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IM2MakerOpr 6年前 (2019-07-30)

人口紅利下降、企業運營成本上升,2019年的中國市場無疑是toC式微的一年。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人口紅利下降、企業運營成本上升,2019年的中國市場無疑是toC式微的一年。而敏銳的互聯網巨頭早已周密準備,在今年高舉“構建產業互聯網”大旗,橫沖直撞地宣告了中國市場進入toB花繁葉茂的時代。

在此之前,中國的企業服務領域也有水花——縱觀中國To B 投資這5年,國內獲得融資的To B企業從1141家上升至2016年的3442家,再回落至2018年的1765家——但從未像今年這般如此聲勢浩大。

SaaS(Software-as-a-Service)這個名詞又開始頻繁出現在媒體視線中。新零售SaaS、新餐飲SaaS、HR SaaS……SaaS企業們紛紛獲得大額融資,在這資本寒冬中傲然挺立。

IT桔子數據顯示,2019年1-4月,國內SaaS行業共發生52起融資,由于整體環境趨冷,融資數量僅為2018年同期的40%。從融資輪次的角度來看,2019年前4月戰略投資達17起,B輪前的早期投資共19起,B輪后(包含B輪)的事件共16起,分布比較平均。

實際上,國內SaaS市場規模一直在穩步增漲。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2018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達到232.1億元,同比增長37.6%。根據IDC的報告,2021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23億元,2018-2021年年復合增長率預期將超過30%。

但與已經擁有成熟SaaS市場的美國截然不同,中國的SaaS企業宛若漫天繁星,散落在各個垂直細分領域中。Salesforce、Workday、Hubspot……哪個不是在海外名頭響當、市值破百億美元的SaaS企業?中國卻鮮有在市值上能與他們抗衡的SaaS項目。

而回顧十五年的中國SaaS企業的生存史,從誕生、發展,到轉型求變,從不為傳統軟件企業所容到被大企業接納,也不難看出他們的興榮與掙扎。

有人在2018年底云:中國的SaaS已死。也有人反駁:中國的SaaS活得好好的。中國的SaaS宛若薛定諤的貓,但孰是孰非,暫且不下定論,今日,只想沿著中國SaaS企業的發展軌跡一探究竟。

早期:模仿、摸索,企業鮮少買單

要看中國SaaS的發展,不得不先從美國的SaaS歷史說起。

2000年,曾在Oracle成為企業最年輕副總裁的Benioff宣布創立Salesforce,第一次采用全SaaS形式,喊出“No Software(無軟件)”的口號,直接對標微軟、IBM和Oracle。最開始,Salesforce以中小企業客戶為主,2008年后開始主攻大客戶。如今已經成為美國SaaS企業當之無愧的第一。Salesforce也是所有SaaS企業的標桿。

Salesforce成立后4年,其模式已經逐漸清晰,而中國的第一個SaaS企業也誕生了——八百客公司正式成立,同年推出國內即需即用托管型軟件800CRM,2011年八百客還獲得了Salesforce的投資。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而與之幾乎同期誕生的XToolsCRM(超兔)成立,結束了中國市場沒有在線CRM的歷史。除了這第一的名頭,XToolsCRM的發展陷入沉寂——不過至少到現在還活著。

金蝶軟件則在中國SaaS發展初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家老牌ERP企業,金蝶軟件在2005年就開始涉足SaaS。在收購HK會計在線后,金蝶又推出移動商務,并聚攏了數百家SaaS典型客戶,而后開始投入很大的研發力量進行SaaS產品架構的搭建。

2007年6月,IBM公司與雷曼兄弟注資金蝶,其中一個重要的戰略就是IBM將提供技術支持,以推動金蝶在“ERP+互聯網”業務上的發展更能體現SaaS的理念。

半年后,金蝶旗下全程電子商務及企業SaaS服務平臺——— “友商網”正式上線。十多年后,如今的友商網已經改名為“金蝶精斗云”,成為了一個面向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云服務平臺。從中不難發現,金蝶對于云計算、云服務也下了苦心。

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2010年后出現的云計算大力推動了SaaS行業的發展,金蝶則早2007年就開始在云計算上做準備了,這為金蝶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金蝶國際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的營業額達到了28.0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93%,歸母凈利潤達到4.12億元,同比增長32.94%。毛利率方面,雖然在2015年觸底到約80.88%之后開啟小幅反彈,2018年上升至約81.67%,整體依然保持著較為穩定的水平。

而在云計算出現之前,由于SaaS的概念在國內仍屬新興事物,大多企業對此并不買賬,國內的第一輪SaaS浪潮很快平息。

云計算的出現:多點開花、快速發展

2010年前后,云計算的概念被炒熱,SaaS也逐漸被企業所接受,無論國內外,SaaS行業都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新玩家不斷涌入,其中,CRM的Saas玩家最為“閃耀”。

2009年,和創科技成立,“紅圈營銷”出世便獲得了來自順為資本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有人稱之為“中國的Salesforce”。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但純SaaS的紅圈營銷發展并非一帆風順,Salesforce的模式在中國明顯水土不服——國外是標準化團隊式協作,但在我國是關系型營銷,靠評估軟件無法跟蹤項目實施進度、實現預測。

