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加速器CEO羅斌:小公司只做小公司的生意,就是個偽命題
微軟加速器會定期對畢業的企業做經營狀況的調查和匯總,根據統計結果顯示,所有從加速器畢業的企業融資成功率高達93%。
微軟加速器北京駐企CEO
在加入微軟加速器之前,羅斌先生任Canonical公司亞太業務發展總監,負責Ubuntu操作系統在亞洲地區的業務、市場推廣和合作伙伴關系。此前,他在英特爾公司工作超過13年,其中8年以上效力于英特爾投資,歷任英特爾投資亞太業務發展總監、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技術發言人、平臺架構經理等職。羅斌先生亦曾服務于Novell公司和中國惠普有限公司擔任大客戶業務經理、渠道銷售經理和產品市場經理。
羅斌先生全面負責微軟加速器北京的業務、合作伙伴關系及未來發展戰略,同時帶領團隊為創業者提供最好最專業的服務。
• 正文:
2017年6月13日,北京中關村。
原本跟羅斌先生約好早上十點專訪,因為北京下了大雨,短短不到3公里的距離竟然整整走了58分鐘。這讓我又一次深刻體會了北京的龐大和它的包容。
上午10:40,我們在微軟(中國)總部大廈2號樓2層的“鳥巢” 會議室(話說這些會議室的名字也是蠻有京味兒的)見到了羅斌先生。
羅斌先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極好的,他是一個溫雅的人,同時也非常健談。在“鳥巢”,我們幾乎全程都是在聽他一個人在洋洋灑灑的“嘮叨”,整個專訪長達4小時。
在這4個小時里,我們天南海北的聊了很多,有科技相關的討論,也有文化情懷的交流。不過總體來說,更多的是集中于對行業的思考和判斷。
• 本文主線脈絡:
▉ 宿命 | 從操作系統開始
1.在Novell,占領全球PC操作系統90%以上的份額
2.去了Canonical做Ubuntu,跟大量的ODM、OEM公司深度合作
▉ 承擔 | 將全身心獻給本土科創
1.中國本土的初創企業水平很高,讓人驚嘆
2.對于科創企業來說,小公司只做小公司的生意,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 解惑 | 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
1.微軟加速器駐企CEO,是創業導師與顧問,也是入孵企業CEO們的CEO
2.微軟加速器就是要再造一個中國科技創業新生態
▉ 傳道 | 對云計算、工業互聯網、VR/AR的一些思考
1.云計算服務,就是計算資源的共享,但絕不是用戶數據的共享
2.工業互聯網時代,所有商業和盈利模式都將是全新的
3.VR/AR應該是工具,而不是玩具
▉ 未來 | 情懷將常在
1.國內的VC基金們應該把目光更多的投向本土企業
2.幫助更多科創企業成功,是微軟加速器的愿景,也是我的情懷延伸
宿命 | 從操作系統開始
簡短的寒暄和茶水之后,羅斌先生給我們講述了他的多次創業經歷。
“我的第一次創業是在2000年以前,那個時候我在Novell(Novell, Inc是世界上最具實力的網絡系統公司,其主要產品為NETWARE網絡操作系統,其他產品包括在歐洲流行的Linux操作系統SUSE、網絡管理軟件Zenworks、集成工具、文件目錄服務產品等。)供職。在Windows流行之前,Novell占據了全球PC操作系統90%以上的份額。
“在Novell工作期間,讓我積累了寶貴的國際企業工作經驗,也有了一點小小的成就。”
羅斌先生工作的時間正值改革開放最為活躍的初期,大量的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涌入中國市場,他也是當時國內第一批外企直接招聘的員工之一。
“第二次創業是在英特爾內部。
當時在英特爾的時候,被借調到RosettaNet(國際電子商務標準化組織)工作了兩年?;貋碇?,英特爾方面覺得我有了一定的運行小企業的經驗,于是調我去英特爾投資(世界最大的企業內部風險投資機構),這一干就是8年時間。
在英特爾投資工作期間,我們每年都會投大概150家公司,國內比較有名的像搜狐、亞信、聯創等,投資金額在美金5M-15M之間。
離開英特爾投資之后,就去了Canonical,這是一家在英國注冊、亞洲總部在臺灣地區的公司。當時我負責Ubuntu操作系統的業務和市場。
我們跟臺灣地區大量的ODM、OEM公司有很深入的合作,主要在于PC、工業電腦和物聯網設備產品的操作系統預裝方面。之后也跟國內的很多手機廠商有過很深的淵源,如2014年跟魅族手機合作推出Ubuntu版MX3。
2016年春節后,我離開Canonical。
2016年2月23日,正式加入微軟加速器北京。”
承擔 | 將全身心獻給本土科創
• 中國本土的初創企業水平很高,讓人驚嘆
微軟加速器項目,從2012年開始運作,到今天正好是5年時間。
2012年7月在中國啟動以來,微軟加速器·北京已經成功孵化了156家科創企業,并于2013、2014、2015、2016,2017年連續5年奪得投中集團頒發的中國最佳孵化器/眾創空間稱號。
“我在2016年2月底正式加入微軟加速器北京,當時正好趕上了第7期的Demo Day(入孵企業畢業典禮),那時候我入職還不到1周。
在我登臺主持的第一期Demo Day上,我驚訝的發現,咱們國內本土的科技初創企業水平之高完全出乎意料,已經絲毫不遜于國外任何國家了。
當時,心里充滿了感嘆!我為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而感到驕傲,同時自己更深深的喜歡上了這個崗位!
