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欣揚董亮:以「快速商業化」為基調,踐行一芯二合多產業「π」戰略

韓璐 3年前 (2022-08-17)

在董亮看來,圍繞合成生物學,國內外在前沿技術的研究上處于一種“并跑”狀態。

還記得去年,因為明星直播帶貨事件,讓“人造肉”這一產品走入大眾視野。

顧名思義,所謂的“人造肉”并不是從動物身上切下的一塊肉,而是人為“創造”的。比如植物肉,是將豆類蛋白經過一系列工藝流程,模擬出肉的風味、顏色,是“人造肉”的一種。

另一種“人造肉”則是基于生物身上干細胞培育而成的,比如利用牛器官或肌肉組織上的干細胞,可以在3周內培育成一塊成熟的牛排。這其中的原理,就是眼下正受到資本青睞的“合成生物學”。

簡答來講,“合成生物學”就是利用細菌等經過工程化的生物來生產各種產品,比如用細菌生產柴油燃料、尼龍,甚至不夸張地說,全球70%的產品都可以基于合成生物學來生產,在某種層面上就如同“造物主”一般的存在。也因為這項潛能,合成生物學被譽為“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

就在日前于無錫落幕的新一屆EmTech China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就有一場以合成生物學為主題的圓桌論壇。在會后,鎂客網也有幸采訪了國內最早一批踏入合成生物學賽道的創業者——中科欣揚聯合創始人兼CEO董亮。

中科欣揚董亮:以「快速商業化」為基調,踐行一芯二合多產業「π」戰略

早在2015年,董亮就與保薦人出身的董欣欣創立了中科欣揚,致力于開拓合成生物學在食品、化妝品、農業、環保及材料等領域的應用。

就在今年2月份,中科欣揚獲得了一筆由中金資本領投的2億元B輪融資。而對比如今資本的偏愛,回想公司剛成立的時候,用董亮的話來說,之所以能夠熬過初期都是因為周邊朋友的助力,以及天使輪投資者的資金投入。

那個時候,雖然“合成生物學”概念已經在歐美市場傳播,但在國內市場依舊是頗為陌生的,以致于董亮每次提及公司從事合成生物學,都會被歸類為藥企。

“2015年之后,隨著上游技術的升級,概念的逐步推行,再加上如今美國幾家合成生物學企業陸陸續續上市,才引起了合成生物學這一賽道的逐步興起。”

合成生物學研究上,中國與歐美“并跑”

回到國內市場,不管是從政策端,還是從資本關注度上,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合成生物學賽道越來越火熱。

依據Synbiobeta發布的市場數據,合成生物學賽道在2021年累計募集了近180億美元,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國內市場亦如是,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合成生物類項目融資事件共發生458起,融資金額累計達到1136億元。因為這個成績,2021年也被稱作合成生物學市場發展的關鍵“元年”。

再看政策端,最新印發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重點提及合成生物學,指出:合成生物學作為前沿生物技術,要加快發展原創性、引領性的技術創新,并有序推動其在多個領域的應用。

前面我們也說到,合成生物學概念興起于歐美市場,并陸陸續續走向資本市場。但在合成生物學前沿技術的研發上,董亮認為國內外處于“并跑”狀態,“中科院微生物所,以及清北等高校的一系列生物學院、化工學院專業,在技術研發上與MIT、伯克利大學是同步的,”董亮向鎂客網說到。

與此同時,他也強調稱,國內合成生物學的研發也有著自己的特色——產業基礎,包括可以為生物制造類企業提供產能支撐的發電工廠等產業基礎設施,讓前者能夠下沉到產業鏈下游的制造,形成閉環的同時,也能夠獲取更多效益。

也是因為這一點,在合成生物學的助力下,我國部分產業也在供應鏈實現“零突破”。

比如中科欣揚已經進入量產階段的原料之一——麥角硫因。

董亮介紹稱,麥角硫因最初是由美國公司Barne獨家供應雅詩蘭黛,因為品牌溢價、關稅以及傳統提煉手段等因素,國內企業的進口價高達每公斤一兩千萬。而通過合成生物學,中科欣揚不僅打破了Barne公司的原料壟斷,也在進一步提升質量的前提下,成功將成本縮減至每公斤十幾萬,在成本側構成絕對優勢。

完成產業鏈閉環,踐行一芯二合多產業“π”戰略

截至目前,中科欣揚已經有3款原料進入批量化生產和銷售階段,分別是SOD酵母粉、依克多因以及前面提到的麥角硫因。在應用側:

中科欣揚董亮:以「快速商業化」為基調,踐行一芯二合多產業「π」戰略

與此同時,中科欣揚也有多條原料正在研發過程中。董亮向鎂客網表示,在每年的研發投入上,中科欣揚的投占比達到了30%左右。

為了收集更多的微生物資源,他們每年也會安排團隊去往全球各地,甚至一些極端環境中去進行科考。比如前面提到的SOD,就來源于中科欣揚團從火山口采集的微生物。

據悉,通過采集微生物并對其進行宏基因組測序分析,中科欣揚已經收集菌株1萬株以上,積累DNA數據200G以上,建立了一整套商業用途的極端環境微生物基因組數據庫和實體庫。另外公司還獲得了中科院微生物所授權商用的微生物資源庫。

截至目前,中科欣揚早已形成了產業鏈閉環,集資源、研發、生產、產業于一體。在這背后,也是中科欣揚一直以來所踐行的“一芯二合多產業‘π’戰略”在發力。

董亮介紹稱,“一芯”所指代的是中科欣揚的“核心”,也就是平臺,包括自動化工程平臺(siyo-AI)和反脆弱生物平臺(siyo-AF);“二合”意指“合力自然,合成未來”,將微生物元器件模塊化處理后,通過類似搭積木的方式構造一個可以生產物質的菌株,接著去合成下游客戶所需要的物質;至于“多產業”,顧名思義就是布局多個領域版塊。

眼下在產業布局上,中科欣揚主要還是面向B端市場,也已經形成了兩條業務線,一條是直接供應原料,另一條是提供包括配方、檢測等在內的整體解決方案。而在市場側,“中科欣揚最早布局的是食品和美妝賽道,目前也已經與珀萊雅等頭部客戶達成很好的合作關系,接下來在農業、材料等多個版塊,我們也會慢慢進行部署。”

同時,董亮也向鎂客網透露,在研發一側,中科欣揚也與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林科學院達成合作,并與醫藥、材料行業等領域的企業達成了合作,以高質量地加快這些方向的布局速度。

最后

前面也提到,近兩年來合成生物學的熱度越來越高,董亮也表示,可以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進入賽道,其中包括一些科學家,也有一些是從實驗室走出來的。

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技術是不可能創業的,對于這些企業來說還是有一些彎道超車的機會的,只是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慢慢沉淀下來,畢竟投資人可以投資你的概念、投資你的團隊,但兩三年之后,企業還是需要在商業上就所反饋的。”

緊接著董亮也表示,隨著技術不斷迭代,以前一個產品可以吃3-5年的紅利,如今這個時間已經越來越短,“我們做的,就是不斷去迭代技術,然后快速商業化,這是根本性的基調。”

就在采訪的最后,董亮也透露稱下一輪融資很快就會結束,預計會在今年底或明年,同時希望與更多頭部企業的站投方站到一起,能夠獲得更多對行業的理解,而不僅僅是財務上的合作。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