計算本質東西是讓計算成為世界的能力。

今天再看智能硬件是什么?智能這個詞叫了很久,智能硬件的叫法也是很奇怪,實際上是“互聯網硬件”,為什么我剛才講“移動互聯網”這個詞要改改,講移動互聯網時候,其實都是指很特殊的硬件,今天手里不是有一個手機,而是有兩個甚至三個手機,互聯網變成基礎設施以后,大家突然明白,過去叫互聯網相對于傳統互聯網,只是把PC連接在一起,上面的內容是萬維碼,把手機連接在一起的時候,大家覺得是移動互聯網,突然發現所有東西都可以用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今天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都會變成互聯網一部分,就像過去很多人想走出地球一樣,走不出互聯網,原因是它變成了基礎設施。

我要講的是兩句話:第一,互聯網變成基礎設施以后,智能硬件嚴格意義上講就是互聯網硬件,所有制造業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會連到互聯網上。

云棲小鎮要做什么事情呢?就是一個創業者可以用兩個東西作為創業的最基礎設施,就像30年前的硅谷一樣。第一,互聯網能成為創業的基礎設施,最重要的環節是云計算,能夠讓所有東西在互聯網上,阿里云天生有這樣的條件做這件事情。不要把阿里云當作一家企業,而是要當作給中小企業做創新的一個平臺。

阿里云上有一家企業過去也是做硬件的,他是做心電圖機的公司,有了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突然發現心電圖數據不需要存在機器上,可以直接送回到后臺,這邁出了很大一步,沒有互聯網是做不到的,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因為計算變成世界能力之后,可以對傳回來的數據進行處理,心臟有問題前的一、兩個小時,其實你的身體是知道的,只是以前不知道而已,提前一、兩個小時通知醫生,告訴醫生你的心臟會有問題。這樣就從一家做設備的企業變成了救人命的企業,你可以想象它的價值有多大。這是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和計算能力所帶來的價值。

過去跟郭臺銘聊了很多事情,聊的過程中明白了一件事情,其實鴻海不只是一家生產硬件設備的公司,真正具有核心價值的是它的設計和制造能力。我說郭先生,為什么不把鴻海的設計、制造能力變成一個平臺,然后向社會開放,讓所有創新企業能夠享受這樣的能力?我覺得這是對社會非常大的貢獻,郭先生覺得挺好,我們一起有了云的平臺,同時,我們會有一個設計制造平臺對中小企業開放

可能大家今天沒有理解設計和制造平臺對創新的重要性,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郭臺銘先生有一天讓我見了一個人,是河南一個農民,這個農民發明了一個老百姓天天要用的東西,就是做豆腐皮的機器。

郭臺銘先生在中央電視臺一個農民發明家的節目上看到了他做豆腐皮機器,做了2年沒做好,郭先生覺得他的設計是對的,想法是對的,但是沒有能力把硬件做對。然后把他叫到富士康,跟他說鴻??梢詭湍阕龊眠@個東西。<

什么意思?實際上是想說當你有一個很好的想法時候,你要做對事情,需要一個很大的平臺來支撐。云棲小鎮就有第二個非常重要的平臺,就是當你有一個想法的時候,有一個平臺能夠支撐你,告訴你這個想法是可以實現的,這是我們在云棲小鎮做的第二件事情。

今天講智能硬件,沒有人可以逃過最后的制造環節,大的公司在互聯網時代一定會成為、也一定要成為中小公司創新的平臺,不然沒有生命力。我舉一個例子,云棲小鎮有一家企業做智能筆,小孩如果握筆的姿勢不對,這個筆不會出墨水,這個想法很好,但是他做出來的筆大概有20克左右,小孩的手對重量極其敏感,但是一家創業企業要把重量搞下來,其實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情,如果你干過這個行業,借助比如鴻海設計制造平臺,把這筆從20克變成15克,這樣的平臺在今天創新時代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這樣一個創新時代,云棲小鎮在中國對世界的機會是什么?硅谷時代,很多要素在那里集結,有資金的要素,有硅的要素,以及美國工業基礎。今天互聯網變成基礎設施以后,很多要素集中,使得創新有非常大的發展,我碰到很多有很好想法的人,因為有互聯網,全世界的思想是同步的,已經沒有人可以說我在世界一個角落發生的事情不讓世界另外一個角落知道,這點上大家已經扯平了。

倒過來講,因為互聯網基礎設施,中國變得比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被大家接受,前面梁捷提到余額寶,撇開所有創新的因素,有一件事情是功不可沒的,就是中國老百姓對互聯網的接受程度遠遠超過世界任何地方,互聯網能在中國聚集的第一個因素,是中國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第二個因素,過去幾年,制造業聚集在中國,有了互聯網、云和制造業,使得我們有一次什么機會?想法在哪里,想法的實現也會在哪里。再說的具體一點,創新在哪里,制造就在哪里。

這個世界一定會變成這樣,再也不可能是你的想法在美國但是制造在中國,這個世界也不再可能說一個軟件的想法在西雅圖它可以到印度外包,因為這兩個東西在一起,使得我們有一次機會讓大家真正體會到為什么硅谷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而不是一個模式的產業。有時候跟別人調侃,如果云棲小鎮做的好,可以說明硅谷的時代過去了,小鎮的時代會到來,這是我想表達的第一個意思。

第二,它不只是為使用中文的人或者中國做的,其實是為全世界做的。為什么這么講呢?芬蘭一個創業者大會,我去兩年了,第一次去的時候芬蘭總理和俄羅斯副總理都參加了,第二次去的時候已經換了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汪洋副總理去的。那時我非常大的感觸是在歐洲這樣一個創新的地方他們有很多人才,但是他們缺少基礎設施。去年我把他們叫到云棲小鎮,其實想跟他們探討,在今天創新需要非常大的基礎設施來支持,這個基礎設施就是我們想在云棲小鎮打造的。

智能硬件時代已經不像過去的軟件那樣了,但是避免不了過去軟件產業碰到的問題。過去軟件產業碰到什么問題?軟件能夠寫出來,但是永遠沒機會到達消費者手里,軟件仍然還是代碼,不能變成許可,不能像微軟軟件那樣通過PC廠家到消費者手里。

今天智能硬件光有創新是不夠的,如果不能到消費者手里,連消費者接受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有了云棲小鎮第三個平臺,云制造,因為物理上比較近,也可以利用我們的電商平臺。講阿里巴巴,很多時候會講電子商務,實際上阿里巴巴不是電子商務公司,而是電子商務平臺公司。這是兩句不同的話,電商平臺是使得硬件創業者有更快的機會能夠接觸到消費者。再過十年,也許硅谷時代過去了,小鎮時代會到來。

調侃一下,我說世界很大,不一定坐飛機跑到硅谷去看,世界很大,可以去云棲小鎮看看。(本文由ITValue記者韓洋根據王堅在MIIC2015的演講整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