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佐斯的太空野心,未曾退休
地球上最富有的兩人,目光都聚焦在星辰大海。
時間回到1969年7月20日,那一天阿波羅11號載著三名宇航員登上月球,創造了人類的歷史。
5歲的貝佐斯坐在客廳的黑白電視前,親眼目睹了這次發射。
年幼的貝佐斯意識到:自己見證了歷史。此刻,探索太空的熱情開始在貝佐斯的心中生根發芽。
50多年后,已經成為世界首富的貝佐斯在征服完零售業后,選擇“退隱二線”,將工作的重心向“實現童年夢想”傾斜。
“龜速”的藍色起源
在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徽章里,有兩只仰望著星空的烏龜。
后來貝佐斯在采訪中提過,自己從小就有愿景,希望人類可以成為星際種族,藍色起源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實現將人類送入外太空的夢想。在自然里,烏龜代表著耐性和頑強的生存能力,正好映射著人類在探索太空時需要的沉著和堅韌。這也讓烏龜成為藍色起源的吉祥物。
但另一方面,烏龜似乎也代表著藍色起源的現狀——遠遠“落后”競爭對手。
1999年,貝佐斯與科幻作家尼爾·史蒂芬森一起觀看了名為《十月的天空》電影——這是高中生霍納萌發制造火箭的故事,之后貝佐斯告訴尼爾“自己想創辦太空公司”的想法。
第二年,貝佐斯在西雅圖成立了藍色起源公司,但這家公司一直被貝佐斯當成秘密,直到2005年才公之于眾。
相比之下,競爭對手馬斯克則明顯高調得多。
在藍色起源還不為人知的幾年里,馬斯克賣掉了Paypal,并在2002年正式成立了SpaceX公司,此后SpaceX旗下的獵鷹9號火箭也如同野兔一般將藍色起源遠遠甩在身后。在獵鷹9號完成近70次發射后,藍色起源旗下New Shepard飛船只試驗發射12次。
而該火箭被人熟知,還是因為實驗時失去控制,最終在天空留下了一個火球。
龜兔競賽
此后,無論是運載火箭、回收技術還是衛星互聯網,藍色起源都明顯落后于SpaceX。
但貝佐斯顯然并不著急,在他背后是足夠的資金支持。2017年,貝佐斯表示每年會出售價值10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用來投入支持藍色起源的太空探索,而當時的馬斯克還處在資金緊張時期。
紀實著作《下一站火星》作者克里斯蒂安·達文波特將兩人比作現代版的龜兔賽跑:“兩人行事風格、個人秉性大不相同。馬斯克大膽,并且有很多成功紀錄。貝佐斯則冷靜低調,而且他在金錢上也有優勢。”性格的迥然不同直接影響到兩家公司的發展。
馬斯克的大膽激進讓他可以為了測試逃生系統炸毀一只獵鷹9號火箭,而在SN8試驗爆炸后,馬斯克依然樂觀地表示已經獲得所需要的數據。
相比之下,貝佐斯則講究“你只有一次一步,才能更快到達”的原則。
盡管New Shepard號火箭在發射次數上遠落后于獵鷹9號,但發射成功率非常高。
正如同貝佐斯一直告誡藍色起源團隊的那樣:“這是一場比賽,我希望這是太空史上最安全的發射系統。”
社交網絡上的明嘲暗諷
在2004年時,馬斯克和貝佐斯,都未曾意識到對方將成為此后在太空領域最大的對手。這一年,馬斯克找到當時在火箭技術上迷茫的貝佐斯吃了一頓晚餐。但事后馬斯克談及這次晚餐時,他大談貝佐斯搞錯了火箭技術,還說自己的建議都被無視。
“我們試過了完全行不通,所以我勸你別走我們的老路。”貝佐斯作為長輩,似乎根本不想接受馬斯克的意見。
在這之后,兩家公司的競爭也日益凸顯,先是藍色起源大手筆挖走了SpaceX的頂級專家雷·米耶科塔,拉開了貝佐斯與馬斯克紛爭的序幕。
據傳,米耶科塔在當時是全球最厲害的攪拌摩擦焊接專家,而攪拌摩擦焊接技術正是太空運載技術的核心。這一事件曾被視為馬斯克創業后最大的低谷。
隨后,雙方又為了爭奪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多次爭吵,最終以SpaceX簽下20年排他性租約而獲勝。
2014年,兩家公司為了可重用火箭技術的專利再次爆發沖突,使兩人關系進一步惡化。
此后,雙方就在一切可能的機會里開始了對對方的冷嘲熱諷。
