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億歐元巨額并購塵埃落定,贛鋒鋰業登上“全球鋰王”只差一步?

jh 3年前 (2022-08-11)

補上短板,贛鋒鋰業加速鋰礦開采。

2.8億歐元巨額并購塵埃落定,贛鋒鋰業登上“全球鋰王”只差一步?

在國內,贛鋒鋰業與天齊鋰業并稱作“鋰礦雙雄”。

從業務上看,兩者的營收大頭都來自上游鋰礦資源,且背后一直都有業內巨頭撐腰,甚至在市值和營收上都十分接近(接近2000億元)。

不過靠著“倒賣礦石”的生意,天齊鋰業在鋰礦價格瘋漲的這段時間里,勢頭一度壓過贛鋒鋰業,而后者也并沒有選擇和天齊鋰業直面交鋒,通過在鋰電池等下游產業的布局,同時保持良好發展的態勢。

然而,從今年開始,贛鋒鋰業加快了全球收購鋰礦資源的腳步。

就在本周,贛鋒鋰業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上海贛鋒已完成對Bacanora公司支付股權交易對價和股權交割工作,在交易完成后,贛鋒鋰業將完全擁有墨西哥的鋰黏土Sonora項目。

2.8億歐元巨額并購塵埃落定,贛鋒鋰業登上“全球鋰王”只差一步?

從規模上,Sonora項目作為全球最大的鋰黏土礦床,總鋰資源量為約合882萬噸碳酸鋰當量,規模遠超天齊鋰業手里任何一處鋰礦項目。此外,鋰黏土更是未來鋰資源的重要補充手段。

在補上了鋰礦資源的短板后,贛鋒鋰業離“全球鋰王”還有多遠?

3年漫長布局,贛鋒鋰業完成收購

鋰礦資源的開采工藝,伴隨著新能源行業勢如破竹的崛起不斷更新。

最早,鋰化合物來源于鋰礦石的提取和加工,隨著南美等國(以智利為主)加大對鹽湖的開采后,以鹵水型鋰鹽資源的開采逐漸成為主流,而集中擁有這兩種資源的“三湖七礦”就成了鋰礦企業們第一輪爭奪的目標。

從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手里擁有的鋰礦資源進行對比來看,贛鋒鋰業擁有“三湖七礦”中的Mt Marion礦山(贛鋒鋰業合資公司RIM開采)以及Pibara礦山兩處,而天齊鋰業擁有Greenbush礦山(由泰利森開采,天齊鋰業持有51%股權)以及Atacama鹽湖(由SQM開采,天齊鋰業持有25.86%的股權)兩處。

看似兩者差距不大,但在鋰礦開采業內,誰的開采程度更高、成本更低,就更受歡迎。恰好天齊鋰業手里的兩處礦產是目前最優質的資源,通過對開采公司的直接控股,讓天齊鋰業拿到了更高的收益以及穩定的自給率。

2.8億歐元巨額并購塵埃落定,贛鋒鋰業登上“全球鋰王”只差一步?

相比之下,贛鋒鋰業對于手里資源的掌控力并不如前者,甚至需要從其他礦場加價采購。從數據來看,贛鋒鋰業的自給率甚至不如一些二線鋰礦企業。

或者正是受制于自給率以及對上游資源的把控問題,贛鋒鋰業開始有意收購一些開采率低的礦場,這其中就包括了Sonora鋰黏土項目。

從贛鋒鋰業的公告可知,Sonora鋰黏土項目由Bacanora公司獨家運營,該公司成立于2018年,并且在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AIM板塊上市。為了100%控股Bacanora公司及Sonora項目,贛鋒鋰業籌劃已久。

早在2019年6月份時,贛鋒鋰業子公司上海贛鋒以自有資金1440萬英鎊的價格認購Bacanora新增股份,并以自有資金756萬英鎊進行Sonora項目公司層面投資,這筆交易完成后,上海贛鋒持有Bacanora公司29%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并持有Sonora項目近22.5%的股權。

到了2021年5月份,上海贛鋒正式提出以每股67.5便士的出價(總價1.9億英鎊)完成對Bacanora公司的完全收購,但部分股東以“低估了Bacanora價值”為由提出了反對,隨后上海贛鋒將價格提高至2.848億歐元(約合2.4億英鎊),最終于年底獲得Bacanora第二大股東M&G(占股14%)以及墨西哥政府的支持。

2.8億歐元巨額并購塵埃落定,贛鋒鋰業登上“全球鋰王”只差一步?

