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蘋果正在開發新的游戲主機;藍色起源再送游客上太空

jh 3年前 (2022-04-01)

也有人稱蘋果可能會直接將其新游戲設備集成到Apple TV中。

1、消息稱蘋果正在開發新的游戲主機,有專用芯片加持

在Clien論壇上有爆料者聲稱,中國臺灣供應鏈中傳出消息稱蘋果考慮重返游戲行業。有傳言說,蘋果正在借助外部咨詢管理有關人員進行可行性研究?!〈饲疤O果曾推出Apple Pippin,這是蘋果在1995/1996年與萬代在日本和美國等市場推出的游戲機/多媒體播放機平臺,但很可惜最終并未受到市場青睞。

還有報道稱,該公司似乎正在開發或生產一種專門為游戲機供電的芯片?;蛘哒f,蘋果可能根本對游戲主機不感興趣,他們可能會直接將其新游戲設備集成到Apple TV中,而不是單獨推出一款獨立設備。

2、柔宇科技被曝已6個月發不出工資

昨日,據紅星資本局消息,去年底,曾經估值超過500億的獨角獸柔宇科技就曾被曝出資金緊張、拖欠員工薪資,如今柔宇科技仍深陷“缺錢”困境。

柔宇科技一員工稱,從去年9月至今,他6個月內收到了5封欠薪郵件,郵件的內容都大致相同:“公司融資正在推進,資金即將到賬,馬上補發工資”。據其計算,柔宇科技拖欠他的薪水已有近10萬元。該員工還稱,柔宇科技員工人數已經從1800下降到了700。據悉,柔宇科技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公司三年半累計僅實現營收5.17億元,但虧損卻高達32億元,且虧損幅度有持續擴大之勢。

3、李斌談蔚來手機:正處于調研階段

昨日,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在訪談中談到了“蔚來造手機”這一話題。他透露,蔚來造手機仍處于調研階段。并直言,有蔚來用戶反饋,能否有一部和汽車能夠更好進行連接的手機,這促使蔚來研究手機這個行業。

眾所周知,如今的智能手機行業充滿了殘酷的競爭性,尤其在國內市場,已經很難有新手機品牌可以殺出重圍。對此,李斌表示,我們會積極地看這個方向,我們也清楚手機做出來是容易的,但是做好手機是很有挑戰的。

4、《時代》評全球100大最具影響力企業:比亞迪、TikTok、蘋果等上榜

美國《時代》雜志周四評選出了2022年全球100大最具影響力的企業,比亞迪、TikTok、蘋果、谷歌、微軟等多家科技公司榜上有名。

中國企業方面,字節跳動旗下短視頻應用TikTok入選“顛覆者”這一部分?!稌r代》對它的評語主題是“爆紅”?,F在有超過10億用戶在使用TikTok,使得它成為了社交媒體巨頭的最大現實威脅。另外,比亞迪入選了“巨頭”部門。

5、驍龍8被認為設計欠佳導致高功耗

據媒體報道,驍龍8 Gen 1 Plus改由臺積電代工后,耗電量仍高于預期,高通恐怕得被迫降頻。有消息人士稱,高通增強版旗艦芯片驍龍8 Gen 1 Plus的Cortex X2核心相當耗能,高頻率吃電狀況尤為嚴重。

外界曾以為高通處理器之所以耗電,是因三星制程欠佳,雖然此說法有一定程度真實性,但是事實表明,處理器表現差強人意或許跟高通Arm核心設計也有一定的原因。

6、三星西安NAND閃存工廠全面投產

三星位于西安的NAND閃存工廠是其唯一的海外存儲芯片生產廠,近期已完成了第二工廠的擴建工程,并在3月初投產,開工率已達到100%。這將大幅度提高三星NAND閃存產量,有望擴大其市場份額。

據DigiTimes報道,第二工廠基于12英寸(300mm)晶圓,NAND閃存產量為每月13萬片,加上第一工廠每月12萬片,三星在西安NAND閃存工廠的總產量將達到每月25萬片。此次擴建工程以后,三星西安NAND閃存工廠成為了全球單個產能最高的NAND閃存工廠,占三星NAND閃存總產量的40%以上,占全球NAND閃存總產量的10%以上。

7、三星允許部分Galaxy旗艦設備用戶自行維修手機

當地時間周四,三星宣布允許部分Galaxy旗艦設備由用戶自行維修。此前,三星用戶必須依靠公司內部維修服務來維修設備。

在消費者、監管機構要求放寬產品維修限制的重重壓力下,三星開始讓客戶能夠自行維修移動設備。該公司推出的新計劃可以讓Galaxy設備用戶從第三方合作維修商處購買零部件正品、維修工具和維修指南。

8、藍色起源第四次太空游:6名游客抵達太空邊緣

昨日晚間,貝佐斯創立的藍色起源公司使用新謝潑德火箭順利將6名太空游客送入約100公里高的軌道,這里處于大氣層與太空界限的卡門線(100公里高)附近,6名太空游客在體驗了三到四分鐘的失重體驗后,搭載的太空艙成功在著陸場完成軟著陸,從升空到太空艙降落傘輔助著陸持續了大約10分鐘。

除了三到四分鐘的失重體驗外,6名太空游客可以透過乘員艙配備的太空飛行器“最大的窗戶”,一覽100公里高空下呈現曲線的地球輪輪廓與美景。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