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蘋果糟糕的本土化
地震預警,很難做嗎?
最近,山東德州平原縣的地震牽動著大家的心,慶幸的是,科技發展帶來了更精確的地震預警能力,通過智能手機將緊急避險信息推送到每個人,極大減少了災害造成的損傷。
而與此同時,蘋果卻又一次上了熱搜。
原因很簡單,國產品牌手機在震波來臨前即時發出了地震預警,而蘋果iPhone卻不提供這樣的功能。
很顯然,這又是一個蘋果糟糕的本土化范例。
地震預警很難做嗎?為什么其他手機廠商都能做,唯獨在中國市場占領了五分之一市場份額(信息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蘋果做不了?
蘋果的錯,但他不“背鍋”
目前來看,國內主流的手機品牌基本都在系統內預置了“地震預警”的功能,大多數用戶只需要在手機設置當中搜索就能開啟。
(圖源:微博)
當地震發生時,手機就會通過系統級的高權限警報音做出播報,預警時間往往可以做到比震波到來提前5-30秒。由于這類避險預警的通知權限非常高,且效果明顯,因此,不管手機是勿擾還是靜音,都能收到。
此次山東德州地震發生時正值凌晨,大多數人在睡夢中也依舊能夠被警報喚醒。
而蘋果iPhone其實也提供類似功能,在蘋果官網搜索“警報”就能看到,iPhone包括AppleWatch都是可以接收到緊急警報的,包括地震。
(圖源:蘋果官網)
可惜的是,這項功能在國內蘋果產品上是不提供的。但這“鍋”不能全給蘋果背了。
因為,蘋果的“警報”功能是早就集成好了的,其應用的技術也并不復雜——小區廣播(Cell Broadcast)。這里的小區并非是指居住的小區,而是指移動通信基站,單個信號基站所覆蓋的范圍就是一個小區(cell)。
小區廣播的優勢在于,只要手機通電且處在基站連接范圍內,無論是否插卡,無論是否聯網,都能收到相關信息。這項技術最早始于2G時代,在國外有著相當廣泛的應用,比如地震頻發的日本,就經常能夠通過小區廣播收到避難信息。
(圖片截取自:電影《玲芽之旅》)
而國內最早也是支持這一技術的,奈何受制于當時的技術能力,大量不法分子利用偽基站,將小區廣播變成了營銷廣告、詐騙信息的溫床。
(圖源:知乎)
更有甚者,2018年美國曾鬧過一個“大烏龍”,一名工作人員按錯了按鈕,向當地民眾推送了“彈道導彈正飛往夏威夷”的信息,甚至強調“這不是演習”,引起了極大混亂。
為了防止小區廣播的預警系統被亂用,也避免出現誤報引發嚴重后果,國內選擇了停用這一功能。也讓iPhone失去了系統級的地震預警能力。
這些方案也許可行
現在國內其他品牌手機的地震預警其實都是以預裝應用的形式,借由網絡與LBS定位(Location Based Service)來實現的。
iPhone沒有預裝相關應用,但可以從AppStore下載由高新所開發的“地震預警”App,在通知權限中允許“重要警告”,也能收到地震預警。但是考慮到iPhone獨特的應用后臺機制,實際預警通知的可靠性和觸達能力很難預知。
此外,筆者也整理了幾點網友們提出的其它方案:
iPhone在開機后會彈出運營商的歡迎信息,最近很多諸如快遞、銀行來電時也會有0級短信的彈窗。通過蘋果與運營商的合作,將預警信息以類似的形式進行推送。只是由于相應的通信模式會可能會有一定的延遲;
小區廣播受制于當時的技術能力而被停用,在當前5G時代的信息技術已經能夠很好避免被濫用,通過開放技術并加以監管也許是可行的選擇;
由國家牽頭,聯合運營商、智能設備廠商、氣象局等等有關部門,建立更加健全的國家級災害預警系統,畢竟,自然災害不止是地震。當然,這需要長久的努力和龐大的工作量。
蘋果的負面熱搜,大多源自“本土化”不足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除了這次地震預警之外,蘋果屢屢會在節假日后沖上熱搜。
(圖源:網絡)
這是因為,由于特殊的調休機制,導致了原本沒有鬧鐘的周末出現了需要上班的情況,其他手機品牌往往提供了“節假日鬧鐘”的智能模式,而蘋果卻只能按照既有鬧鐘設置執行,讓“打工人”睡過了頭。
與之類似的是蘋果iOS16之前不支持法定節假日顯示,然而,即便現在系統日歷已經顯示休假與上班時間,蘋果依舊沒有做“節假日鬧鐘”的打算,本土化之糟糕顯而易見。
還有諸如直到iOS11才加入了相機掃描二維碼的能力、直到iPhone11才支持雙SIM卡、直到現在依舊沒有“紅包助手”這類本土化特征更明顯的小功能……
寫在最后
一直以來,蘋果的不少作為都被人指稱“傲慢”“強權”,也許確實有諸多限制苦衷,但終究是沒有做好。
下一代iPhone將在9月發布,也許在創新乏力的現在,更多聽取用戶的需要,作出更多調整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本文作者:Visssom,觀點僅代表個人,頭圖源:蘋果官網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