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有多難治?十年后艾滋病還是絕癥嗎?
科學這么進步,艾滋病為什么治不好?
艾滋病學名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1981年在美國首次發現,我國發現首個艾滋病例則是在1985年,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會輕易引發各種疾病。并且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長(平均為8~9年)。
HIV一般通過體液傳播,三種常見傳播方式包含:母嬰傳播,血液傳播和性接觸傳播。至于握手擁抱之類的正常接觸不會傳染,汗淚屎尿屁也不具備傳播性,唾液一般也不具有傳播性。
雖然我們的醫療和科研一直在不斷進步,但是直到今天,艾滋病仍無法根治。目前對艾滋病的治療主要是用“雞尾酒療法”,通過抗病毒藥物來降低HIV病毒數量以延遲發病時間。這種療法讓患者能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目前在一些發達國家,死亡率甚至能降到1%。并且現在在我國,患者能夠到疾控中心免費申請這種抗病毒藥物。隨著醫療不斷進步,艾滋病已經從死亡率極高的惡性病變成了和糖尿病一樣可控的慢性病。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發現了一個被治愈的艾滋病病例,但最近也受到了質疑。艾滋病尚未找到治愈方法主要是因為其研究的難度太大了,不可能拿人來做實驗,不像胃潰瘍或者肺結核這類病,也不像這些疾病有自愈的例子可供研究。
對于艾滋,現如今最關鍵的還是預防。要樹立健康的性觀念,正確使用安全套,進行安全的性行為;不吸毒,不共用針具;普及無償獻血,對獻血者進行HIV篩查;注意控制母嬰傳播。如果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要及時去正規醫院或疾控中心做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隨著大家防艾意識的不斷提高,醫療領域的不斷發展,由研發出控制的藥物到找到治療的方案,相信十年后艾滋病脫離絕癥行列大有希望!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