哦,對了,這也正好回答了你的第3個問題 ~ ”
• 對于科創企業來說,小公司只做小公司的生意,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目前,國內的科技企業構成中,中小型初創企業的比例占了95%以上。他們的數量是如此之多,又該如何生存?就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我的觀點來看,主要有兩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第一,小公司只做小公司的生意,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你看吧,不光是科技企業,還包括其他所有類型的公司,為什么中國的小微企業像花朵一樣熬不過寒冬、撐不過3年?因為他的業務對象是同等的小公司,所以盈利不足,賺的錢不夠花。
對于小公司來說,最好的辦法是找到大公司(500強企業最好)抱大腿。如果被巨頭們看上了,今后自然就不愁業務,更不愁發展了。
第二呢,除技術本身之外,更應該考慮的是:你的生態如何構成?如何借助完整的生態把企業做大做強?
我們都知道,小企業們普遍資源不足、渠道不足、資金不足,而這個時候就需要有貴人相助。貴人是誰?可以是你的經驗、你的人脈、你的渠道,也可以是VC。
而我們微軟加速器要幫助科創企業做的事兒,就是這第二點。”
解惑 | 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
• 微軟加速器駐企CEO,是創業導師和顧問,也是入孵企業CEO們的CEO
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幾個月后,又將其寫入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至此,“雙創”一詞開始正式進入大眾視野,迅速引發全民創業浪潮,并延續至今。
羅斌先生以“雙創”為背景,從微軟加速器的引領作用和對企業的幫扶,進而談到了創業之心,讓人印象深刻。
“2015年以來,政府在雙創上的推進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既提倡、既有方向,又有決心、有落地政策。而微軟加速器也借此東風,在業內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其實,關于我的職位有一個更為貼切的說法,叫:駐企CEO。
什么是駐企CEO?
就是說,你看,很多科創企業的CEO們受限于年齡、資源、資金等困境,經常會比較苦悶,他們不知道該找誰商量。這個時候我就出現了,他們可以找我,我從我的個人經歷和行業判斷方面給他們提供行之有效的意見和建議。
這個時候,我就是他們的顧問。
另外,當一個科創企業暫時沒選出合適CEO的時候,我可以臨時的做他們的CEO(注意,這個CEO是貨真價實的,而不僅僅只是顧問。);同時,那么多企業的CEO如果都有困惑怎么辦?那我就要全都給他們指導、給他們提建議、幫他們找資源。
而這個時候,我就是這些CEO們的CEO。
我個人以往的經驗,是我做加速器北京駐企CEO的前提。但是更為根本的是,我們需要有一顆愿意幫扶企業的心,愿意跟他們共同提高,這才是我來加速器供職的初心。”
• 微軟加速器就是要促成一個中國科技創業新生態的產生
2008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它不光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同時羅斌先生認為,這一年還讓國家的科技發展有了一次脫胎換骨的變化。
“說到中國發展的時間節點,2008年絕對值得一提。
那一年,大半個世界都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波及,進而從東南亞開始,發展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但是在國內,咱們有08年奧運會!這是一口氣,一個勢頭,而發展的大勢是拉不住的,它會帶著你往前走。所以你看,到現在不到10年時間,中國的發展、經濟體量已經是當年的數倍不止了。
其實(微軟)加速器所做的也是給予企業一個‘勢’的氛圍,讓入駐企業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讓他們成功。
入駐企業們成功了,(微軟)加速器也就成功了。這就是我所信奉的,通過讓別人成功,來讓自己成功。別人越成功,自己也就越成功。
我們就是要達到這樣一個“成功復成功”的格局,再造一個中國科技創業的新生態。
傳道 | 對云計算、工業互聯網、VR/AR的思考
• 云計算服務,就是計算資源的共享,但并不是用戶數據的共享
目前國內的云服務市場,百花齊放,格局初定。有國際巨頭Amazon 的AWS、Microsoft 的Azure等,也有國內本土企業阿里、百度、騰訊、金山......。
