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興資本劉芹:創業者要具備傳教士能力
劉芹表示創業者不僅要有遠大的抱負,還要具備傳教士能力,而VC真正的使命是解放人、釋放人、以及承認人的價值。
劉芹,晨興資本董事總經理,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1999年獲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0年加入晨興集團,2008年聯合創辦了晨興中國TMT基金。
晨興資本是中國最早從事早期風險投資的機構之一,目前所管理資金規模超過十五億美元,出資人來自國際知名主權基金、家族基金、母基金及大學基金會等,晨興資本致力于尋找、支持、激勵孤獨的創業者,且共享他們卓越的遠見。成功案例包括搜狐、攜程、第九城市、正保遠程教育、迅雷、鳳凰新媒體、UCWeb、YY、小米科技等。
2015年10月28日,在晨興資本北京辦公室,劉芹接受了新京報記者專訪。在專訪中,劉芹表示創業者不僅要有遠大的抱負,還要具備傳教士能力,而VC真正的使命是解放人、釋放人、以及承認人的價值。
“投得少”內心也受煎熬
新京報:晨興做投資,有沒有什么口訣?
劉芹:晨興投資的口訣是長考、少投、精做、長期。長考,長期思考;少投,投資數量不是那么多;精做,投后的工作做精;長期,所有投資都是以長期的視角來做最終的判斷和依據。
新京報: 有人稱你為投資界的狙擊手,“少投、精做”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么?
劉芹:少投讓我們可以和投的每個項目都保持非常深的互動關系和信任感,通過精做我們也確實能幫助公司取得成長上的突破;這種方法劣勢就是很容易焦慮,當看到同行又投了很多成功的項目時,依舊堅持少投資就會遇到自身內心的煎熬。
新京報:會不會因為你們太謹慎,導致好項目被決策快的基金搶走?
劉芹:長考不等于決策慢。我們可能對一些方向的思考長達三年,也正是因為對一個行業長期的思考和關注,當真的有好項目來的時候,我們的決策速度可能是超快的,此外,我們和創業者保持一個很長期的互動,有些創業者和我們認識可能都超過七八年,他們來找我們往往很長時間就是在一起探討怎么做,投資的意向其實很早就已確定了;此外,有一些90后創業者,雖然年輕,只要方向對了,我們也很愿意投。
VC的使命是解放人的價值
新京報:晨興資本在投后服務上,和其它投資機構有什么不同?
劉芹:我們并不把投后管理當成一個專門的部門或者讓專人去做,我認為每一個投資人、合伙人、投資經理都應該是投后管理的第一推動力。
很多投資機構要為創業者提供保姆式的關懷,我們不是保姆,保姆式關懷是對創業者的一種侮辱,能拿到晨興的投資的創業者絕對不是一個嬰兒,我認為他們都挺強悍的;同時,我也覺得創業者挺孤獨的,他們雖然很強,但也需要非常多的幫助,我們要成為真的能懂他們,能夠為他們提供幫助的人。
新京報:大家都說創業者孤獨,你覺得投資人孤獨嗎?
劉芹:我們這種投資的方法,內心是挺煎熬的,煎熬是孤獨的另一種形式。中國社會、經濟要往前發展,流動性是一個國家能夠成熟健康發展的一個根本要素。創業投資是創造和催化社會流動性的重要方式。
創投機構在不停地尋找社會上系統性的痛點,再解決社會上的一個大的問題,提升效率,創造中國新一代的跨國公司。消費升級的背后不是生產奢侈品,而是制造業的升級,品牌的升級,工業鏈的升級,研發的升級,創投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做很多事情。
新京報:這就是你說的投資人的使命?
劉芹:VC真正的使命是解放人的價值、釋放人的價值以及承認人的價值。沒有VC之前,誰會給創業者錢呢?一個人出來創業,什么都沒有的時候我們給很高的議價,這個議價本質上是對人價值的肯定。當然,這個價值的背后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回報作為支撐,而巨大的商業價值回報潛力往往和社會里進步性因素是緊密掛鉤的。此時,好的投資者和創業者的使命感就聯系在一起了,都是促進社會進步。
創業者要具備傳教士能力
新京報:晨興資本最看重創業者的哪些素質?
