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它人機器人潘鑫:技術突破引領產業擴張,“掃”出百億“藍?!?| 鎂客·請講
“今年將是清潔機器人普及率顯著增加的元年”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城市基建的快速增長,一座座寫字樓、購物中心、交通樞紐拔地而起,成為了城市的新地標。
隨之而來的,是清潔需求的顯著增加。
然而,近年來中國勞動人口下降趨勢明顯,老齡化加劇,年輕勞動力也大多無意從事保潔類工作,多重因素造成了中國環衛清潔行業招工難、用工貴的困境。
與農業類似,科技企業總是喜歡將目光聚焦到勞動密集型行業當中。
于2015年成立的它人機器人就早早盯上了環衛清潔市場,將低速自動化機器人引入以填補勞動力的不足。
鎂客網本次非常有幸能夠采訪到它人機器人的創始人兼董事長 潘鑫先生,就它人機器人的發展歷程,以及商用清潔機器人市場的未來前景,展開深入探討。
目前它人機器人的主要產品有:iScrubbot系列中的中型清潔機器人M2Pro、小型掃吸機器人iTRmop、室外掃地機器人W1等等。
技術“通用”,“個性化”應用
現階段,商用清潔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已經有了初步的擴張,從最早的機場、醫院、購物中心,逐漸向學校、酒店餐廳、電影院等細分場景落地。
但同樣帶來了新的問題——同樣是掃地、拖地、吸塵,不同場景對清潔的要求卻有很大不同。
具體來說,機場、購物中心對清潔效率和避障效果會有更高要求;酒店餐廳的清潔機器人不僅需要考慮到地面油污的復雜清潔,更可能需要“兼職”派送物品;電影院的清潔機器人需要在狹窄空間內工作,對垃圾處理也需要有所偏重;而醫院作為清潔機器人較早落地的場景,在疫情時期更是對消殺有著極大的需求……
針對這樣多變的需求,它人機器人的應對是“與客戶緊密合作、持續溝通,了解客戶的具體需求,并將其融入產品開發和服務提供的過程中”。
在持續的迭代中,它人將簡單的“掃、拖、吸”分出了5大領域共十多款不同型號的產品。
“通過開發適應這些場景的商用清潔機器人,我們滿足了客戶實際需求并逐漸贏得市場認可。”潘鑫這樣說。
埋頭研發路,擁抱新技術
當問及AI人工智能在產品中的應用以及對清潔機器人行業的促進影響時,潘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AI技術在我們的產品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它不僅提升了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還為我們的行業帶來了巨大的促進和影響。”
毫無疑問,機器人就是目前AI技術的最集成化體現。
以它人的清潔機器人為例,僅僅是低速無人駕駛技術就運用到了計算機視覺、卷積神經網絡、動態路徑規劃等等。
但當前,機器人無人駕駛技術的主要落地難點就在于成本——想要做到高精度的導航和避障,需要增加更多的傳感器。
好在,與汽車的無人駕駛不同,商用清潔機器人的服務場所相對封閉且固定,它人機器人轉為此開發了一套獨創性的環境SLAM定位技術。
通過在建筑物內外全局部署多種測量及通信傳感器實現環境地理空間的建模,并將形成的地理空間信息數字化上傳云端,為包括機器人在內的智能設備提供精確的定位導航,在深度學習及調度算法的支持下,實現各種機器人運動的高度精確實時性協調與調度。
機器人本身配合運行環境內的固定視覺系統+卷積神經網絡實現逆向實時定位,極大減少了傳感器的使用,優化了產品性價比。
潘鑫對鎂客網說:“我們更愿意將精力和資源投入到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上,而不是過度追求宣傳和炒作。”
正因為它人在研發領域的持續投入,才收獲了11項專利和22項軟件著作權,同時還有百余項專利正在申請,讓它人在這個技術壁壘并不高的行業當中站穩了腳跟。
潘鑫透露,未來圍繞AI技術,它人有兩個方面的技術規劃:
一是將動態垃圾識別與路線規劃相結合,不僅識別到垃圾,更能智能規劃清潔路徑,實現更高效的垃圾處理和管理;
二是致力于實現人機協同和機器之間的蜂群協同作業。
穩打國內,著手出海
2019年,我國商用清潔機器人需求市場規模在3.8億元左右。
3年疫情影響下,加速了機器人替代高風險低價值勞動力的進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對清潔機器人需求旺盛,商業清潔機器人,尤其是消殺類機器人被市場廣泛接受。
再加上開頭提到的人口結構的變化,更釋放了對工作機器人類產品的需求。
根據行研機構的數據報告顯示,中國市場目前有約10萬家清潔公司,近1400萬清潔從業人員,有30%左右的員工專門從事地面清潔類工作。假設清潔機器人能夠替代10%-15%的人工,按照一人年均6萬元的勞動成本算,僅地面清潔部分,就可能存在幾百億的藍海市場。
“現階段智能清潔機器人雖已獲得市場認可,但滲透率還不到10%”潘鑫表示,“隨著市場逐漸成熟,對清潔機器人的需求量將達到60萬-100萬臺每年的規模。我們相信,今年將是清潔機器人普及率顯著增加的元年。”
針對國內市場,它人還將發力功能型、載人、載貨無人駕駛等賽道,豐富現有產品線。
同時,它人也在積極規劃海外市場。
潘鑫表示:“海外市場擁有更高的成交率,這與當地的勞動力環境密切相關。”隨后,他還向鎂客網簡單介紹了海外市場的環境,并講述了兩個海外客戶的案例。
寫在最后
機器人產業的爆發已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今后將作為我國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是制造業實現智能化的關鍵支撐裝備。
其中服務機器人將是 “十四五” 時期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講解導引、餐飲、配送、清潔等公共服務機器人,以及輔助運輸、醫療康復、情感陪護等類型機器人都將是著力發展的重點。
希望更多企業能夠乘上這股東風,為百億乃至千億級的市場添磚加瓦,鎂客網也會持續關注更多像它人機器人一樣的企業。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