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印度,錯失成為半導體“世界代工廠”最佳良機……

jh 4年前 (2021-04-29)

二次疫情,讓印度轉型為“世界工廠”的夢想將再次落空。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印度失控的疫情如同脫韁野馬。病毒的變異、政府防控不力、加之民眾大規模的群聚,最終導致這次疫情惡化。

盡管印度在世界貿易中占比并不高,但全球部分行業供需鏈還是因此遭受了影響。

在看不到疫情好轉的情況下,大批國外企業選擇停產印度工廠,這讓原本就孱弱的印度工業雪上加霜。

大批工廠的停滯,印度失去了完善半導體產業的最佳機遇。

疫情下的印度,錯失半導體崛起最佳良機

印度半導體,偏科選手

和中國一樣,印度在半導體行業也是一名“偏科選手”。

目前印度十大半導體產業公司都是芯片設計為主的。長期以來在半導體晶圓制造上的缺失,一直是印度半導體行業的“心病”之一,當前印度最高水平是6英寸和8英寸晶圓上制作180nm CMOS工藝,這已經遠遠落后主流國家。

在半導體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以及芯片設計環節,印度在微處理器設計、模擬芯片設計以及存儲器系統等領域都算世界前列。由于長期的給歐美“打工”,印度培養出一大批芯片領域人才。

以著名的“印度硅谷”班加羅爾為例,這里不但是全球范圍的“計算機軟件外包基地”,同時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設計中心之一。

疫情下的印度,錯失半導體崛起最佳良機

圖 | 印度十大半導體設計公司

而在大規模量產環節,包括上游材料稀土、制造、測試、封裝都沒有拿得出手的企業。這也讓印度成為半導體產品和設備的100%進口國。

反觀我們國內,無論是晶圓材料、制造,測試設備以及封裝測試,目前已經建立一套完整的芯片制造生態產業鏈。

近些年,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的代工模式逐漸在印度取得了成功,讓政府重新出臺的吸引芯片制造商的努力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有消息稱,塔塔集團(Tata Group)等印度企業表示有興趣進軍電子和高科技制造業。印度在去年12月邀請多家芯片制造商,希望在該國設立制造部門或由印度公司或財團在海外收購此類制造部門。

疫情下的印度,錯失半導體崛起最佳良機

此前,路透社報道,為幫助印度汽車和電子行業發展,印度政府將向每家在印度設立制造部門的半導體公司提供超過10億美元的現金,并且印度政府向這些可能設立芯片部門的公司保證,政府將成為這些公司的買家,其目的是為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但很顯然,當下印度的疫情,已經很難去吸引外資進行投資。

疫情影響,工廠停工

4月27日,全球最大的手機ODM(原始設計制造商)聞泰科技跌停,市值一夜蒸發100億。有傳言因為印度疫情幾近失控,讓投資者對在印設廠的聞泰科技產生恐慌,紛紛拋售股票。

對此,聞泰科技緊急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在印度的工廠規模較小,因此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小。

公告中還指出:印度聞泰工廠所在地沒有封城,整個園區自疫情開始以來一直都嚴格執行防疫要求。

疫情下的印度,錯失半導體崛起最佳良機

事實上,印度聞泰工廠所在的安得拉邦確診病例已經超過百萬,其嚴重程度可見一斑。

即便如此,當地依然尚未實施全境封鎖。而據印度重工業從業人士透露,靠近疫區的工廠早已關閉。

疫情下的印度,錯失半導體崛起最佳良機

作為印度的第四大邦,安得拉邦地理位置絕佳,該邦產業布局廣泛,涉及生物技術、IT、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多項產業。據印度投資局網站信息,目前安得拉邦擁有超過20%的電子制造商,開發了20個電子制造集群。

大多數外資都選擇安得拉邦作為投資設廠的首選地。

2015年,富士康在此大規模建廠。隨后,小米公司宣布與富士康合流,在安得拉邦建設第二座手機工廠,以便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進一步擴大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

在制造業龍頭廠商的帶動下,一加、起亞、LG化學等外資企業紛紛落戶安得拉邦。

但隨著印度疫情的嚴重性,這些企業紛紛選擇撤退。

外資紛紛撤離

自從去年開始,印度的經濟活動顯著下滑,也引發了資本外逃和股市拋售。國際主要金融機構高盛和標普,都對印度經濟提出了警告,印度股市成為亞洲地區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

疫情下的印度,錯失半導體崛起最佳良機

除了聞泰科技以外,不少在印度有業務的中國科技公司緊急回應。

??低曉?6日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印度本地工廠經營一切正常;而弘信電子則表示,公司位于印度工廠無法正常開工,公司正在盡快努力重啟印度工廠。

而在印度家喻戶曉的小米集團已有多名員工感染,其中兩名小米印度的員工因此不幸去世,小米印度也宣布將捐贈3千萬盧比(約合人民幣260萬元),為印度各州的醫院采購1000多臺氧氣濃縮器。

疫情下的印度,錯失半導體崛起最佳良機

在疫情風暴的沖擊之下,印度營商環境急劇惡化,悲觀的經濟前景,迫使部分外企放棄把資金投入當地制造業的計劃。

一些中國科技公司的印度分公司,受去年印度政府封禁中國APP政策影響,早已經撤離印度。

即便是依然堅守在印度當地的企業,基本屬于半運作狀態,中方管理人員遠程操控的方式只能維持基本的運營。

印度國產晶圓廠,胎死腹中

資本和工廠的撤離,讓印度失去了完善半導體產業的機遇。

從定位上,印度作為同樣擁有人口紅利的國家,本該承接來自中國等地的第二產業。

但印度孱弱的工業基礎很難支持一家半導體企業在此設廠,想在印度投資一家半導體工廠十分困難。

疫情下的印度,錯失半導體崛起最佳良機

以一家美國半導體工廠為例,每年的消耗的電力超過15000吉瓦時,而完成每家工廠的成本超過10億美元。2014年,三星曾在其新的存儲芯片工廠上花費了147億美元,而以目前印度企業的市值,排名最高信實工業有限公司(RIL)是的印度公司,如果不借助外資的力量,很難去維持一家工廠。

早在多年之前,印度就曾試圖吸引半導體廠商,但印度的不穩定基礎設施,不穩定的電力供應,加之地方政府的拙劣規劃,使不少企業望而卻步。

在芯片原因短缺困擾著汽車和電子行業的背景下,世界各國政府都在補貼半導體工廠的建設,這原本是印度發展半導體最佳機會。

然而政府防控不力,讓外資紛紛選擇放棄印度市場。

當下,越南和印尼再次成為大廠們的新目標,也有部分企業選擇重回中國。相對于低成本,良好的運營環境更值得投資者的關注,二次疫情,讓印度轉型為“世界工廠”的夢想將再次落空。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