劉芹:首先,最看重他們創業的動機,我們要找那種有遠大抱負的人,那種很純粹的創業者;其次,創業者要具備傳教士能力,能吸引到優秀的人和他一起創業。我覺得通常優秀地創業者身上都有一種使命感,他能把這種個人的成就和改變未來的使命感聯系起來賦予在自己身上,然后去感染身邊的人。
新京報:作為小米的投資者,你覺得雷軍具有傳教士的能力嗎?
劉芹:當時,中國的制造業面臨消費升級,需要創造新的跨國公司。以前我們做的山寨手機,成了世界現象,小米提出做國民品牌,就是改變中國制造業低端山寨的形象,他想做一個真正的好東西,真正能代表中國制造業的品牌形象。
新京報:網上傳言稱雷軍決定創立小米時,和你打了12個小時的電話,真的假的?
劉芹:真的,我們從晚上九點打到第二天早上九點多,確實有12個小時。他從金山CEO的位置辭職時,我就知道他內心深處還是想做一件對得起自己的偉大的事情,這種內心的很強的驅動力,就是他的使命感。雷軍有一點特別讓我感概,他對創業抱有相當的敬畏之心和成熟的心態。
就項目本身而言,小米的崛起是十年一次的產業機遇,我們一直都不認為小米是一個純手機硬件公司,它其實是一個互聯網用戶公司,手機只是一個載體,最終要塑造的是一個生態。
新三板急需建立市場評估機制
新京報:你曾說新三板市場魚龍混雜,你認為新三板市場主要有哪些問題?
劉芹:首先,現在中國股市存在做假賬、做概念等問題,很多沒經驗、沒知識的個人投資者都是跟風,那些真正有核心競爭能力的公司反而得不到追捧,這是劣幣驅逐良幣,新三板需要盡快引入專業力量來評估公司的優劣;
其次,現在新三板還是挺魚龍混雜的,要通過市場的示范效應培養好的投資理念。美國擁有誠實的資本市場是因為他們有一群強大的“看門狗”,如果你的股價不合理地高,就會有人出來做空。投資人如果做了操縱市場的事情就會被打壓。
新京報:政府和市場在這里分別扮演什么角色?
劉芹:政府作為監管方,是良善的規則的制定者,應該是鼓勵向善的,對廣大投資人的教育不應該像保姆一樣去告訴他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得讓他自己去實踐;
市場應該鼓勵一些適當壞的、有示范效應的東西,讓投資者去建立真正好壞的標準。這其中可以有很多新做法,比如晨興資本投過的雪球財經,用互聯網社交化的產品和技術聚集了全社會的這種真知灼見的力量,幫助中國的資本市場建立對公司的評價。
資本回暖需要足夠長的時間
新京報:2014年—2015年,市場上投資機構、投資人的數量激增。你覺得天使投資市場中有沒有泡沫?
劉芹:現在市場出現大量的并購說明競爭過分激烈,要通過并購的方式來減少競爭。如今這個市場,投機性的東西太多,項目估值這么高,肯定是有些泡沫性的成分;但是從中國經濟發展本身所需要創業投資的力量來講,需要一定的熱度來刺激。不過我們需要更多成熟的人加入到這個隊伍。
新京報:你覺得這一輪 “資本寒冬”能把泡沫擠掉嗎?
劉芹:現在還在擠的過程中,現在的市場,大家已經比以前理性多了。不同市場的傳遞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滯后期,通常是二級市場先冷下來,傳遞到VC、PE需要3-6個月,再往前傳遞到天使投資市場又需要3—6個月。
新京報:那你覺得資本市場什么時候會再迎來“春天” ?
劉芹:現在的全球化面臨著結構性調整,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也面臨這種大格局的調整,這個過程不是短期內能一蹴而就的,需要足夠長的一段時間去逐步完成。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回不到很高速的增長狀態了,在此背景下,我覺得金融市場或者資本市場波動性肯定會比以前更大,而且波動的周期越來越頻繁,但很難預測資本市場什么時候回暖。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