在得到超過50%的股東的同意后,這筆交易最終有驚無險獲得通過,并且于本周正式完成股權交割流程。

在本次交易完成后,上海贛鋒將持有Bacanora 公司100%股權,同時對于Sonora項目的持股增至50%。

有意思的是,作為交易的一部分,本次收購也讓贛鋒鋰業“無意間”成為了另一家公司Zinnwald Lithium的新股東。

目前這家公司正在德國開發一個鋰礦,雖然規模并不大,但能間接幫助贛鋒鋰業打入德國汽車供應鏈鏈條。

競爭日趨激烈,提前布局黏土鋰

今年7月,特斯拉CEO馬斯克在回復一位風投基金合伙人的推特時寫道:“鋰電池就是新的石油(lithium batteries are the new oil)。”

簡單一句話,讓業內再次掀起了對鋰電池的討論。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在不斷內卷的影響下,鋰電池行業的競爭早已波及到產業鏈上游,頭部企業近年也頻頻布局,落后者也開始磨拳擦掌。

這對于礦業公司們來說,顯然并不是好消息。

雖然幾大鋰礦巨頭一直圍繞著鋰礦開采權進行爭奪,但并不是劃山頭而治,而是共同開發。就“三湖七礦”來說,每家鋰礦巨頭們都占有一部分開采權,形成一種默許的利益關系。

但隨著新玩家越來越多,合作開采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最終還是要確保一部分比例的鋰資源自主可控。

前文提到,贛鋒鋰業的短板在于較低的鋰礦自給率。

目前該公司主要鋰礦來源主要來自合資公司收購以及礦場競拍,其中產量為40萬噸/年的Mt Marion礦山基本上提供全部鋰礦資源,而位于阿根廷的鹵水提鋰項目尚屬建設初期,Sonora項目也處在籌備階段。從2021年的鋰化合物產能來看,目前的供貨量尚且能滿足,但一切都是在供應穩定的前提之下。

2.8億歐元巨額并購塵埃落定,贛鋒鋰業登上“全球鋰王”只差一步?

相比之下,由天齊鋰業控股的泰利森可以提供每年134萬噸的精產礦,并且產能還將繼續增加。

這般“家里有礦”的豪氣,怎么能不讓贛鋒鋰業羨慕。

從兩家公司過往的收購情況來看,天齊鋰業靠的是兩次“蛇吞象”的冒險收購,直接完成對供應鏈的控制。而贛鋒鋰業更傾向于小額入股且多點開花的策略,雖然可以降低收購風險,但控制力不足。

不過此時,拿下Sonora項目豐富的鋰資源儲量即可很好地補上自給缺口。

同時,有專業人士指出,作為鋰資源的第四種來源,鋰黏土資源提鋰工藝能夠同時兼具礦石提鋰及鹽湖提鋰的優點,既能夠以類似礦石提鋰的速度在短時間內完成提鋰過程,也能夠以類似鹵水提鋰的較低成本完成提鋰。

這樣一個尚待開發的寶藏礦場,無疑可以補上贛鋒鋰業的短板。

登上鋰王,仍有隱患

作為贛鋒鋰業第一個獨立運營的礦場,Sonora項目看似“一本萬利”,但背后同樣存在隱患。

簡單可以概括為幾點:

1、復雜的地緣政府

2、同行以及下游企業的競爭壓力

3、贛鋒鋰業自身運營能力和現金儲備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目前墨西哥政府一紙“礦產國有化”的行政命令正在推行,同時在中美新能源汽車競爭下,位于美國南部的墨西哥就需要面臨選擇,一旦當地政府“迫于壓力”回收了Sonora項目的開采權,對于贛鋒鋰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一場鋰礦戰爭已經悄無聲息的打響,提前布局總是利大于弊。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