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Max王暑勝:多人制大場景是未來VR體驗的大勢所趨

巫盼 8年前 (2017-02-19)

多人制大場景解決方案包括的是多人大空間內,通過無線數據傳輸以及后臺服務器等一整套在內的大空間多人VR交互。

SpaceMax王暑勝:多人制大場景將是未來VR體驗的大勢所趨

走過野蠻生長的2016年,來到嶄新的2017年,很多人對VR充滿了期待和擔憂,期待VR能夠真正開始大眾化,擔憂的是VR的發展會一籌莫展。不過,對于專注多人制大場景的SpaceMax來說,2017才是一個新的開始,前方還有一片非常廣闊的世界等待他們去開拓,現在只是短暫的中場休息。

最不“套路”的創業契機

當問到當初選擇VR創業的契機的時候,SpaceMax的COO王暑勝的回答還是挺讓人意外的。2007年,他在韓國留學時候開始接觸虛擬現實相關專業,不過那個時候VR還是屬于非常小眾的“黑科技”。

之后的幾年時間內,王暑勝一直是從事4A互聯網廣告數字工作。直到2014年,恰逢VR概念開始冒頭,而VR又是未來工業4.0重要展示應用基礎,再加上團隊的核心人員在虛擬現實、人機交互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他們就趕上這趟創業大軍隊,開啟一段虛擬現實冒險之旅。

SpaceMax王暑勝:多人制大場景將是未來VR體驗的大勢所趨

一開始知道SpaceMax是做VR體驗的,鎂客君其實質疑多過好奇。經歷過2016年VR體驗店的快速蔓延期,如何從 “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即使現在做的很優秀的線下體驗公司也都在艱難摸索中。

不過對于SpaceMax來說,團隊是他們堅持的最大底氣之一。“我們的核心團隊來自于三個領域”,從技術、產品、內容、市場等維度去推動“多人制、大場景”的VR行業解決方案。

這其中,既有15年技術研發經驗的交大博導楊旭波教授;也有在上海水晶石從事數字影像和VR視覺成像,擁有諸多行業經驗的閔世豪以及在線下大型泛娛樂產業深耕多年的梁勇。

正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更何況是四個擁有豐富行業經驗的“皮匠”呢!

“所以,我們關注的是一個從技術和商業化角度上更加前沿的領域——多人制、大場景這種高緯度的體驗形式。”

王暑勝非常自信的告訴鎂客網,“從硬件到最后的內容呈現,到最終產品落地,整個團隊完全可以自主內部消化和開發。”

多人制、無限制、大場景:為行業帶來完整的解決方案

第一次聽到“多人制、大場景”,其實還是挺驚訝的。熟悉VR的人都知道,當前VR體驗最大的一個難點就在于多人的交互以及大空間的位置追蹤定位。

矛盾的是,如果VR想要得到健康長遠發展的話,必須得越過這些難點。所以SpaceMax承擔就是滅掉VR發展攔路虎的角色。

但是口號喊得響,并不能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掛鉤。而且現在行業內,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這方面做出不同的嘗試努力。前陣子,國內一家公司開源了他們的激光定位追蹤技術;去年為Vive提供追蹤定位方案的Valve,也開始開放Lighthouse的授權;HTC也在1月的CES上,推出了可以和配件搭配使用的追蹤器Vive Tracker。

表面來看,SpaceMax的競爭對手似乎都來勢洶洶,他們的立足之地又在哪里呢?

SpaceMax王暑勝:多人制大場景將是未來VR體驗的大勢所趨

對此,王暑勝的回答,“開源是件好事,推進了硬件與內容的結合,但用戶需要的更豐富的交互方式。”他們只是開源了空間定位,并沒有提供完整的底層用戶交互核心技術。也就是說,把硬件到內容到體驗看做是一個整體的話,上面提到的這些嘗試只能解決其中一個難題,但是SpaceMax可以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將用戶體驗和內容深度結合在一起。

另外,SpaceMax通過和游戲公司合作開發游戲的方式,后續還能夠基于這些游戲體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讓用戶在體驗完成之后向其反饋更多的相關信息,保持用戶和內容體驗之間的一種黏性。

總而言之,多人制大場景解決方案包括的是多人大空間內,通過無線數據傳輸以及后臺服務器等一整套大空間的多人VR交互。

同時,王暑勝提到,“我們未來會更加關注人數在大場景中的一些不同方式交互,而這些不單單只是開源了某個空間定位就能解決。”

早期教育市場,后期挖掘行業應用

既然是一家研發多人制大場景VR體驗的公司,鎂客君下意識就會問到SpaceMax會不會像現在一些線下體驗店一樣,以廣撒網的方式在全國各地開設n家體驗點,以此推廣品牌并且獲得收益。

SpaceMax王暑勝:多人制大場景將是未來VR體驗的大勢所趨

王暑勝的回答頗讓人意外,他表示SpaceMax更加關注用戶在體驗中的多元化需求,“未來SpaceMax提倡用科技娛樂的方式,比如說參加一些嘉年華的活動。借助線下活動來快速獲取客流量,在最有成效的體驗周期內,運營成本上可以非常好的進行控制。另外,這樣和消費者的接觸也會變得更加有效。”

不過考慮到SpaceMax比較特殊的用戶定位,這些又是在情理之中。

去年9月份的時候,SpaceMax位于上海五角場的VR體驗研發中心正式對外運營,這個體驗中心主要會接待SpaceMax的行業伙伴或者是一些企業型用戶。

是的,這家專注于多人制大場景的VR公司不走尋常路,他們不僅僅看中C端市場,B端的行業應用也是他們未來重要規劃。

SpaceMax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如果要讓VR和現在的互聯網一樣產生更大的價值,必須要站在產業的角度去看,思考如何去結合現有的產業,借助VR的交互提高產業的附加值。

SpaceMax王暑勝:多人制大場景將是未來VR體驗的大勢所趨

比如將VR應用到流水線工人的模擬培訓中,可以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業內部的損耗和成本。“VR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尤其是在傳統制造業朝著機器人產業過渡的這個時期里。”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周期,現階段多人大場景VR行業里,游戲和線下體驗可能是第一階段,可以讓用戶快速認識到VR的特性,教育好前期的市場”,所以SpaceMax也會將線下體驗作為發展的重點。

為此,SpaceMax在內部分出了兩個獨立的內容制作團隊。一個團隊是專注于和泛娛樂有關的游戲內容的開發。另外一塊就是基于他們研發的多人交互的核心技術,為企業或者是行業伙伴提供定制化的內容需求服務。

結語

除了單純的體驗之外,SpaceMax還準備在直播領域開辟新天地。據王暑勝透露,他們已經和龍珠、斗魚等直播平臺達成合作,可以將諸如線下嘉年華的體驗活動轉化為線上的流量,擴展出VR商業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現階段SpaceMax還是以技術的研發為主,今年五月,會陸續推出相應的體驗產品。對于這家想要在多人體驗交互方面做出突破的VR公司來說,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打磨好產品和體驗,將技術深耕和開拓市場同步進行,才能在趨于理性的大環境下走的更遠。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