到2016年,和創科技的數據都還很健康,但是很快在管理層、職員變動等一系列事件影響下,加之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變化,和創科技前景不容樂觀——2018年上半年,和創科技營業收入為5458.39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8.89%;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02.97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程度有所增加。

回到2010年,用友網絡開始學習美國的另一SaaS巨頭Workday,進入漫長的轉型期。用友的SaaS服務種類較為齊全,得益于此前的積累,擁有專業開發團隊,當初很快就產生了SaaS服務收入,增速快,但是總金額不高,占比不大。

目前,用友90%以上收入由中大型客戶貢獻。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7.3%。

用友和金蝶一樣,從老牌ERP企業轉型而來,試圖找到對國外SaaS的國產替代方案。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作為中國ToB軟件市場目前唯二的巨頭,用友市值80億美元,金蝶市值36億美元??蛇@兩家公司的市值加起來,才勉強趕上美國軟件巨頭Salesforce市值的1/10。

2012年前后,CRM企業銷售易和紛享銷客先后成立。

前者發展比后者相對而言更加平穩,且已經逐漸轉型PaaS——因為銷售易發現在銷售流程方面,通用的SaaS軟件根本沒有辦法滿足中大型企業的需求,而為了提升客單價,他們不得不轉型銷售云,通過PaaS的形式來賦能中大型企業進而提升毛利水平。這也是不少同期誕生的SaaS產品們共同面對的困境和解決方式。

紛享銷客則在2015年與釘釘史無前例的“免費大戰”讓人記憶猶新。紛享銷客創始人羅旭在此前的媒體采訪中表示,釘釘做的是淺層OA,壁壘不高。而在釘釘入局之前,紛享銷客就堅持做底層邏輯更復雜、壁壘更堅固的CRM。

最終,這場大戰以紛享銷客不敵“阿里之子”落敗、第二次轉型做回CRM而告終。2018年,金蝶投資了紛享銷客。

2015年前后,在幾十億資金和大量人才的投入后,企業級SaaS服務開始進入業績兌現期。一些有實力的企業級SaaS公司日漸崛起,CRM、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垂直領域比較受市場垂青。

不過,短暫繁榮之后的SaaS領域還是面臨了諸多困境。行業不夠成熟開放、沒有領軍企業的問題暴露無遺,最后使得不少企業逐漸形成了信息孤島或是API接口過多、過少的問題,所以市場很快又歸于平靜。

自2016年起,市場開始進入相對理性平穩的發展階段。根據艾瑞咨詢研究院發布的公開數據,在2014-2015年,國內SaaS市場經歷了短暫的爆發式增長,增速分別高達71.3%和65.4%。而從2016年開始,保持了30%-40%的按年增長率。

高速發展期:政策加碼、陣營清晰、新的機遇

近幾年來國內SaaS行業的發展,和政策推動、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息息相關。

2017年4月,工信部發布《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云計算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顯著增強;2018年7月出臺的《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和《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了2020年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的目標。

盡管如此,哪怕SaaS下游應用用戶已經突破20萬戶,不過其市場格局還較為分散。

據IDC數據顯示, 金蝶在2018 H1中國企業級SAAS廠商銷售收入占比5.1%,是國內SAAS品牌銷售份額占比最多的。其中排名第二的是微軟的5.0%,SAP的4.3%,Salesforce的4.0%,甲骨文的3.8%。中國企業在中國SaaS市場份額明顯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目前,中國SaaS行業的已經形成了涇渭分明的陣營,包括創業公司、互聯網巨頭和傳統軟件轉型三類。

其中,創業公司、傳統軟件公司更多參與相對細分的市場以獲取壁壘;而互聯網巨頭們更多從IM協同功能入手打造平臺化的生態系統,在自己核心應用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第三方應用的開發,培育移動辦公應用生態圈,形成所謂的“產業互聯網”。

阿里云發布《2018-2019中國SaaS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49.6%的SaaS用戶企業聚集在制造業、金融、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軟件開發新五大行業,新五大行業多數與大數據有關。與2017年五大行業對比可知,SaaS行業“風口”發生遷移,逐步偏向數字化發展。

另一方面,由于資本寒冬的降臨,不少傳統大企業急需降本增效,同時順應數據化、網絡化的趨勢,開始逐步接受擁抱SaaS,這對SaaS企業來說是新的機遇。

有報道稱,旗下擁有和平飯店、上海國際飯店和錦江之星的錦江集團早在2010年就采購了統一管理3000多家酒店的軟件,而從2016年開始,他們逐漸轉向采購標準SaaS產品。其時任高級副總裁張興國預測,2019年,80%以上的酒店企業都會開始采購SaaS應用。

萬達集團也在2015年啟動了“SaaS服務專項策略”,有節奏地推進公司各業務的SaaS轉型。

毫無疑問,未來中國的SaaS產品會進一步垂直細分,而為了爭奪更大型的用戶,SaaS定制化服也會不斷發展壯,潛在的巨頭會趁這一波“產業互聯網”發展之勢,逐漸成長為新的獨角獸企業。

FUS 2019年度企業服務產業創新峰會誠邀您來

除了SaaS領域,企業服務市場還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2019年,企業服務領域的哪些趨勢必須關注?中國的企業服務企業能否迎頭趕上歐美企服巨頭企業、坐擁百億市值?這個領域,是否還有未開發的“處女地”?企業的真正需求到底是什么?

