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賣得太貴?別鬧,他們只是無奈

鎂客 10年前 (2015-07-04)

既然目的是要獲取更多用戶,那為什么很多智能硬件定價定的那么貴呢?

智能硬件賣得太貴?別鬧,他們只是無奈

投資圈衡量一家初創智能硬件公司的價值,一般會看這家公司有多少用戶,而不是看有多少營業額、多少利潤。

原因是所謂智能硬件,軟件和服務帶來的價值一定要超過硬件本身的價值,這樣用戶越多,將來盈利的潛力就會越大。

即使在還沒有想到好的變現方法的情況下,大家還是義無反顧的按照這個方式來估值,因為投資投的是未來,萬一未來有好的變現方法了呢,那一定是用戶多得更容易賺到大錢。

既然目的是要獲取更多用戶,那為什么很多智能硬件定價定得那么貴呢?

比如一個手環,成本不到一百塊,國內品牌定價六七百,國外的則一千多。我和國內的創業者聊過這個問題,為什么你們定價要這么高?異口同聲的回答是這樣逼格高,我們的用戶主要是iPhone用戶,比較看重逼格,便宜了反而不好賣。

我和美國的創業者也聊過這個問題,為什么你們要定價這么高?還是美國的創業者比較誠實,他們說定價不高根本賣不出去,也活不下來。比如在美國,智能硬件的一個最重要的銷售渠道是BestBuy,一個手環指導價就是99美元,其實進貨價也就不到50美元,主要是BestBuy的渠道費用太高了。作為廠商要是想定低一點,多賣一點,不可能,因為BestBuy擁有定價權,它要考慮對其它同類產品的影響,還要保證自己的利潤。美國的電商也不夠發達,產品的價格一般是和實體店一樣的,所以電商上面一個手環也是99美元。

一個在美國賣99美元的產品到了中國,定價自然是六七百,就算中國的渠道費用比美國低,但是這些廠商也不敢賣更低的價錢,因為美國用戶在那里看著呢,不能便宜了中國人。

國內的智能硬件廠商在發布產品的時候,也希望價格定得低一點,這樣用戶就會多一些。但是發現一個很可笑的事情,國人對于價格和品質有一種認識,就是價格便宜了一定哪里不好。

比如Fitbit Flex和小米手環比價格貴十倍,很多人會認為Flex用的器件一定比小米手環好,一些偽專家還說Flex賣的貴一定有陀螺儀之類的更高級的硬件。其實事實正好相反,小米手環用的器件更貴,因為要采購超低功耗的。所以,如果這個品牌不夠強勢,如果價格定的低了,用戶未必會接受,反而會覺著哪里不好,價格要是和國外的競品一樣,那一定很好,這種奇怪的用戶思維就是之前國內創業者說的逼格。

一個價格低到任何用戶都能夠接受,又不擔心品質不好,從而能夠做到用戶最大化,也是一種定價權。小米就擁有這種定價權,小米手環出來之后,售價79,之后國產的手環價格全都往100元左右走,整個可穿戴市場也被激活了。而大多數國內的創業者,并不擁有這種定價權,只能定高價,假裝有逼格,外表光鮮,內心其實充滿了無奈。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