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悄悄收購電池制造商Hibar,自造電池傳聞的真實性再加碼
出于成本及產能等多方面考慮,特斯拉自造電池有著必需性和必然性。
日前,特斯拉向加拿大有關部門遞交的一份備案材料顯示,它已經悄悄收購了電池制造和工程公司Hibar Systems(海霸)。在備案材料中,Hibar已經被特斯拉列為自己的子公司,另外Hibar的官網也被“一個被特斯拉接管的頁面”所取代。
雖然目前特斯拉和Hibar尚未對這起收購進行正面回應,但是從種種端倪來看,收購一事應該是真的了。
據了解,Hibar主要生產電池制造設備,此前剛推出完整“高速鋰離子電池制造系統”。此次收購案例的發生,不免讓人想起自今年初以來特斯拉自造電池的一系列消息。
今年2月,特斯拉收購超級電容器和電池制造商Maxwell,特斯拉自造電池的傳聞開始涌現。這之后不久,一則來源于特斯拉的新招聘消息更是為這一傳聞增添了不少真實性,根據招聘消息,特斯拉正在招聘電池技術人員、生產技術人員、單元設計人員、分析師、測試員等職位。再加上此次收購Hibar,特斯拉自造電池傳聞的真實性越來越大,而對于特斯拉來說,自造電池也是必然會經歷的一個階段。
眾所周知,電池就是電動汽車的“心臟”,而特斯拉的做法是與松下進行合作。但是依據特斯拉最近的交付速度,同時也向豐田、本田等車企提供電池的松下在產能上已經漸顯壓力。于是在8月份,特斯拉將LG化學拉入電池供應商合作伙伴隊列,后者將為特斯拉在中國的汽車生產提供電池。
雖然產能問題得到了暫時的緩解,但是事件的背后也透露出了特斯拉在電池產能上的“短板”,不管是出于成本把控,還是產能提升等方面的考慮,特斯拉獨立、或是與合作商同步生產電池都是有著必需和必然性的。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