由獵云網主辦的“FUS 2019年度企業服務產業創新峰會”,在這企業服務領域冉冉升起之時,邀請業內重磅嘉賓,共同為您帶來“服務創新”的新解讀,尋找領域發展新機遇。

屆時,SaaS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我們相約滬上,一起探討。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人口紅利下降、企業運營成本上升,2019年的中國市場無疑是toC式微的一年。而敏銳的互聯網巨頭早已周密準備,在今年高舉“構建產業互聯網”大旗,橫沖直撞地宣告了中國市場進入toB花繁葉茂的時代。

在此之前,中國的企業服務領域也有水花——縱觀中國To B 投資這5年,國內獲得融資的To B企業從1141家上升至2016年的3442家,再回落至2018年的1765家——但從未像今年這般如此聲勢浩大。

SaaS(Software-as-a-Service)這個名詞又開始頻繁出現在媒體視線中。新零售SaaS、新餐飲SaaS、HR SaaS……SaaS企業們紛紛獲得大額融資,在這資本寒冬中傲然挺立。

IT桔子數據顯示,2019年1-4月,國內SaaS行業共發生52起融資,由于整體環境趨冷,融資數量僅為2018年同期的40%。從融資輪次的角度來看,2019年前4月戰略投資達17起,B輪前的早期投資共19起,B輪后(包含B輪)的事件共16起,分布比較平均。

實際上,國內SaaS市場規模一直在穩步增漲。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2018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達到232.1億元,同比增長37.6%。根據IDC的報告,2021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23億元,2018-2021年年復合增長率預期將超過30%。

但與已經擁有成熟SaaS市場的美國截然不同,中國的SaaS企業宛若漫天繁星,散落在各個垂直細分領域中。Salesforce、Workday、Hubspot……哪個不是在海外名頭響當、市值破百億美元的SaaS企業?中國卻鮮有在市值上能與他們抗衡的SaaS項目。

而回顧十五年的中國SaaS企業的生存史,從誕生、發展,到轉型求變,從不為傳統軟件企業所容到被大企業接納,也不難看出他們的興榮與掙扎。

有人在2018年底云:中國的SaaS已死。也有人反駁:中國的SaaS活得好好的。中國的SaaS宛若薛定諤的貓,但孰是孰非,暫且不下定論,今日,只想沿著中國SaaS企業的發展軌跡一探究竟。

早期:模仿、摸索,企業鮮少買單

要看中國SaaS的發展,不得不先從美國的SaaS歷史說起。

2000年,曾在Oracle成為企業最年輕副總裁的Benioff宣布創立Salesforce,第一次采用全SaaS形式,喊出“No Software(無軟件)”的口號,直接對標微軟、IBM和Oracle。最開始,Salesforce以中小企業客戶為主,2008年后開始主攻大客戶。如今已經成為美國SaaS企業當之無愧的第一。Salesforce也是所有SaaS企業的標桿。

Salesforce成立后4年,其模式已經逐漸清晰,而中國的第一個SaaS企業也誕生了——八百客公司正式成立,同年推出國內即需即用托管型軟件800CRM,2011年八百客還獲得了Salesforce的投資。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而與之幾乎同期誕生的XToolsCRM(超兔)成立,結束了中國市場沒有在線CRM的歷史。除了這第一的名頭,XToolsCRM的發展陷入沉寂——不過至少到現在還活著。

金蝶軟件則在中國SaaS發展初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家老牌ERP企業,金蝶軟件在2005年就開始涉足SaaS。在收購HK會計在線后,金蝶又推出移動商務,并聚攏了數百家SaaS典型客戶,而后開始投入很大的研發力量進行SaaS產品架構的搭建。

2007年6月,IBM公司與雷曼兄弟注資金蝶,其中一個重要的戰略就是IBM將提供技術支持,以推動金蝶在“ERP+互聯網”業務上的發展更能體現SaaS的理念。

半年后,金蝶旗下全程電子商務及企業SaaS服務平臺——— “友商網”正式上線。十多年后,如今的友商網已經改名為“金蝶精斗云”,成為了一個面向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云服務平臺。從中不難發現,金蝶對于云計算、云服務也下了苦心。

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2010年后出現的云計算大力推動了SaaS行業的發展,金蝶則早2007年就開始在云計算上做準備了,這為金蝶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金蝶國際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的營業額達到了28.0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93%,歸母凈利潤達到4.12億元,同比增長32.94%。毛利率方面,雖然在2015年觸底到約80.88%之后開啟小幅反彈,2018年上升至約81.67%,整體依然保持著較為穩定的水平。

而在云計算出現之前,由于SaaS的概念在國內仍屬新興事物,大多企業對此并不買賬,國內的第一輪SaaS浪潮很快平息。

云計算的出現:多點開花、快速發展

2010年前后,云計算的概念被炒熱,SaaS也逐漸被企業所接受,無論國內外,SaaS行業都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新玩家不斷涌入,其中,CRM的Saas玩家最為“閃耀”。

