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自研OLED驅動芯片已完成試產,或由中芯國際代工
當前在全球范圍內,在OLED驅動芯片市場上,有近90%的份額被韓國的LG、三星等幾家技術比較完備的巨頭企業壟斷。
據相關消息稱,華為自研的OLED屏幕驅動芯片已完成試產,預計今年年底即可正式向供應商完成量產交付,之后即有望應用到華為旗下產品中。
而由于華為沒有晶圓廠,所以此款芯片需要借助代工。
而據相關報道,由于規劃月產能僅幾百片晶圓,位于中國臺灣的幾家晶圓廠似乎興趣不大,建立訂單合作的希望比較渺茫。所以該OLED驅動芯片采用40/28nm工藝,最終還是最大可能交給中芯國際生產。
不過,業內人士擔憂,由于DDI(顯示驅動)芯片利潤較低,可能會影響到中芯中國的毛利率。
當前在全球范圍內,在OLED驅動芯片市場上,有近90%的份額被韓國的LG、三星等幾家技術比較完備的巨頭企業壟斷。
另外臺灣的聯詠和瑞鼎科技則分別占據了7.8%和2.4%的市場。中國大陸的中穎電子和吉迪思隨有推出自己OLED驅動芯片,但是市場份額極低。
自2018年,華為消費者業務CEO的余承東簽發了一份《關于終端芯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該文件指出,雖然中國目前已成為屏幕生產、出口大國,但屏幕驅動芯片卻主要靠進口?;诖爽F狀,華為于當時正式成立了顯示驅動芯片DDIC研發部門。
三年后,如果華為海思自研的如果正式交付的話,必然會有很多國內外的企業開始展開與華為的合作,短時間內也會迅速得到推廣,之前被國外壟斷的市場份額也必將被打破。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