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即將到來,帶來的遠遠不止網速的提高

巫盼 8年前 (2017-06-15)

13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文件表示,第五代通信網絡的到來將會創造巨大商業價值,并對產業鏈各層帶來不容小覷的影響。

從2013年我國成立IMT-2020(5G)推進組以來,5G的熱度就呈現只增不減的態勢。13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并顯示到2030年,預計5G直接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約3萬億元。

我國5G的發展現狀與發展態勢

不同于在3G、4G開發參與上的落后,在5G上,我國表示商用進度與全球保持同步。但正如推進組副組長王志勤所言,雖然我國啟動5G標準研究時間較早,但實際上我國5G還在研發初期。目前廠商提供的設備多是試驗樣機,5G試驗也基本處在初期技術性研究階段,與外界傳言的5G商用階段仍有距離。

我們先從技術理論層面來觀望一下5G發展態勢。正如大家所知,通信無非就是調制解調、編碼解碼與消噪幾大關鍵技術點。理論指導實踐,限于該領域香農理論提出之后再無新的理論提出,所以可以大膽預測未來5G的推出將只是現有通信網絡的演進,不會有太大的顛覆。

技術亮點及潛在影響

首先,帶寬的增加無疑是必需的,它是進一步提高信號傳輸速度的基本保證。

據悉,國際電信聯盟表示,即將推出的通用規范將支持每平方公里100萬個互連設備、1毫秒延遲和更高的頻譜效率,以及高達20Gbps/s的峰值數據網絡下行速度。而寬帶技術無疑為未來4K、8K影片服務和AR/VR相關應用更好的推廣提供基本保證。

其次,5G的核心創新點MIMO技術的推出將會影響到設備構造的變化。

業內專業人士分析,5G所采用的頻段將會提升,電磁波也將采用毫米波??紤]到高頻波的傳輸特性以及實現更大的帶寬的需求,傳統的宏基站將無法支撐和高效傳播信號,加之天線變短,布置大面積的微基站自是大勢所趨。對于終端廠商而言,因天線長度微小化,未來終端設備將會更加輕薄,且MIMO技術的實現,為不同終端接入到網絡中實現不同的需求,以及手機差異化的設計都提供了可能。

商用化挑戰仍存

從技術的商用化產業化角度來看,我國推動5G進程上的一大難點無疑是經驗的缺乏。

正如國家發改委體改所主任史煒所言:“5G將以創新和技術在中國形成新一輪的投資拉動,我們回避不了的話題是,5G時代如何讓信息技術與產業對接并滲透到各個產業的細節,使技術鏈向服務鏈做更細致的延伸,使投入產出的價值不再是制造業內部的價值循環,而是在產業鏈、在社會服務體系形成循環。”

雖然目前全球統一的標準還未形成,但據悉2018年將會形成真正標準化產品,所以留給產業的時間已經不多,產業界確實面臨巨大挑戰。

今年3月,中國移動已經對外宣布,2018年起將開始在主要城市架設5G實驗網絡,預計2020年全面推出商業服務。據悉,中國三大運營商預計七年內在5G的基礎設施投入上達1800億美元,并且我國政府也在積極推進智慧城市計劃。所以雖然困難重重,但5G時代的到來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