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投資人認為公司股權結構有問題,創始人應該怎么辦?

鎂客 9年前 (2016-06-07)

應如何妥善調整股權比例,才能既滿足投資人的要求,又避免導致創始人之間的不滿,維護公司創始團隊的穩定?

假如投資人認為公司股權結構有問題,創始人應該怎么辦?

【編者按】簡法幫(微信號:jianfabang)是一家為創業者和初創型企業提供交互性法律文件在線自制服務的互聯網企業,致力于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線上法律服務。

筆者整天跟創業者泡在一起,聽到創始人關于股權分配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大家主要是對合伙創業所做的事感興趣,股權怎么分無所謂。” 所以,很多合伙人之間都是靠著 “兄弟仗義” 或 “姐妹情深” 而意氣用事,不會 “斤斤計較”,股權劃分時干脆拍腦袋,“二人五五對等(如 51%-49%或 50%-50%)”,或是 “三人平分天下(如 34%-33%-33%)”,以上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接下來,創業小伙伴們開始火熱地開干,設計 Logo、注冊域名、租場地、設立公司、埋頭開發產品……大家一起義無反顧地開啟了共同創業的歷程。

投資人關于股權結構的 “神點評”

幸運的是,創業似乎一切進展得相當順利,直到最終拿到了有興趣的投資人對于公司股權結構的反饋,“公司(產品或想法)不錯,但是股權結構不太理想!” 比較冒進的投資人甚至直接給小白創始團隊提出了類似于 70%-30%(兩位合伙人)或者 70%-20%-10%、50%-30%-20%及 60%-30%-10%(三位合伙人)之類的具體股比建議。創業合伙人迷茫了,這該怎么辦?

盡管對于這樣的投資人反饋,我們不敢盲目茍同,但是投資人背后的邏輯卻可以理解:

1、 成功的創業者往往需要合伙人,公司的創始合伙人決定著公司未來,聯合創始人的股比通常不低于 10%,才構成實質意義上的合伙人;

2、 創業公司需要有高效的決策機制,在國內,股權是決策最重要的基礎,所以公司需要擁有明確的靈魂人物,也就是常說的 “老大”;

3、 “股權對半分” 或者 “三分天下各占其一” 的股權結構容易造成創始人之間的對峙,從而導致公司決策的僵局。

除了少部分連續創業者之外,大多數創始人沒有融資經驗,對于股權劃分問題也是門外漢,現在,投資人指出了 “股權結構” 的問題,那該怎么辦?調整吧,可是調整誰的股權呢?如果合伙人默契的話還好辦,否則,就很可能在融資喜訊成為現實之際同室操戈,創業小船很容易因為股權調整的爭議說翻就翻了。對此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媒體報道的 “泡面吧”、“西少爺” 及 “首席娛樂官” 等案例,其中,泡面吧這個項目據報道是在簽署融資文件前夜,由于合伙人之間股權調整未果而隕落的明星。

創始人該如何應對投資人的 “神點評”?

在根據投資人的建議調整股權比例之前,創始人必須明白股權分配有兩大原則:第一,公平。也就是說,各創始人的股權比例應當公平地反映各自對公司的綜合貢獻;第二,動態的公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現實情況的變化,公司應當預留股權調整的空間,根據各創始人的長期貢獻適當地調整股權比例,力爭實現動態的公平,保持創業公司的生命力。合伙創業究竟應如何分配公司股權,以及如何通過動態調整避免中國合伙人的股權戰爭,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文末參考閱讀。

總之,市場實踐證明,什么樣的股權分配都有成功的案例,投資人的點評也并非金科玉律。投資人不是總說 “股權平均分配對創業公司來說是大忌” 嗎?那你可以告訴投資人,谷歌和蘋果這兩家當今世界上最知名的科技公司創始人早期就是平分股權的。我們的觀點是,只要是創業合伙人真心認為公平合理的股權分配方案,就是當時最好的方案。

當然,除了這種駁斥的方式之外,我們在這里也想分享一些在實際操作中應對投資人要求的有效、迂回的方式:

1、 確定公司的靈魂人物

每個成功的創業公司幾乎都有一個領軍的靈魂人物,尤其是在創業公司早期的時候。無論是提到美國的蘋果、Facebook、微軟還是中國的 BAT,大家都能很快地對應上一個靈魂人物,也就是公司的老大。尤其是在國內,創始人通常兼任公司大股東和運營管理者的雙重角色,因為國內創業公司暫時還沒有聘任職業經理人(CEO/COO)管理公司的傳統,所以,創業公司老大對公司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核心作用。

因此,國內的創業公司往往需要一位創始人領袖擔任公司 CEO,從公司創立伊始,持續領導公司前行,經歷融資、發展壯大一直到最終上市,即使這位領袖的人選可能會變化,但這個角色往往被視為國內創業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這位創始人發揮早期領軍功能的重要基礎就在于其大股東地位,即使沒有股權上的控制地位,也需要通過超級投票權或者投票權委托等情形來實現投票權上的控制地位。

