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星科技侯廣琦:遠距離虹膜和人臉融合識別,才是真正的多模態

Lynn 7年前 (2018-05-22)

虹星科技對整套身份甄別解決方案中各種技術的強把控能力讓其可以迅速響應用戶需求,快速找到商業解決辦法。

對于提升用戶生物特征識別的交互體驗,我認為單純優化某個技術環節無法提升整體表現。比如,用戶信息采集到識別整個過程要在兩秒內完成,如果你只是單方面提升某個環節的技術,最終獲得的效果往往不理想。”虹星科技CEO兼創始人侯廣琦指出。

虹星科技侯廣琦:遠距離虹膜和人臉融合識別,才是真正的多模態

圖 | 虹星科技CEO兼創始人侯廣琦

以遠距離虹膜識別技術作為創業的第一道壁壘

侯廣琦有著非常深厚的技術背景,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學習階段,從前端成像、中間的圖像處理到后端的模式識別,他都有深入的了解和積累。

“博士后畢業,我既可以做前端設備,也可以做中間的軟件處理和后面的模式識別。幸運的是,這段教育經歷和虹星現在的業務不謀而合。”

2011年,侯廣琦開始接觸遠距離虹模識別技術,并一頭扎了進去,一做就是7年。作為國家級重大遠距離虹膜識別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侯廣琦對這項技術有著非常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在研究的過程中,我發現這項技術有著幾大特點:技術本身過于新穎,科研方面難點眾多,研究開發人員較少,經費投入比較大。”

經歷了多年的迭代,侯廣琦對于團隊在遠距離虹膜識別技術上的實力非常自信,但同時他也在思考如何讓這項前沿科研技術真正落地。

“一方面,在生活中,我常常被忘帶證件而無法過安檢閘機所困擾,這給我帶來了靈感和思考;另一方面,針對這一麻煩,我們基于遠距離虹膜識別提出的解決方案被合作企事業單位認可,這讓我看見了市場里的機會。”

于是,侯廣琦把整個工程團隊“忽悠”出來。就這樣,虹星科技誕生了。

虹星科技侯廣琦:遠距離虹膜和人臉融合識別,才是真正的多模態

圖 | 虹星科技團隊

整體方案的每一個技術環節,虹星科技都“應用自如”

如果說遠距離虹膜識別技術是虹星科技足以炫耀的閃光點,那么全產品線技術研發能力則是它實實在在的優勢。

“為了解決應用場景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不僅可以從技術優化、算法上找到提升的可能性,同時從硬件,包括光學成像上,都能夠找出商業解決辦法。我們做的是系統級的提升。”

事實確實如此。從電路設計、機械結構,到軟件算法,虹星科技都具備足夠的設計和研發能力,這不僅讓其可以最大程度縮短生產周期,迅速響應客戶,也讓它在優化計算機視覺整體解決方案上更加得心應手。

“其中,我們最為看重的就是遠距離虹膜識別技術、三維成像和交互技術。”侯廣琦指出,這兩種技術的價值就體現在用戶的身份能夠被高精準的識別出,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便利性和識別速度。

“比如用戶不用拿出證件,就可以迅速過閘機,這樣整個過程的交互體驗會更好。同時也會增強一定的安全性,讓別人無法偽造自己。”

當然,亦如侯廣琦一直強調的,要想做到這樣良好的交互體驗,單純依賴一兩種優勢技術是不行的,所以在前端成像方面,虹星科技也是下足了功夫。

在前端成像層面,我們的前端處理算法都是依據成像的物理架構進行優化的,所以從前端進來的數據都是經過處理和清洗后的數據,而不是單純的數據傳輸。除此之外,我們還把前端智能處理與后端模式識別算法相匹配,這樣就形成了整套系統。”侯廣琦解釋道。

而為了讓系統落到實處,虹星科技最終以閘機和立柱版兩款產品形態落實和呈現了解決方案。

“除了大規模人群通關的閘機,對應的,我們還推出一款方便人們在離線狀態下大批量注冊的便攜式人臉和虹膜采集設備。當然,我們還有集注冊和識別功能為一體的設備。”

虹星科技侯廣琦:遠距離虹膜和人臉融合識別,才是真正的多模態

圖 | 虹星科技產品

真正意義上的多模態,是“與”不是“或”

然而,正如業內所熟知的,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單項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了。

因此,多模態(多種技術融合)的解決辦法被業內專家提出,并成為眾多計算機視覺公司逐步去落實的事情。但是,侯廣琦認為市面上普遍存在的多模態識別技術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多技術融合。

“比如人臉識別和虹膜識別技術的混合,其中,虹膜識別距離是40cm,而人臉識別是1m,因為識別距離帶來的差異,在技術解決方案中,它們兩者之間自然就是一種‘或’的關系,而不能達到工程師想要的‘與’。”

所以,在侯廣琦看來,在技術解決方案的實現中,許多產品事實上并沒有將這兩種技術深度融合,而是成為彼此替換的選擇。

他指出,如果換做遠距離虹膜識別技術,技術的整體解決方案就會有本質的不同。以虹星科技的遠距離虹膜識別技術為例,約0.8~1.2米的識別距離可與人臉識別技術同時工作,所以兩種技術的融合就是一種完全的重合和疊加。

“識別距離的重合使得兩種技術實現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當你走到閘機面前,系統就會同時調用遠距離虹膜識別和人臉識別兩種技術對你進行全方位的檢測,這樣自然就會帶來一種疊加效應,不僅提高了精度,還提升了安全性。”侯廣琦解釋道。

但怎樣讓市場看出虹星科技技術的不同,侯廣琦表示當前產品將會采用重點行業推廣的策略,以安防行業為主,下一代產品將擴展到更多線下國計民生領域。

“我們現在就是圍繞現有成熟的產品形態,整合企業的資源,重點服務行業內很有影響力的客戶,如在機場這一應用場景下,我們就重點做好1到2個機場。這樣,在每一種應用場景中,我們先樹立標桿,剩下來要做的事就只剩下復制了。”

最后

值得指出的是,虹星科技帶來的多模態技術,成本的提升已經成為了不可避免的問題,但侯廣琦表示將會從整體設計上最大程度的降低技術的成本。

“我們在解決方案的設計過程中,會讓這幾種技術融合在一起,權衡去做。比如在硬件上,我們決定采用人臉相機、虹膜相機和三維成像相機三種,事實是,整體方案的成像成本不會是單一技術的三倍,而是2倍或者1.5倍的關系。”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