2015年,貝佐斯在Twitter上發了自己的第一條推文,慶祝藍色起源完成可重復火箭回收,馬斯克就在推特上@貝佐斯,并說:“貝佐斯可能不知道SpaceX在2013年就開始了軌道垂直起飛和著陸飛行。”
此后,藍色起源搶先SpaceX一個月完成垂直回收復用技術。在SpaceX完成發射回收后,貝佐斯同樣“點贊”送祝福,不過暗諷SpaceX是后來者。
在2019年2月一次采訪中,貝佐斯回應馬斯克想殖民火星的太空目標十分無趣,稱“如果想去火星的話,不如先去珠穆朗瑪峰山頂住個一年,相比火星,那里簡直是天堂”。
而最近的一次,馬斯克又在社交媒體上就衛星互聯網的部署與貝佐斯針鋒相對,原因在于兩者對于星鏈衛星的軌道高度產生了分歧。
馬斯克抱怨稱,亞馬遜的抗議將阻礙SpaceX星鏈寬帶衛星的部署,而貝佐斯則回應稱,SpaceX正“扼殺搖籃中的競爭對手”。
這種明里暗里的隔空互懟,一直持續到現在。但無論從輿論,還是從實際的商業結果來說,馬斯克的SpaceX都明顯更勝一籌。
富豪間的“太空大戰”
顯然,兩大富豪的野心都在地球以外,而兩者的目的也大致相同,SpaceX想發展火星殖民,而藍色起源更想盡快展開商業太空旅行。但貝佐斯的理想或許更高一點,他不滿足于火星,而是看向了群星。
“我所有的想法都是在保護地球。”在面對《邁阿密先驅報》的采訪中,18歲的貝佐斯就已經開始為人類事業煞費苦心。
也正如貝佐斯在公開信中提到的其他副業那樣,“貝佐斯地球基金”為了遏制全球變暖;“Amazon Day 1 Fund”為了救濟低收入家庭和無家可歸者;《華盛頓郵報》敢于揭露尼克森總統的“水門事件”。
而藍色起源的終極目標也是為了讓人類搬離地球,與群星為伴。貝佐斯認為,地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將很快超過有限的能源供應,比起滅絕,人類首先面臨的威脅是發展停滯。
據內部員工透露,藍色起源售賣的太空票,定價大概在20萬~30萬美元之間。而據Teal Group航空航天分析師Marco Caceres估算,New Shepard飛船每飛行一次,需要花費的成本約1000萬美元。以New Shepard飛船的最佳載客量6人為準,20萬~30萬美元的定價,顯然是個虧本的買賣。
但貝佐斯似乎并不在意,不僅每年拿10億美元亞馬遜股票變現投資給藍色起源,即便是在與前妻麥肯齊的離婚時,貝佐斯也保留了藍色起源的全部股權。
聯系這一次卸任亞馬遜CEO,也可以看到貝佐斯將精力轉移到太空事業。目前而言,首先讓藍色起源快速發展起來。
首先是馬斯克趁“柯伊伯項目”(藍色起源的衛星互聯網項目)尚未開始制造和發射衛星的空檔,先下手為強占據了空間。而亞馬遜也要為了保留“柯伊伯項目”的生存空間,全力狙擊SpaceX的“入侵”。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衛星互聯網行業年產值約3000億美元,預計2025年,全球衛星互聯網產值將達5600億至8500億美元。因此,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兩大富豪自然會把“夢想”放到一邊。
其次,在探月工程方面,SpaceX和藍色起源以及另外一家Dynetics公司同時拿到了NASA的巨額訂單。藍色起源提出了“藍月亮”(Blue moon)計劃,目標是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的人類定居點,并且在2024年前展開登陸月球任務。
而SpaceX準備采用自研的大獵鷹火箭(Big Falcon Rocket),候選著陸器也是自研Starship星際飛船。
現在,雙方誰能最終入選NASA的登月方案,成為未來決定雙方在太空探索計劃上面能否領先的重要契機。
在全球最富有的兩個人之間,勢必會有一次“太空大戰”,他們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好的產品和服務,還帶來了好故事。這不單是關乎貝佐斯的個人夢想,更將影響全球的航天進程。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