2009年,和創科技成立,“紅圈營銷”出世便獲得了來自順為資本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有人稱之為“中國的Salesforce”。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但純SaaS的紅圈營銷發展并非一帆風順,Salesforce的模式在中國明顯水土不服——國外是標準化團隊式協作,但在我國是關系型營銷,靠評估軟件無法跟蹤項目實施進度、實現預測。

到2016年,和創科技的數據都還很健康,但是很快在管理層、職員變動等一系列事件影響下,加之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變化,和創科技前景不容樂觀——2018年上半年,和創科技營業收入為5458.39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8.89%;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02.97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程度有所增加。

回到2010年,用友網絡開始學習美國的另一SaaS巨頭Workday,進入漫長的轉型期。用友的SaaS服務種類較為齊全,得益于此前的積累,擁有專業開發團隊,當初很快就產生了SaaS服務收入,增速快,但是總金額不高,占比不大。

目前,用友90%以上收入由中大型客戶貢獻。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7.3%。

用友和金蝶一樣,從老牌ERP企業轉型而來,試圖找到對國外SaaS的國產替代方案。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作為中國ToB軟件市場目前唯二的巨頭,用友市值80億美元,金蝶市值36億美元??蛇@兩家公司的市值加起來,才勉強趕上美國軟件巨頭Salesforce市值的1/10。

2012年前后,CRM企業銷售易和紛享銷客先后成立。

前者發展比后者相對而言更加平穩,且已經逐漸轉型PaaS——因為銷售易發現在銷售流程方面,通用的SaaS軟件根本沒有辦法滿足中大型企業的需求,而為了提升客單價,他們不得不轉型銷售云,通過PaaS的形式來賦能中大型企業進而提升毛利水平。這也是不少同期誕生的SaaS產品們共同面對的困境和解決方式。

紛享銷客則在2015年與釘釘史無前例的“免費大戰”讓人記憶猶新。紛享銷客創始人羅旭在此前的媒體采訪中表示,釘釘做的是淺層OA,壁壘不高。而在釘釘入局之前,紛享銷客就堅持做底層邏輯更復雜、壁壘更堅固的CRM。

最終,這場大戰以紛享銷客不敵“阿里之子”落敗、第二次轉型做回CRM而告終。2018年,金蝶投資了紛享銷客。

2015年前后,在幾十億資金和大量人才的投入后,企業級SaaS服務開始進入業績兌現期。一些有實力的企業級SaaS公司日漸崛起,CRM、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垂直領域比較受市場垂青。

不過,短暫繁榮之后的SaaS領域還是面臨了諸多困境。行業不夠成熟開放、沒有領軍企業的問題暴露無遺,最后使得不少企業逐漸形成了信息孤島或是API接口過多、過少的問題,所以市場很快又歸于平靜。

自2016年起,市場開始進入相對理性平穩的發展階段。根據艾瑞咨詢研究院發布的公開數據,在2014-2015年,國內SaaS市場經歷了短暫的爆發式增長,增速分別高達71.3%和65.4%。而從2016年開始,保持了30%-40%的按年增長率。

高速發展期:政策加碼、陣營清晰、新的機遇

近幾年來國內SaaS行業的發展,和政策推動、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息息相關。

2017年4月,工信部發布《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云計算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顯著增強;2018年7月出臺的《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和《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了2020年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的目標。

盡管如此,哪怕SaaS下游應用用戶已經突破20萬戶,不過其市場格局還較為分散。

據IDC數據顯示, 金蝶在2018 H1中國企業級SAAS廠商銷售收入占比5.1%,是國內SAAS品牌銷售份額占比最多的。其中排名第二的是微軟的5.0%,SAP的4.3%,Salesforce的4.0%,甲骨文的3.8%。中國企業在中國SaaS市場份額明顯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目前,中國SaaS行業的已經形成了涇渭分明的陣營,包括創業公司、互聯網巨頭和傳統軟件轉型三類。

其中,創業公司、傳統軟件公司更多參與相對細分的市場以獲取壁壘;而互聯網巨頭們更多從IM協同功能入手打造平臺化的生態系統,在自己核心應用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第三方應用的開發,培育移動辦公應用生態圈,形成所謂的“產業互聯網”。

由阿里云發布《2018-2019中國SaaS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49.6%的SaaS用戶企業聚集在制造業、金融、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軟件開發新五大行業,新五大行業多數與大數據有關。與2017年五大行業對比可知,SaaS行業“風口”發生遷移,逐步偏向數字化發展。

另一方面,由于資本寒冬的降臨,不少傳統大企業急需降本增效,同時順應數據化、網絡化的趨勢,開始逐步接受擁抱SaaS,這對SaaS企業來說是新的機遇。

有報道稱,旗下擁有和平飯店、上海國際飯店和錦江之星的錦江集團早在2010年就采購了統一管理3000多家酒店的軟件,而從2016年開始,他們逐漸轉向采購標準SaaS產品。其時任高級副總裁張興國預測,2019年,80%以上的酒店企業都會開始采購SaaS應用。

