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首發!A輪近億元融資達成,禹創半導體獲和利資本加持,躍升市場黑馬

Lynn 5年前 (2020-05-28)

投資方和利資本認為,禹創突出的技術和市場能力,格外吸引人。

剛剛,電源與顯示芯片設計廠商禹創半導體(下文簡稱“禹創”)宣布,已獲得由和利資本投資的近億元A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MicroLED、OLED驅動芯片和氮化鎵電源管理芯片的研發、測試。

僅有兩歲的禹創,在電源和顯示芯片行業絕對算是“潛力股”。因它在成立之初就被國內電源行業巨頭欣旺達以及產業投資人梁詩豪青睞認可,天使投資輪由欣旺達完成投資并納入產業鏈,爾后不久,它被和利資本發掘,并融到了第二輪資金。

禹創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其所在行業有多大發展空間,以及為什么要電源、顯示芯片兩條腿走路?鎂客網帶著疑問采訪了禹創創始人&CEO陳廷仰,就行業發展、戰略布局以及其在顯示驅動和電源管理芯片兩條產品線上的具體運營情況等進行了探討。

圖 | 右側為禹創創始人&CEO 陳廷仰

禹創的“雙”能力

成立之初,禹創就帶有非常濃烈的“個人”風格——兼具電源管理和顯示驅動芯片雙項設計能力。

其中,電源管理芯片歸屬于模擬芯片領域,而顯示驅動芯片則是混模芯片,它們之間其實差別迥異。

為什么要做并無緊密聯系的兩類芯片?

陳廷仰有自己的想法,“所有消費類電子產品,如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電視等3C類產品,都會有這兩類模塊,甚至現在的掃地機器人和智能音箱,除了充電功能,它們也開始大面積加裝顯示屏。通過對市場的觀察,我們是覺得在客戶端做兩項功能的結合,即提供一個電源和顯示設計融合的完整解決方案,有利于優化產品,客戶接受度也高。”

據陳廷仰所言,需求催生了這一獨特的產品設計思路,他的想法也主要源于對市場的觀察。

“從應用角度來看,未來的可穿戴設備、AR/VR設備等均會對大小要求比較高,我們的設計可以幫助客戶節約成本和空間,這是客戶愿意參與和嘗試去做的事情。”

簡單來說,通過禹創團隊的設計,設備中的這兩類模塊可以無縫貼合,以最好的方式配合工作,而正是這樣一個產品設計思路,造就了禹創的特殊性。

“縱觀國內半導體行業,目前模擬芯片領域發展存在明顯的短板,而我們公司是數字和模擬芯片設計兩條腿走路,由人員配比就可以看出,這就是我們的關鍵競爭力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研發人員是IC設計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對于這一點,陳廷仰也頗為驕傲,他指出禹創的設計團隊人員很多都來自世界前三大半導體公司,有著深厚的產品設計經驗,尤其是他們擅長低功耗和高集成度IC的設計,這十分符合市場需求走勢。

獨家首發!A輪近億元融資達成,禹創半導體獲和利資本加持,躍升市場黑馬

圖 | 產品圖

量產、技術布局兩不誤,打好商業落地這張牌

產品是技術能力的直接體現,禹創目前的產品線就是顯示驅動智慧電源管理兩類,前者聚焦在OLED和MicroLED上,后者則聚焦在氮化鎵的充電和大功率驅動上。

從產品推出時間線來看,其產品布局覆蓋了既有的成熟產品,以及氮化鎵、MicroLED這樣的新興技術市場。

首先,在成熟產品上,成立兩年的禹創,其量產和商業化能力是卓越的,這一點明顯體現在它的出貨量上。

陳廷仰介紹說,“在公司成立一年多,大致是2019年第二季度,我們就開始出貨,并完成了近6百萬顆芯片的出貨量。今年,我們已經完成新的顯示驅動芯片和電源產品的研發和設計,即將量產,預計會達到兩千萬顆以上的出貨量。”

不過不僅僅是對成熟產品量產的把控,在技術布局上,它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以現在最為火熱的氮化鎵充電產品為例來說,雖為初創公司,但禹創并不是跟風。

陳廷仰介紹說,“整個市場真正起來是伴隨著去年小米這樣的廠商對氮化鎵充電頭的量產,但在此前一年,我們就啟動了氮化鎵的布局。”

當然其前瞻性并不僅僅體現于此,在顯示驅動芯片領域,禹創如今在MicroLED的布局,也是看準市場能夠在未來3—4年的爆發。

為什么如此確信?陳廷仰分析說,“我們留意到,在MicroLED技術上,國內外已經有超五十家上下游廠商在投入了,包含國外的蘋果、谷歌,以及國內的京東方等,所以整個市場還是有很大的機會的。”

總體來看,目前對禹創來說,因為有一定的技術累積,它切入MicroLED等領域很快,但是新產品的商品化需要長時間積累,技術布局與量產都不可忽視,這也是對投資和收益平衡的看重。

獨家首發!A輪近億元融資達成,禹創半導體獲和利資本加持,躍升市場黑馬

圖 | 顯示芯片應用示例

重視上下游緊密合作,平衡投資與收益

不過禹創認為,技術研發和量產并不足以持續性推進公司發展、平衡投資與收益。

上下游合作是它認為不可或缺的關鍵點之一。

“我們很注重與上下游的配合,包括廠商、投資人等。舉例來說,天使輪投資方欣旺達,與它的關系不僅單純體現在資金上,在技術上,我們也與他們做了很多技術上配套,包括共同做研發和客戶推廣。”

當然不僅如此,接受和利資本的投資,陳廷仰也表示很大程度上出于對和利在上下游生態中參與度的認可。

“藉由和利的資源和平臺,我們能夠整合晶圓廠、封裝以及客戶資源,尤其是和利投資人能夠看懂我們的電路設計好壞與價值,給了很多專業的建議和方向,這是很重要的。”

不僅如此,在打入市場和具體落實的過程中,禹創走得也很穩。

以在國內市場的布局來看,禹創就是有一定策略的,“在國內,我們最開始布局的是業務和銷售,因為只有熟悉國內市場需求,與廠商建立了聯系,我們才會逐步加大投入,布局研發團隊。”

依托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合、設計團隊的經驗以及與客戶的合作,禹創一步一步在推進技術的落地和產品的量產,而未來它也將繼續深入藍海市場。

“總的來說,我們會朝著新領域,高毛利的產品領域去走,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想要做的事情。”

最后

事實上禹創一向低調,但接觸過它的人,都被它的集成電路設計能力、管理思想和執行能力所吸引。

和利資本合伙人曾國益這樣評價它,“禹創是一個小而美的國產團隊,具備OLED驅動芯片規?;慨a的經驗,在MicroLED驅動芯片也有所布局,團隊從國際大廠歷練完整,經驗及能力相當突出,芯片從規格制定到整個芯片開發都很嚴謹,工程部門逐級Review的相當細致,設計電路理論搭配經驗,我們認為具備持續性的競爭優勢,芯片基本上也都是一版流片完成達標,執行力相當高。”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