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視拓劉昕:提供可靠易用的AI產品,加速智能化轉型

Lynn 6年前 (2019-11-13)

AI平民化是中科視拓成立之初的愿景,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劉昕也逐漸探尋到了技術與市場之間緊密的聯系,并將技術融入到經濟生產中。

10月17日,福布斯中國發布了最新的“30 under 30”精英榜,中科視拓CEO劉昕博士位列榜單。對于這位年輕的科技創業者來說,這份榮耀不僅僅是對自己過往成績的認可,福布斯榜單背后對公司在商業探索上的肯定格外讓他欣喜。

中科視拓劉昕:提供可靠易用的AI產品,加速智能化轉型

圖 | 中科視拓CEO劉昕博士

科技行業其實不乏優秀的創業團隊,他們之中技術能力過硬的比比皆是,但是能夠將創新型技術與場景融合并實現商業化往往并不多見。甚至對于行業巨頭來說,商業落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從成立之初提出“AI平民化開始,中科視拓的愿景就是加速技術的落地,它創新性地通過技術降低AI的使用門檻以拉近科技與場景的接入距離,已然在不知不覺間為教育、軍工等行業發展注入了活力。

中科視拓劉昕:提供可靠易用的AI產品,加速智能化轉型

AI平民化,用技術提高行業產能

2017年,在深度學習、AI芯片、大數據等細分技術相繼成熟的背景下,國內AI產業迎來了一次大爆發,無數創業公司涌向了AI,中科視拓也是其中一員。

但是不同于其他公司對場景、技術的瘋狂投入和探索,略有反其道而行的意味,劉昕在創辦中科視拓之時就選定了計算機視覺這一最為火熱和成熟的技術領域,并給這家公司定下了發展基調——AI平民化。

在劉昕的構想中,因為深度學習算法已經實現了各個環節的聯動,AI工具的“生產”將日趨標準化,而因AI與場景之間密切的聯系,客制化必定激發廣闊的市場,因此專注于將AI這一“產品”推向市場過程將是最終的出路,即所謂的“平民化”。

兩年后的今天,AI技術正在逐步下沉。對各個行業來說,AI也不再是陌生的名詞。不難發現,一切如劉昕所料,AI不可遏制地走向了平民化。

而隨著AI走入生活中的各個場景,技術與各個行業的持續性融合過程必將催生更多的機會,因此劉昕認為,對于初創公司來說,眼下所要做的事情也就十分簡單,“對我們來說,就是要給行業客戶提供可靠易用的AI產品與服務,加速行業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從SeetaFace到SeeTaaS,再到如今的云智中心,一路走來,中科視拓一步步實現軟件工具、軟件平臺到AI軟硬件一體化平臺的產品升級,它也將AI平民化理念推向了更深更廣。

降低技術門檻,服務未來的AI公司

劉昕提到,產品是公司理念落地的關鍵出口,通過中科視拓的產品,他希望能夠將技術工具化、標準化,更重要的是,用可靠的技術打造出更為“上手”的AI工具。

“以云智中心來說,它的服務流程實際上就是AI的全棧生產流程,包含了數據標注、算法選型、模型訓練、模型評估、SDK/Web API/計算模組打包的全流程服務。對客戶來說,云智中心提供的服務使得AI能力實現了按需調用和低門檻低成本的平民化服務。各行業的客戶都可以在云智中心平臺上調用AI算法訓練自己的模型,并快速集成到行業產品。”

據劉昕的介紹,云智中心是一個基于自主可控軟硬件構建的AI超算中心,它的底層硬件是基于異構計算集群的設計,其中包含了國產睿芯CPU,寒武紀NPU加速卡和進口GPU設備;而上層軟件則是基于中科視拓自主研發的Dragon深度學習框架和SeeTaaS人工智能全棧生產平臺。

從表面上來看,中科視拓在做的事情就像是現有任何一家AI公司能夠做的——軟硬件模塊的“堆砌”,但是如果不是對AI算法各個環節的設計和技術發展了如指掌,中科視拓不敢做這樣高度的集成,其中僅僅是做到“快速”,這里面所考驗的能力就涉及到技術、對場景的理解、行業經驗等方方面面,而這是劉昕所看重的。

“一個大膽的預測是,最終所有公司都是AI公司,而作為AI公司的中科視拓也會變成一個行業公司。”

在從AI走向行業的過程中,技術積累、行業經驗在其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而如劉昕所重視,它們將成為中科視拓開拓市場的利刃。

技術落地是難點,需重點攻克

從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走出來后,中科視拓一開始就清楚得認定要再“攻”被稱為“紅海”的計算機視覺市場。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在一個前有商湯、曠視后有???、大華等巨頭坐陣的市場里,中科視拓的勝算微乎其微。

中科視拓劉昕:提供可靠易用的AI產品,加速智能化轉型

然而整個行業明顯的馬太效應背后,細分場景中的機會依然存在,對于這一點,劉昕十分清楚,“即便是殺成一片紅海的安防行業,在涉密、教育等領域,通用產品依舊不能很好解決例如人臉識別的安全保密、幼兒成長期劇烈的面部變化等特定場景的問題,因此將AI技術與具體行業場景結合,依舊存機會涌現出細分場景的小巨頭。”

但不可否認,這是機會,也是一條艱難的道路。

有著近22年的技術積累,從實驗室走入市場,劉昕直接盯上最為難啃的骨頭,雖然想過推進市場的過程不會簡單,但是事實中商業化推進的難度依然超出了想象。

公司成立以來,我們所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從實驗室技術到產業的轉化,考驗的是技術落地能力。這要求在一流的算法團隊之外,還需要有優秀的商務團隊拓展出行業市場機會,專業的售前團隊分析理解客戶需求,職業化的工程化團隊完成產品化,以及體系化的銷售支撐、售后、運營后臺來保障技術落地的高效運轉。”

如劉昕指出,從技術走向市場這一商業化推進環節其實是一件極為繁瑣的事情,它考驗的不僅僅是企業的技術能力,還有在技術不斷推進發展的過程中配合發展的專業產品設計、商務和運營等全方位能力。

所幸,無論是AI平民化,還是最終走向產業公司,中科視拓一直以來都沒有降低對市場探索的投入,因此它才能在選定的泛安防、教育、軍工三大主要場景中不斷深耕下去。

未來,我們將會不斷改進產品,將它做到規?;?。

最后

在劉昕看來,尤其是現在已經十分成熟的技術,它們應該如我們日常所見材料一般隨處可見可取,而不同于物理產品,技術的客制化屬性要求“運營商”的身份去幫助技術切實落地。

中科視拓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而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它也逐漸明晰了自己的定位——人工智能基礎服務運營商,這是一個宏大的愿景,也是切實值得不斷深入下去的方向。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