萬達集團也在2015年啟動了“SaaS服務專項策略”,有節奏地推進公司各業務的SaaS轉型。

毫無疑問,未來中國的SaaS產品會進一步垂直細分,而為了爭奪更大型的用戶,SaaS定制化服也會不斷發展壯,潛在的巨頭會趁這一波“產業互聯網”發展之勢,逐漸成長為新的獨角獸企業。

FUS 2019年度企業服務產業創新峰會誠邀您來

除了SaaS領域,企業服務市場還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2019年,企業服務領域的哪些趨勢必須關注?中國的企業服務企業能否迎頭趕上歐美企服巨頭企業、坐擁百億市值?這個領域,是否還有未開發的“處女地”?企業的真正需求到底是什么?

由獵云網主辦的“FUS 2019年度企業服務產業創新峰會”,在這企業服務領域冉冉升起之時,邀請業內重磅嘉賓,共同為您帶來“服務創新”的新解讀,尋找領域發展新機遇。

屆時,SaaS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我們相約滬上,一起探討。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人口紅利下降、企業運營成本上升,2019年的中國市場無疑是toC式微的一年。而敏銳的互聯網巨頭早已周密準備,在今年高舉“構建產業互聯網”大旗,橫沖直撞地宣告了中國市場進入toB花繁葉茂的時代。

在此之前,中國的企業服務領域也有水花——縱觀中國To B 投資這5年,國內獲得融資的To B企業從1141家上升至2016年的3442家,再回落至2018年的1765家——但從未像今年這般如此聲勢浩大。

SaaS(Software-as-a-Service)這個名詞又開始頻繁出現在媒體視線中。新零售SaaS、新餐飲SaaS、HR SaaS……SaaS企業們紛紛獲得大額融資,在這資本寒冬中傲然挺立。

IT桔子數據顯示,2019年1-4月,國內SaaS行業共發生52起融資,由于整體環境趨冷,融資數量僅為2018年同期的40%。從融資輪次的角度來看,2019年前4月戰略投資達17起,B輪前的早期投資共19起,B輪后(包含B輪)的事件共16起,分布比較平均。

實際上,國內SaaS市場規模一直在穩步增漲。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2018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達到232.1億元,同比增長37.6%。根據IDC的報告,2021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23億元,2018-2021年年復合增長率預期將超過30%。

但與已經擁有成熟SaaS市場的美國截然不同,中國的SaaS企業宛若漫天繁星,散落在各個垂直細分領域中。Salesforce、Workday、Hubspot……哪個不是在海外名頭響當、市值破百億美元的SaaS企業?中國卻鮮有在市值上能與他們抗衡的SaaS項目。

而回顧十五年的中國SaaS企業的生存史,從誕生、發展,到轉型求變,從不為傳統軟件企業所容到被大企業接納,也不難看出他們的興榮與掙扎。

有人在2018年底云:中國的SaaS已死。也有人反駁:中國的SaaS活得好好的。中國的SaaS宛若薛定諤的貓,但孰是孰非,暫且不下定論,今日,只想沿著中國SaaS企業的發展軌跡一探究竟。

早期:模仿、摸索,企業鮮少買單

要看中國SaaS的發展,不得不先從美國的SaaS歷史說起。

2000年,曾在Oracle成為企業最年輕副總裁的Benioff宣布創立Salesforce,第一次采用全SaaS形式,喊出“No Software(無軟件)”的口號,直接對標微軟、IBM和Oracle。最開始,Salesforce以中小企業客戶為主,2008年后開始主攻大客戶。如今已經成為美國SaaS企業當之無愧的第一。Salesforce也是所有SaaS企業的標桿。

Salesforce成立后4年,其模式已經逐漸清晰,而中國的第一個SaaS企業也誕生了——八百客公司正式成立,同年推出國內即需即用托管型軟件800CRM,2011年八百客還獲得了Salesforce的投資。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而與之幾乎同期誕生的XToolsCRM(超兔)成立,結束了中國市場沒有在線CRM的歷史。除了這第一的名頭,XToolsCRM的發展陷入沉寂——不過至少到現在還活著。

金蝶軟件則在中國SaaS發展初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家老牌ERP企業,金蝶軟件在2005年就開始涉足SaaS。在收購HK會計在線后,金蝶又推出移動商務,并聚攏了數百家SaaS典型客戶,而后開始投入很大的研發力量進行SaaS產品架構的搭建。

2007年6月,IBM公司與雷曼兄弟注資金蝶,其中一個重要的戰略就是IBM將提供技術支持,以推動金蝶在“ERP+互聯網”業務上的發展更能體現SaaS的理念。

半年后,金蝶旗下全程電子商務及企業SaaS服務平臺——— “友商網”正式上線。十多年后,如今的友商網已經改名為“金蝶精斗云”,成為了一個面向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云服務平臺。從中不難發現,金蝶對于云計算、云服務也下了苦心。