以公有云市場為例,據Gartner預測,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將從2016年的2092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2468億美元,增幅高達18%。最高增速將來自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預計將在2017年增長36.8%,達到346億美元;SaaS(軟件即服務)預計將增長20.1%,達到463億美元。(參見:「深度」國內云服務格局初定但機會猶在,中小玩家的空間更多在“特色云”)
“從各種云計算平臺的競爭態勢和市場發展勢頭來看,Amazon 的AWS目前全球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就是微軟Azure。而這些云計算平臺,其實做的就是計算資源共享。我們在對其做優劣評級劃分的時候,通常有三個標準:
第一是security(安全)。通俗的說,你辛苦開了一家公司,做了一個事兒,你總不希望你的核心數據被攻擊、被篡改吧?這里就要求云計算平臺必須要有足夠的安全保障。
第二是privacy(私密性)。關于這一點,業內很多大公司們的做法其實并不太值得稱道。如果你仔細留意的話,會發現很多云(計算)平臺的協議里有一條說的是“你公司的所有數據,我們都是有權共享的(大意如此)”。希望這種狀況能盡快得以改善吧,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數據被共享、更不希望自己的勞動果實被竊取。
第三,要看你是只搭建了一個云平臺,還是你的平臺里有一系列的諸如可視化表征的應用工具。這里說的就是云平臺的工具屬性的強弱,和使用的便利性。
目前微軟Azure已經開發出了60多個不同的云服務應用(VR表征、認知服務等等),未來還將開放IOT(物聯網)相關的服務應用。同時微軟在全國有1000多個ISV(獨立軟件開發商)和80000多用戶,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軟從去年開始,正式提出了“云、物、大、智”策略的技術路線圖,作為今后微軟的主要發力方向。
• 工業互聯網時代,所有商業和盈利模式都將是全新的
“如AI,當它出現之后,會給那些例如憂郁癥、自閉癥、老齡化的人群帶來哪些價值,這些價值又會通過哪些方法去實現?
因為真正的工業互聯網時代并未到來,所以對于這些,我們是無法做出準確判斷的。
緊接著的是,在那之后的商業模式是什么,企業通過何種渠道盈利?我們也依然無從知曉。
不過我們可以預判的是,將來推動社會和技術進步的模式,將會從平臺驅動轉向模式驅動。得益于云計算的應用普及,人們的很多固有思維模式都將會發生改變。未來誰發現和掌握了最佳的運作模式,誰就能取得更快更大的成功。”
• VR/AR應該是工具,而不是玩具
除操作系統和云服務之外,微軟在VR/AR上的成就也是全球領先的,著名的Hololens已經成為業界標桿般的存在,也極大推動了VR/AR的技術進步。
不過,在VR/AR的定位上,羅斌先生提出了自己的不一般的觀點。
“其實我個人對VR/AR還是相當看好的,我們微軟本身也有Hololens產品。不過受制于出口的限制,它在國內的售價偏高(3000美金起步),相對的普及率也不高。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
我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中外對VR/AR的定位似乎存在很大的不同。
從目前VR/AR的軟硬件和技術水平來看,它似乎更應該被看做一個工具,或是特殊領域(如危險環境的設備檢修等)的研究教具,Hololens用來做研究和開發用途似乎更符合它的產品特性。但咱們國內更多的把它當成了一個娛樂的玩具,像VR游戲、VR視頻、AR搶紅包等等。其中尤其是VR游戲,在當前的硬件技術、分辨率(目前頭顯多是只有2K甚至高清,4K及以上的極少)、延時等限制下,幾乎無樂趣性可言。
既然如此,我們在努力提高軟硬件和技術的同時,為什么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它的工具屬性的開發上?比如像VR 內容創立,用戶界面優化、VR教育、VR培訓等,就是不錯的方向,相比而言,它們也更符合工具性。
另外,我也堅信,VR/AR在未來將成為下一代計算機的UI(用戶界面),同時未來的界面也必將是三維呈現,它將會更加直觀,用戶處理也將更加高效。”
未來 | 情懷將常在
• 國內的VC基金們應該把目光更多的投向本土企業
“近幾年,由于政府“雙創”倡議和眾多科創企業自身的努力,讓國內的創業氛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由此也催生了資本市場的火熱。中國的熱錢很多,尤其是優質的熱錢,更多——已經成為了國際上的共識。所以,近年來到中國尋求投資的國外企業數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不過我個人認為,國內的投資方們更應該把更多資金放在國內,放在國內的優質企業身上。
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市場足夠大!
