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掃描讀取瀏覽器記錄,騰訊致歉
騰訊回應稱:QQ讀取瀏覽記錄只為判斷是否惡意登錄,數據不上傳、不儲存。
最近網上的瓜很多,一瓜未平,一瓜又起。
近日,有很多網友稱,騰訊QQ以及QQ辦公版TIM被發現會掃描用戶的谷歌瀏覽器歷史,搜索購物記錄并選擇性上傳。
在V2EX論壇上,知名博主驗證發現,QQ會試圖讀取電腦里所有谷歌系瀏覽器的歷史記錄并提取鏈接,且同樣中招的還有同為谷歌內核的360極速、360安全、獵豹、2345等瀏覽器。
這波操作還得了?消息一出,網友“炸了”。
被推上風口之后,騰訊作出回應:QQ讀取瀏覽記錄只為判斷是否惡意登錄,數據不上傳、不儲存。
大數據帶來的“裸奔”感
雖然騰訊對此致歉,但許多網友還是不買賬。
通過多位博主的驗證,騰訊確實只進行到讀取數據庫的操作,并檢查是否有安全隱患,并沒有上傳到服務器。
整個過程中,QQ獲取了歷史記錄的url(網站鏈接),而且瀏覽記錄也不是直接上傳,密碼書簽和cookies(小型文本文件)等都是安全的,所以用戶的隱私還是比較安全的。
但在另一面,騰訊所做的一切,也是為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比如利用搜集來的信息,與騰訊后臺的大數據做對比,從而實現精準推送。
目前,騰訊QQ 以及QQ辦公版TIM已經在最新版本中移除了獲取瀏覽器歷史記錄的相關代碼。
關于用戶數據,互聯網大廠的反思
根據數據統計,目前平均每人每天App的使用記錄被定位3691次,相冊和文件被訪問2432次,嘗試在后臺啟動783次,超過40萬個App直接自動讀取剪切板。
互聯網時代,安裝打開App時,用戶都需要勾選用戶隱私協議,約定平臺對用戶個人信息、上網痕跡等數據的采集、使用等權利。
并且這種勾選都是“強制性”的,即不勾選就無法享受服務或使用App。
而一旦勾選并同意這類用戶協議,用戶的消費能力、購物習慣、人物關系等等可能都會被平臺采集??梢哉f,在某些方面,這些公司有時候可能比我們更了解自己。
有業界人士曾公開表示,未來互聯網的競爭將會是用戶的競爭,而用戶之爭的核心就是數據之爭。
截至昨日,騰訊市值為6.4萬億港元,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作為互聯網的頭部企業,騰訊必須也應該在服務用戶、保護用戶隱私方面做到真正的負責、靠譜,尤其是在保護用戶隱私上,應當樹立標兵模范作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