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人工智能領域“有泡沫”,明年初現第一波倒閉潮!

韓璐 9年前 (2017-03-17)

作為一名投資人,李開復在選擇AI項目時會注重三點:一看創始人團隊中是否有技術專家,二是要能夠解決實際的商業問題,三看是否針對單一領域。

李開復:人工智能領域“有泡沫”,明年初現第一波倒閉潮!

參加奇葩大會、組建人工智能工程院親任院長、現身瑞士達沃斯論壇……從去年開始,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的一系列行程和公開發言,絕大多數與“人工智能(簡稱AI)”相關。今年4月份,李開復還將現身長城會2017年的GMIC北京大會以“科學復興”為主題再談人工智能。對于這些,李開復日前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現在他會將更多的時間分配給“喜歡的事情”,包括人工智能的一切。

創新工場近幾年來在人工智能領域頻頻出手投資布局,先后投資了曠視科技(Face++)、馭勢科技、第四范式,以及地平線機器人等多家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公司。可以說,無論是李開復本人,還是對于人工智能這條賽道,創新工場的姿態在外界看來都是all-in(全押)。

但李開復表示,人工智能領域“有泡沫”,創業同質化之外有不懂行的投資人也扎堆進入。“明年初開始將有第一波企業會面臨死亡,行業調整顯現。”

創新工場AI領域投資占總額近半

“創新工場相信,此次人工智能熱潮與以往有本質不同,是相關產業步入成熟的標志。”今年1月10日創新工場發布的《投資AI生態,共贏智慧未來》人工智能戰略白皮書中,開篇如是寫道,同一時間宣布成立的還有創新工場的人工智能工程院。

2016年,在AlphaGo的推動下,人工智能這一技術名詞大范圍走進大眾視野,在深度學習大數據和等的推動下,人工智能也從實驗室開始大規模走向產業應用層面。技術出身的李開復感慨,“這是人工智能的黃金時代。”“我希望我們AI(人工智能)投資的比例是我們總投資的近一半”,按照李開復的說法,創新工場不僅投資人工智能創業公司,自身也孵化人工智能項目。

從應用層面來看,李開復認為最先被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改造的領域是大數據領域,“我們投的所有大數據都進入商業階段了”。如果說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2017年則被認為是人工智能應用元年。比如大數據科技公司第四范式,李開復透露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將用戶轉化率提到了65%左右,這便是很好的一個應用場景。

熱度高如人工智能,選擇項目進行布局時,李開復有其不低的考量標準———李開復告訴南都記者,作為一名投資人,在選擇人工智能項目時會注重三個因素:一看創始人團隊中是否有技術專家,二是要能夠解決實際的商業問題,三則是看是否針對單一領域。尤其第一點,例如創新工場投資的無人駕駛公司馭勢科技CEO吳甘沙,便是原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第四范式首席科學家請來現任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與工程系主任楊強擔當。

據李開復透露,其參加長城會2017GMIC北京大會的原因之一,也是看中其對于科學家群體的聚攏和跨界交流,“尋找好的科學家典范,用他們的成長歷程去激勵更多的年輕人。”

李開復:人工智能領域“有泡沫”,明年初現第一波倒閉潮!

被寵壞的VC們會不會帶歪AI公司?

從另一個側面來看李開復的投資標的選擇要求,也可見人工智能創業門檻并不低,但2016年以來熱度高居不下,人工智能泡沫說也隨之而來。盡管一向看多,李開復卻也對南都記者直言:“現在有沒有AI創業者是不靠譜的,有沒有投資人急著投到了不好的公司?有。這兩件事發生了會不會導致一些AI公司倒閉?會。這會不會造成估值下降?會。”

李開復認為,當下人工智能概念確實有點過熱,明年初將會出現第一波倒下的AI公司以及投資人,“有一些泡沫,有一些調整,我覺得很快會過去。”

李開復更大的擔憂在于,人工智能更多是面向2B層面的業務,需要給予其更多的時間去成長,“但中國的VC行業是急功近利的,”可能因此倒逼人工智能公司畸形增長。李開復說,過往7-8年間,互聯網領域多個垂直領域實現了奇跡式的爆發成長,“我覺得會不會‘寵壞’了這一批投資人,讓他們覺得所有的領域都要爆發成長。”

如果說人工智能這個風口是真實的,現實卻是2B的領域很難有爆發現象,李開復更擔心人工智能公司難以達到“被寵壞”了的VC們對于利潤和成長規模的要求,帶歪行業發展。

觀點

全球這六大公司已成創業公司的“黑洞”

谷歌、微軟、Facebook和國內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用他們壟斷式的優勢和巨量的數據,加上囤積的人才,基本上成了創業公司的“黑洞”:數據黑洞、人才黑洞。

不過李開復還是比較樂觀,他認為這六家公司在AI領域還沒有形成壟斷,像無人駕駛、工業機器人或者人臉識別、語音識別,還是有像snap、美圖這樣的公司崛起。但“他們有那么多厲害的人、那么多數據,我們還是要戰戰兢兢快速把產品推出來。”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億歐網,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作者:李冰如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