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2010年后出現的云計算大力推動了SaaS行業的發展,金蝶則早2007年就開始在云計算上做準備了,這為金蝶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金蝶國際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的營業額達到了28.0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93%,歸母凈利潤達到4.12億元,同比增長32.94%。毛利率方面,雖然在2015年觸底到約80.88%之后開啟小幅反彈,2018年上升至約81.67%,整體依然保持著較為穩定的水平。

而在云計算出現之前,由于SaaS的概念在國內仍屬新興事物,大多企業對此并不買賬,國內的第一輪SaaS浪潮很快平息。

云計算的出現:多點開花、快速發展

2010年前后,云計算的概念被炒熱,SaaS也逐漸被企業所接受,無論國內外,SaaS行業都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新玩家不斷涌入,其中,CRM的Saas玩家最為“閃耀”。

2009年,和創科技成立,“紅圈營銷”出世便獲得了來自順為資本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有人稱之為“中國的Salesforce”。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但純SaaS的紅圈營銷發展并非一帆風順,Salesforce的模式在中國明顯水土不服——國外是標準化團隊式協作,但在我國是關系型營銷,靠評估軟件無法跟蹤項目實施進度、實現預測。

到2016年,和創科技的數據都還很健康,但是很快在管理層、職員變動等一系列事件影響下,加之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變化,和創科技前景不容樂觀——2018年上半年,和創科技營業收入為5458.39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8.89%;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02.97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程度有所增加。

回到2010年,用友網絡開始學習美國的另一SaaS巨頭Workday,進入漫長的轉型期。用友的SaaS服務種類較為齊全,得益于此前的積累,擁有專業開發團隊,當初很快就產生了SaaS服務收入,增速快,但是總金額不高,占比不大。

目前,用友90%以上收入由中大型客戶貢獻。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7.3%。

用友和金蝶一樣,從老牌ERP企業轉型而來,試圖找到對國外SaaS的國產替代方案。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作為中國ToB軟件市場目前唯二的巨頭,用友市值80億美元,金蝶市值36億美元??蛇@兩家公司的市值加起來,才勉強趕上美國軟件巨頭Salesforce市值的1/10。

2012年前后,CRM企業銷售易和紛享銷客先后成立。

前者發展比后者相對而言更加平穩,且已經逐漸轉型PaaS——因為銷售易發現在銷售流程方面,通用的SaaS軟件根本沒有辦法滿足中大型企業的需求,而為了提升客單價,他們不得不轉型銷售云,通過PaaS的形式來賦能中大型企業進而提升毛利水平。這也是不少同期誕生的SaaS產品們共同面對的困境和解決方式。

紛享銷客則在2015年與釘釘史無前例的“免費大戰”讓人記憶猶新。紛享銷客創始人羅旭在此前的媒體采訪中表示,釘釘做的是淺層OA,壁壘不高。而在釘釘入局之前,紛享銷客就堅持做底層邏輯更復雜、壁壘更堅固的CRM。

最終,這場大戰以紛享銷客不敵“阿里之子”落敗、第二次轉型做回CRM而告終。2018年,金蝶投資了紛享銷客。

2015年前后,在幾十億資金和大量人才的投入后,企業級SaaS服務開始進入業績兌現期。一些有實力的企業級SaaS公司日漸崛起,CRM、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垂直領域比較受市場垂青。

不過,短暫繁榮之后的SaaS領域還是面臨了諸多困境。行業不夠成熟開放、沒有領軍企業的問題暴露無遺,最后使得不少企業逐漸形成了信息孤島或是API接口過多、過少的問題,所以市場很快又歸于平靜。

自2016年起,市場開始進入相對理性平穩的發展階段。根據艾瑞咨詢研究院發布的公開數據,在2014-2015年,國內SaaS市場經歷了短暫的爆發式增長,增速分別高達71.3%和65.4%。而從2016年開始,保持了30%-40%的按年增長率。

高速發展期:政策加碼、陣營清晰、新的機遇

近幾年來國內SaaS行業的發展,和政策推動、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息息相關。

2017年4月,工信部發布《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云計算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顯著增強;2018年7月出臺的《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和《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了2020年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的目標。

盡管如此,哪怕SaaS下游應用用戶已經突破20萬戶,不過其市場格局還較為分散。

據IDC數據顯示, 金蝶在2018 H1中國企業級SAAS廠商銷售收入占比5.1%,是國內SAAS品牌銷售份額占比最多的。其中排名第二的是微軟的5.0%,SAP的4.3%,Salesforce的4.0%,甲骨文的3.8%。中國企業在中國SaaS市場份額明顯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目前,中國SaaS行業的已經形成了涇渭分明的陣營,包括創業公司、互聯網巨頭和傳統軟件轉型三類。

其中,創業公司、傳統軟件公司更多參與相對細分的市場以獲取壁壘;而互聯網巨頭們更多從IM協同功能入手打造平臺化的生態系統,在自己核心應用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第三方應用的開發,培育移動辦公應用生態圈,形成所謂的“產業互聯網”。

由阿里云發布《2018-2019中國SaaS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49.6%的SaaS用戶企業聚集在制造業、金融、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軟件開發新五大行業,新五大行業多數與大數據有關。與2017年五大行業對比可知,SaaS行業“風口”發生遷移,逐步偏向數字化發展。