本文要為創始人著重介紹的是應如何妥善調整股權比例,才能既滿足投資人的要求,又避免導致創始人之間的不滿,維護公司創始團隊的穩定。

2、 股權調整方案

如果創始人要基于投資人的要求進行公司股權比例調整,那么,在提出股權調整方案之前,就必須確定創始人團隊已經認可了一位創始人領袖,譬如擔任公司 CEO 的創始人。簡單來講,就是將公司需要預留用來招募后續加盟合伙人的股權以及作為員工激勵的股權,暫時放到創始人老大的名下。

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創始人已經開始通過簽署創始股東之間的股東協議做股權預留,用于:(1)招募后續加盟合伙人;(2)員工激勵的股權;(3)在創始股東之間根據貢獻進行動態的股權調整。在創業之初我們就建議創業者在股東協議中預留上文三個部分的股權。如果已經做了股權預留,投資人的問題可能根本就不會出現,即使有這樣的問題,那么,通過預留股權進行調整也比較容易操作。

如果創始人之間事先沒有簽署協議預留股權怎么辦呢?同理如上,創始人可以商量股權預留方案,用于這三種目的中的一項或多項:(1)招募后續加盟合伙人;(2)員工激勵的股權;(3)在創始股東之間根據貢獻進行動態的股權調整。這里的核心問題是確定預留股權的額度,以及由哪些創始人讓出對應的預留股權。

舉例說,三人均分股權的公司,創始股東甲(老大兼任 CEO)、乙和丙的股權比例為:34%-

33%-33%,三人等比例預留 18%的股權用來招募后續加盟合伙人,15%的股權用來做員工激勵以及 18%的股權用來做動態股權調整。預留股權全部放到創始人老大名下,預留股權調整完成前后的股權結構如下圖。這樣,是不是就解決了投資人關于股權結構的 “神點評” 問題呢?

假如投資人認為公司股權結構有問題,創始人應該怎么辦?

假如投資人認為公司股權結構有問題,創始人應該怎么辦?

當然,上圖只是一個示例,創始人團隊完全可以根據公司具體需要,來制定適合自己的股權預留和調整方案。

3、 股權調整的具體實施

(1) 代持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股權代持。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司法解釋肯定了有限責任公司股權代持的效力?!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以下簡稱《公司法》司法解釋三)中第二十四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并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實踐過程中,除代持違反了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如禁止和限制外商投資的情況)的,以及以代持方式掩蓋非法目的(如行賄)等情形之外,法院也通常都支持股權代持協議有效。

實踐中,采用代持方式將員工激勵股權等預留股權放在創業公司核心創始股東名下,有利于保持創始人領袖在股權上的控制地位,尤其是投票權的控制地位。代持的股權可以通過代持協議的約定,將經濟權益之外的投票權、管理權以及知情權等非經濟權利委托給代持人股東行使。

與以下講到的持股實體方式不同的是,代持方式相當于隱名,不需要到工商登記備案。出現變動時,通過協議或者協商就能夠解決,而無需每次都去辦理工商變更等官方的登記手續,所以,這也是實踐中最常用的股權架構方式。

(2) 持股實體

另外一種股權調整的方式是,通過持股實體(公司或者有限合伙企業)來持有預留的股權,甚至是部分股權比例較小的、其他股東的股權。創始股東通過擔任持股實體的法人或者有限合伙企業的管理合伙人,能夠在持有實體很少份額的情況下控制持股實體的決策權,也就是間接地控制了持股實體在公司中的這一部分股權。鑒于有限合伙企業自身不繳納企業所得稅以及內部管理制度比較靈活等特點,持股實體往往采用有限合伙企業。

按照上文中的案例,如果原本由甲代持的 34%預留股權就由一個有限合伙企業持有,甲通過擔任有限合伙企業的普通合伙人而控制了預留股權,實現公司投票權上的相對控制權(34%+34%=68%,超出 2/3)。

假如投資人認為公司股權結構有問題,創始人應該怎么辦?

假如投資人認為公司股權結構有問題,創始人應該怎么辦?

給創始人的忠告

針對股權分配和調整,筆者還是要重復一下給創業者的忠告:第一,公平。股比必須公平地反映貢獻;第二,動態的公平。通過預留股權等方式根據貢獻適當調整股比,力爭實現動態的公平。創業合伙人之間的股權分配和調整是一門藝術,而非精準科學!

投資人關于股權分配的建議并非金科玉律,如果違反了創始人之間的公平原則,無論聽起來多么有道理,對于團隊來說都只是外人的意見,只有創始人團隊自己才最適合找到股權比例最恰當的平衡點,讓創始人緊緊團結在一起,推動公司走到最遠。

最后,提醒創業者不要將一切希望寄托在投資人身上,就像朋友圈熱傳的 “藥給力暫停服務” 的文章中介紹,即使簽署了投資協議,被投資人放了鴿子,再完美的股權架構也無濟于事。創業者需要力爭做到,即使投資人不給力,創業者也要力保創始人團隊給力,團隊同心協力把業務發展起來。事實上,哪怕是谷歌和蘋果當初那樣的 “定時炸彈型” 的股權結構,他們同樣也能夠融資、發展壯大。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