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艾和志:5G下,移動XR終端將“起飛”,生態價值鏈皆受益

巫盼 6年前 (2019-08-05)

“未來移動XR終端將有望達到與智能手機市場同等的規模,甚至可能更大?!?/p>

從今年5G商用牌照頒布以來,5G商業化的步伐越來越近。

5G的到來,也給很多產業“浴火重生”的機會,譬如火爆一時的XR(VR/AR/MR等),能夠在5G的助力下走出低谷期。

所以硬件終端廠商、內容創作者、底層的芯片廠商也都在卯足勁,做好前期的軟硬件準備。

在近日于南京舉辦的「N+」5G與XR技術創新國際峰會上,鎂客網采訪了高通高級產品市場總監艾和志,他和我們談到了高通作為當前移動XR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如何從技術、硬件、生態等層面去推動XR產業的發展。

高通艾和志:5G下,移動XR終端將“起飛”,生態價值鏈皆受益

圖 | 高通高級產品市場總監艾和志

5G下,移動XR市場迎來發展新機遇

從2G、3G到4G,每一代通信技術的變化也伴隨著終端的迭代,從功能機到智能手機,4G是最主要的推力。從4G到5G,移動XR則會迎來新的機遇。艾和志表示,“未來移動XR終端將有望達到與智能手機市場同等的規模,甚至可能更大。

當前,幾乎所有的XR終端都是基于Wi-Fi連接到網絡,這也讓大多數XR應用都停留在室內,但5G的高帶寬、低延時和更大網絡容量會徹底改變這一切。

比如5G下會有很多移動邊緣計算的節點,我們可以把XR終端上的渲染、智能感知等一些強算力的任務都轉移到邊上去處理。在這樣的情況下,5G將極大提升XR硬件的處理速度,在降低設備延時以及清晰度方面有較大的改善作用,移動XR硬件也會擺脫因為網絡延時而導致的暈動癥等不適體驗。

在艾和志看來,現在的XR可能相當于二三十年前的手機行業,還處于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但隨著產品化、量產性、技術成本、成熟度的優化提升,可能5-10年后XR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設備。

硬件之外,內容生態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合也至關重要。只有萬事俱備,才能趕在5G規?;逃玫絹碇畷r,迎來真正的爆發。

高通艾和志:5G下,移動XR終端將“起飛”,生態價值鏈皆受益

目前,高通最為關注的XR應用是游戲,這也是它們最為擅長的一塊。作為底層芯片廠商的高通,早年就專注研究如何為移動XR終端提供強性能的芯片,從而帶來媲美游戲主機品質的手游與沉浸式VR游戲。

不過艾和志也表示,XR設備未來代替智能手機和PC,成為下一代移動計算平臺,這一變革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不斷演進。

底層芯片商能做什么?

7月中旬,高通推出最新一代移動平臺驍龍855 Plus,其圖形處理器Adreno 640 較之驍龍855性能提升了15%,從而讓處理器在應對大型游戲和 XR(AR / VR)程序時表現更加從容。

雖然驍龍855Plus并不是直接用于頭戴式顯示的,但是通過將XRSimple Viewer頭顯連接至搭載該處理器和高通5G基帶的手機上,就能享受如《頭號玩家》一樣的虛擬娛樂體驗。

高通艾和志:5G下,移動XR終端將“起飛”,生態價值鏈皆受益

對于XR設備而言,芯片決定了廠商之后的產品設計思路、功能選擇和定價。”艾和志表示,高通一直在積極與內存、顯示、攝像頭、光學等產業鏈的廠商合作,從而為XR行業提供短期內能夠快速推向市場、快速商用、具備可接受成本的最佳方案。

以他們推出的頭戴式顯示器(HMD)加速器計劃為例,該計劃旨在幫助制造商擴大規模并降低門檻,集合了移動XR軟硬件廠商,借助預驗證組件,能高效地打造滿足VR所需性能指標的HMD產品。“這樣一來,制造商能在短短幾個月內推出商用產品。”

與此同時,高通還有XR SDK,為開發人員和OEM廠商提供統一的軟件,幫助他們加速XR庫,簡化應用程序開發。

除此之外,高通提供了其他基于硬件底層的加速,可以從視覺、聽覺、用戶交互這三個方面提高性能,具體包括3D音頻、3DoF\6DoF手勢追蹤等技術。

當前,高通和HTC VIVE就達成了合作,共同針對XR一體機與5G智能手機參考設計進行VIVE WAVE平臺的預集成和優化。這類產品可以在5G智能手機普及的初期,為消費者提供一種配件式的XR終端,從而讓他們享受到5G帶來的沉浸式XR體驗。

艾和志再次強調,“借助高通XR產業鏈的整合能力,促進產業鏈成本、服務和生態等方面的進一步優化,極大地降低客戶的設計難度,幫助他們快速把產品推向市場。

最后:

艾和志總結,XR頭顯將為5G支持下的沉浸式移動計算鋪平道路,整個生態價值鏈也將從中受益。

“這是一個三贏的局面,智能手機廠商在XR頭顯的助力下,可打造5G智能手機銷售新賣點;由于XR頭顯的用戶體驗依賴于高帶寬、低時延的網絡傳輸,運營商也能賺的盆盤缽滿;普通的消費者也將為獲得創新型5G用戶體驗而感到興奮。”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