另一方面,由于資本寒冬的降臨,不少傳統大企業急需降本增效,同時順應數據化、網絡化的趨勢,開始逐步接受擁抱SaaS,這對SaaS企業來說是新的機遇。

有報道稱,旗下擁有和平飯店、上海國際飯店和錦江之星的錦江集團早在2010年就采購了統一管理3000多家酒店的軟件,而從2016年開始,他們逐漸轉向采購標準SaaS產品。其時任高級副總裁張興國預測,2019年,80%以上的酒店企業都會開始采購SaaS應用。

萬達集團也在2015年啟動了“SaaS服務專項策略”,有節奏地推進公司各業務的SaaS轉型。

毫無疑問,未來中國的SaaS產品會進一步垂直細分,而為了爭奪更大型的用戶,SaaS定制化服也會不斷發展壯,潛在的巨頭會趁這一波“產業互聯網”發展之勢,逐漸成長為新的獨角獸企業。

FUS 2019年度企業服務產業創新峰會誠邀您來

除了SaaS領域,企業服務市場還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2019年,企業服務領域的哪些趨勢必須關注?中國的企業服務企業能否迎頭趕上歐美企服巨頭企業、坐擁百億市值?這個領域,是否還有未開發的“處女地”?企業的真正需求到底是什么?

由獵云網主辦的“FUS 2019年度企業服務產業創新峰會”,在這企業服務領域冉冉升起之時,邀請業內重磅嘉賓,共同為您帶來“服務創新”的新解讀,尋找領域發展新機遇。

屆時,SaaS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我們相約滬上,一起探討。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人口紅利下降、企業運營成本上升,2019年的中國市場無疑是toC式微的一年。而敏銳的互聯網巨頭早已周密準備,在今年高舉“構建產業互聯網”大旗,橫沖直撞地宣告了中國市場進入toB花繁葉茂的時代。

在此之前,中國的企業服務領域也有水花——縱觀中國To B 投資這5年,國內獲得融資的To B企業從1141家上升至2016年的3442家,再回落至2018年的1765家——但從未像今年這般如此聲勢浩大。

SaaS(Software-as-a-Service)這個名詞又開始頻繁出現在媒體視線中。新零售SaaS、新餐飲SaaS、HR SaaS……SaaS企業們紛紛獲得大額融資,在這資本寒冬中傲然挺立。

IT桔子數據顯示,2019年1-4月,國內SaaS行業共發生52起融資,由于整體環境趨冷,融資數量僅為2018年同期的40%。從融資輪次的角度來看,2019年前4月戰略投資達17起,B輪前的早期投資共19起,B輪后(包含B輪)的事件共16起,分布比較平均。

實際上,國內SaaS市場規模一直在穩步增漲。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2018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達到232.1億元,同比增長37.6%。根據IDC的報告,2021年中國SaaS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23億元,2018-2021年年復合增長率預期將超過30%。

但與已經擁有成熟SaaS市場的美國截然不同,中國的SaaS企業宛若漫天繁星,散落在各個垂直細分領域中。Salesforce、Workday、Hubspot……哪個不是在海外名頭響當、市值破百億美元的SaaS企業?中國卻鮮有在市值上能與他們抗衡的SaaS項目。

而回顧十五年的中國SaaS企業的生存史,從誕生、發展,到轉型求變,從不為傳統軟件企業所容到被大企業接納,也不難看出他們的興榮與掙扎。

有人在2018年底云:中國的SaaS已死。也有人反駁:中國的SaaS活得好好的。中國的SaaS宛若薛定諤的貓,但孰是孰非,暫且不下定論,今日,只想沿著中國SaaS企業的發展軌跡一探究竟。

早期:模仿、摸索,企業鮮少買單

要看中國SaaS的發展,不得不先從美國的SaaS歷史說起。

2000年,曾在Oracle成為企業最年輕副總裁的Benioff宣布創立Salesforce,第一次采用全SaaS形式,喊出“No Software(無軟件)”的口號,直接對標微軟、IBM和Oracle。最開始,Salesforce以中小企業客戶為主,2008年后開始主攻大客戶。如今已經成為美國SaaS企業當之無愧的第一。Salesforce也是所有SaaS企業的標桿。

Salesforce成立后4年,其模式已經逐漸清晰,而中國的第一個SaaS企業也誕生了——八百客公司正式成立,同年推出國內即需即用托管型軟件800CRM,2011年八百客還獲得了Salesforce的投資。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而與之幾乎同期誕生的XToolsCRM(超兔)成立,結束了中國市場沒有在線CRM的歷史。除了這第一的名頭,XToolsCRM的發展陷入沉寂——不過至少到現在還活著。

金蝶軟件則在中國SaaS發展初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家老牌ERP企業,金蝶軟件在2005年就開始涉足SaaS。在收購HK會計在線后,金蝶又推出移動商務,并聚攏了數百家SaaS典型客戶,而后開始投入很大的研發力量進行SaaS產品架構的搭建。

