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的iPhone 15,首發更難搶了

jh 2年前 (2023-07-25)

市場急需爆款。

距離iPhone 15發布還有兩個月時間,網絡上各種曝光消息已經滿天飛。

不出意外的話,這一代iPhone系列將是近幾年創新最大的一次,包括電池、芯片、接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動。

與此同時,在全行業“降庫存”的背景下,iPhone 15的起售價將再創新高,頂配版或許超過2萬人民幣一臺。

可即便價格足夠勸退,想當iPhone 15的首發用戶,還真不是那么容易。

擠爆牙膏?iPhone 15或迎來硬件大升級

2023年已經過半,寒意十足的手機市場仍不見回暖的跡象。

不僅安卓陣營的各家廠商大搞促銷活動,就連不愁銷量的“優等生”蘋果也看到了業績危機,開始玩起了降價。

事實證明,消費者們對于iPhone高端品牌的認可度依然很高。

在上個月的618期間,iPhone系列多款產品成功霸榜電商平臺,蘋果公司的市值也迎來了一波小高潮。

但對于蘋果來說,降價顯然不是一項長期策略,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到產品力上,因此在今年iPhone 15上,蘋果在多個方面進行更新,并帶來了多個“首次”。

鑒于網上曝光消息并不一定準確,這里只列出幾個可信度較高的更新——

1、iPhone 15系列將全系配置“靈動島”,基礎版也能享受14 Pro的技術下放;

2、iPhone 15 Pro Max將首次配備潛望式長焦鏡頭,提供5到6倍的光學變焦能力,背部鏡頭將迎來“大改”;

3、iPhone 15系列將使用疊層電池:最高容量近5000mAh,或將支持40W有線快充,和20W MagSafe無線充電;

4、受到歐盟政策影響,iPhone 15系列以確定將改用Type-C接口,但內置了MFI認證;

5、傳統靜音按鍵設計或將改成動作按鍵(action button);

此外還包括:升級后的28nm OLED驅動芯片、3nm工藝A17芯片、搭載全新傳感器的4800萬主攝等等……

從這些消息看得出來,這次旗艦機型在硬件方面升級非常多,漲價自然也算得上情理之中。

同時,對比上一代“割韭菜”式的更新,這一代的基礎款產品也有大幅提升,同樣值得期待。

蘋果這次的創新并非偶然。

從大環境來看,手機市場的寒冬讓下半場的競爭越來越難,坐穩了多年“頭號座椅”的蘋果同樣無法避免銷量和利潤率的下滑。

雖然蘋果可以靠著多年以來的優勢繼續“躺賺”一段時間,但在高端手機市場,來自安卓手機廠商的挑戰依然存在,部分廠商開始嘗試用越來越實惠的折疊機敲開高端機市場。

在壓力面前,蘋果需要用創新吸引新用戶,同時縮短老用戶的換機周期。

而就蘋果內部而言,被寄予厚望的頭顯產品Vision Pro正處在生態建設階段,想取代iPhone恐怕在三五年之內都難以實現。

在這種情況下,iPhone仍承擔著提升增量的重任,再不擠牙膏就晚了。

果粉熱情,工廠告急

以蘋果的品牌號召力,并不缺少蹲點搶購首發機型的果粉,不過今年“一貨難求”的情況或許還要加上一些其他原因——例如,產能跟不上需求。

有報道稱,iPhone 15系列將由鴻海(富士康)、和碩、立訊精密三家工廠共同組裝,其中,富士康是iPhone 15系列最大的代工廠,將獨家承擔旗艦機型的生產工作,而和碩及立訊兩家組裝廠則是參與了首批iPhone 15的備貨工作,蘋果希望用增加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方式來降低單一供應鏈廠商帶來的風險。

但隨著富士康們開始將代工業務的重心遷向東南亞,蘋果的新機產能危機仍有可能重現。

提到蘋果與中國的關系,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將其形容為“彼此享受的共生關系(a symbiotic kind of relationship that we have both enjoyed)”,但隨著蘋果加快了轉移產業鏈的速度,這種“享受”開始變成了“隱患”。

去年,受到疫情管控等因素的影響,鄭州富士康出現了嚴重的產能問題,成為蘋果轉移生產鏈的導火索。

同時,在政治壓力和成本增長的壓力下,蘋果加速了與中國供應鏈的脫鉤時間,包括立訊精密、舜宇光學等中國果鏈企業,都加入到這場轉移大潮中。

事實上,果鏈轉移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國內果鏈企業也是供應鏈轉移之后的受益者。如今,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接過了代工業務的重任,本質上是由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等因素決定,客觀上符合經濟規律。

不過目前來看,印度當地的產業鏈,并不能完全滿足蘋果的需求。

盡管“印度制造”在政策等方面受到了全力支持,但長期以來在制造業能力上的欠缺,并不是靠短期資金填充就能彌補。

有專業人士分析,印度歷屆政府在經濟改革層面的搖擺,讓本土制造業左右為難。例如我們熟知的莫迪政府,以“印度制造”為口號,在對外資的態度上有明顯的保護主義傾向,這使得不少外來資本在印度市場都吃了大虧,但印度市場的無限可能,又讓不少外來資本趨之若鶩。

而這種矛盾不只在政策方面。

比如,印度的人口優勢非常明顯,有出色的購買力和低廉的勞動成本,但另一方面,印度的勞動力素質非?;靵y,普遍存在管理混亂、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對比下來,中國制造業的工人們都有義務教育的基礎,可以短時間內迅速學習工作內容,這也是中國制造業能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目前來看,“印度產iPhone”普遍存在良品率的問題,還做不到取代中國的地位,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體量太小,更多也是負責輔助生產。

iPhone 15系列想要在首批出貨上不出問題,還得指望國內工廠加足馬力。

除了代工組裝這一環節,蘋果在其他供應鏈的壓力同樣不小。

郭明錤的分析來看,隨著今年iPhone 15系列在多方面帶來了更新,供應商的名單帶來較大的變動。

例如昔日“果鏈一哥”瑞聲科技遭遇砍單,而京東方也受到產品質量的影響,可能失去首批OLED面板的大規模生產資格,看上去這些變動看似只是更改了公司名單,但其實對整個生產都會產生影響。

最后,在芯片環節,由于臺積電的 A17 Bionic 和 M3 芯片在3nm工藝下的良率僅為55%,導致了不良晶圓批次的產生,這將極大概率推遲蘋果產品的供應。

目前臺積電方面已經采取多項措施以滿足蘋果的需求,包括將N3B工藝切換成成本更低但效能略差的N3E工藝等。

結語

有意思的是,分析師們對iPhone 15系列的市場行情態度不一,有些人認為iPhone 15系列有望迎來超級周期,年內出貨量將達到8900萬臺。而有人則認為,iPhone 15系列會推遲到今年第4季度,且銷量不會有太大提升。

但不管怎么說,當下的手機市場急需iPhone 15這樣的爆款產品,果粉們想拿到首發機型,這些日子得好好練習下手速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