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將中國西部地區變成降雨區,可行嗎?
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大量濕熱水氣一路北上,不就把青藏高原變成“江南水鄉”?結果聽起來很美妙,不過,在科學實踐中是行不通的。
印度洋的暖濕氣團生成后,在西南季風的吹動下,向北面推進時,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成了極難逾越的天然屏障。此時,急于北進的暖濕氣團不甘心,四處游動,終于找到一個豁口,那就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尾口。暖濕氣團蜂擁而入,可惜進入蜿蜒曲折的大峽谷后,逐漸失去它所向披靡的勢頭。水汽通道在順手造就了藏東南的綠洲之后,后勁松懈,還沒走到藏北就偃旗息鼓了。
于是,看到藏東南的綠洲后,有人就想,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大量濕熱水氣一路北上,不就把青藏高原變成“江南水鄉”?
結果聽起來很美妙,不過,在科學實踐中是行不通的。
1.鏟的土會堆出一個新的小喜馬拉雅山。如果真的炸開一個“口子”,喜馬拉雅山脈東西長約2400千米,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產生的山石廢料也會堆出一個新的小喜馬拉雅山。
2.濕熱水氣到了青藏高原會形成冰川、凍土。退一步講即使輕輕松松就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道缺口,由于青藏高原的山勢阻擋(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濕熱水氣到了青藏高原仍舊會形成冰川、凍土現象(每上升一百米下降0.6℃)。
3.口子多也沒卵用。再說了,喜馬拉雅山脈上到處都是口子,普蘭、樟木、陳塘、亞東...包括上面提到的雅魯藏布大峽谷,都是切開喜馬拉雅的口子,暖濕氣流沿著這些河谷山口向上進入高原,這就是目前青藏高原的現狀,那又怎樣了,頂多有個綠洲,再炸開個口子,規模比自然形成的肯定還小很多,怎么會有什么神奇的變化呢。
另外,第三紀早期,青藏高原未開始隆升之前,東亞是可是一塊干旱貧瘠的土地。因為當時這塊地地勢平坦,近地層大氣的擾動較少,導致大氣中的水循環的平均周期要比現在要長的多,也就是說降雨次數、總量比現在要少。
由此看來,炸個口子就能引來季風是萬萬不可行的。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