首先從企業上來說,國內外的市場環境是有各種差異的,一種產品在國外大火,但不見得適合國內市場;第二個因素,中國和國外在語言、文化、政策等更是存在相當大的不同,這也會對企業的發展周期產生明顯的影響。
舉個例子吧:
一個以色列商人,在他拿到VC的投資以后會舉家搬遷到硅谷開始新的發展(這種現象真實 存在且非常普遍)。一般情況下,在一個月之后他就可以拿到下一輪融資從而獲得更快發展。當然,也有可能把企業做死,做死之后馬上就地開始新一輪創業。不管怎么說,一兩個季度的時間足夠看到他和企業的發展趨勢。
但是如果他到了中國,或是在國內開設分公司,情況會怎么樣?我想僅僅是一個語言關,就夠他折騰幾個月,更別提其他如工商注冊、股權梳理、渠道搭建了。
反過來看國內的本土企業,依托于中國這個世界第一大市場,他們天然具有的本土優勢恰恰是所有國外企業欠缺的??梢韵胂?,在和國外企業的碰撞中,誰將勝出。
創業是打群架,沒有資金、渠道的加持,只靠一個人、一家企業,難以迅速打開局面。從這一點來說,國內的VC基金們更應該把資源多向本土企業傾斜。”
• 幫助更多科創企業成功,是微軟加速器的愿景,也是我的情懷延伸
羅斌先生說,他在微軟加速器只想做好一件事:幫助更多科創企業走向成功。
他就任加速器CEO以來,第7期、第8期的30多家入孵企業已經順利畢業,第9期的16家企業已經在孵化中。此外,加速器會定期對畢業的企業做經營狀況的調查和匯總,根據統計結果顯示,所有從加速器畢業的企業融資成功率高達93%。
另外,在今天的采訪中,我們順便成功地向羅斌先生PR了鎂客網首倡的“硬科技”概念。
“在硬科技領域,我希望找到哪一塊是最快出成效的東西,了解它的大概時間、需要哪些支持和配合。我要幫助愿意在這方面付出時間和精力的人,然后跟他們在一起。
這種情懷,源于我之前所有創業和在跨國企業工作經歷。
當年在英特爾工作期間,我曾經有幸聆聽和目睹CEO 格魯夫先生( Andrew S Grove) 對計算機產業、互聯網、AI、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有著很獨到的見解。在他退任CEO后每天下班,他都會開著車到硅谷的那些公司里去,給予他們指導:你下一步要做什么,我能幫你什么,你應該怎么改?
我曾經還看到,神秘客人-蘋果的Steve Jobs到他辦公室,畢恭畢敬的神態。
后來,格魯夫先生的書《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成了MBA課程及眾多創業者的必修課,也讓他成為了硅谷的教父。
多多少少,我如果能為亞洲或中國的企業們,做一些類似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完成了加速器的基本初衷。
而這也是我的初心,是我情懷的延伸。”
關于微軟加速器:
微軟加速器旨在做頂尖、專業的創業服務,始終致力于為中國早期創新創業團隊提供人、財、策略、市場拓展的全方位優質服務。微軟加速器為入選的創業團隊提供4-6個月的位于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大廈內部的辦公空間,并得到由思想領袖、行業專家及技術專家組成的導師團的扶植與指導;同時,每個入選團隊還將得到價值300萬人民幣的微軟Azure云資源。創業團隊一旦入選,所有資源均為免費提供。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