2007年6月,IBM公司與雷曼兄弟注資金蝶,其中一個重要的戰略就是IBM將提供技術支持,以推動金蝶在“ERP+互聯網”業務上的發展更能體現SaaS的理念。

半年后,金蝶旗下全程電子商務及企業SaaS服務平臺——— “友商網”正式上線。十多年后,如今的友商網已經改名為“金蝶精斗云”,成為了一個面向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云服務平臺。從中不難發現,金蝶對于云計算、云服務也下了苦心。

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2010年后出現的云計算大力推動了SaaS行業的發展,金蝶則早2007年就開始在云計算上做準備了,這為金蝶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金蝶國際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的營業額達到了28.0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93%,歸母凈利潤達到4.12億元,同比增長32.94%。毛利率方面,雖然在2015年觸底到約80.88%之后開啟小幅反彈,2018年上升至約81.67%,整體依然保持著較為穩定的水平。

而在云計算出現之前,由于SaaS的概念在國內仍屬新興事物,大多企業對此并不買賬,國內的第一輪SaaS浪潮很快平息。

云計算的出現:多點開花、快速發展

2010年前后,云計算的概念被炒熱,SaaS也逐漸被企業所接受,無論國內外,SaaS行業都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新玩家不斷涌入,其中,CRM的Saas玩家最為“閃耀”。

2009年,和創科技成立,“紅圈營銷”出世便獲得了來自順為資本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有人稱之為“中國的Salesforce”。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但純SaaS的紅圈營銷發展并非一帆風順,Salesforce的模式在中國明顯水土不服——國外是標準化團隊式協作,但在我國是關系型營銷,靠評估軟件無法跟蹤項目實施進度、實現預測。

到2016年,和創科技的數據都還很健康,但是很快在管理層、職員變動等一系列事件影響下,加之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變化,和創科技前景不容樂觀——2018年上半年,和創科技營業收入為5458.39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8.89%;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02.97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程度有所增加。

回到2010年,用友網絡開始學習美國的另一SaaS巨頭Workday,進入漫長的轉型期。用友的SaaS服務種類較為齊全,得益于此前的積累,擁有專業開發團隊,當初很快就產生了SaaS服務收入,增速快,但是總金額不高,占比不大。

目前,用友90%以上收入由中大型客戶貢獻。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7.3%。

用友和金蝶一樣,從老牌ERP企業轉型而來,試圖找到對國外SaaS的國產替代方案。

上下十五年,中國SaaS界的Salesforce和Workday在哪里?

作為中國ToB軟件市場目前唯二的巨頭,用友市值80億美元,金蝶市值36億美元??蛇@兩家公司的市值加起來,才勉強趕上美國軟件巨頭Salesforce市值的1/10。

2012年前后,CRM企業銷售易和紛享銷客先后成立。

前者發展比后者相對而言更加平穩,且已經逐漸轉型PaaS——因為銷售易發現在銷售流程方面,通用的SaaS軟件根本沒有辦法滿足中大型企業的需求,而為了提升客單價,他們不得不轉型銷售云,通過PaaS的形式來賦能中大型企業進而提升毛利水平。這也是不少同期誕生的SaaS產品們共同面對的困境和解決方式。

紛享銷客則在2015年與釘釘史無前例的“免費大戰”讓人記憶猶新。紛享銷客創始人羅旭在此前的媒體采訪中表示,釘釘做的是淺層OA,壁壘不高。而在釘釘入局之前,紛享銷客就堅持做底層邏輯更復雜、壁壘更堅固的CRM。

最終,這場大戰以紛享銷客不敵“阿里之子”落敗、第二次轉型做回CRM而告終。2018年,金蝶投資了紛享銷客。

2015年前后,在幾十億資金和大量人才的投入后,企業級SaaS服務開始進入業績兌現期。一些有實力的企業級SaaS公司日漸崛起,CRM、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垂直領域比較受市場垂青。

不過,短暫繁榮之后的SaaS領域還是面臨了諸多困境。行業不夠成熟開放、沒有領軍企業的問題暴露無遺,最后使得不少企業逐漸形成了信息孤島或是API接口過多、過少的問題,所以市場很快又歸于平靜。

自2016年起,市場開始進入相對理性平穩的發展階段。根據艾瑞咨詢研究院發布的公開數據,在2014-2015年,國內SaaS市場經歷了短暫的爆發式增長,增速分別高達71.3%和65.4%。而從2016年開始,保持了30%-40%的按年增長率。

高速發展期:政策加碼、陣營清晰、新的機遇

近幾年來國內SaaS行業的發展,和政策推動、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息息相關。

2017年4月,工信部發布《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云計算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顯著增強;2018年7月出臺的《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和《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了2020年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的目標。

盡管如此,哪怕SaaS下游應用用戶已經突破20萬戶,不過其市場格局還較為分散。

據IDC數據顯示, 金蝶在2018 H1中國企業級SAAS廠商銷售收入占比5.1%,是國內SAAS品牌銷售份額占比最多的。其中排名第二的是微軟的5.0%,SAP的4.3%,Salesforce的4.0%,甲骨文的3.8%。中國企業在中國SaaS市場份額明顯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目前,中國SaaS行業的已經形成了涇渭分明的陣營,包括創業公司、互聯網巨頭和傳統軟件轉型三類。

其中,創業公司、傳統軟件公司更多參與相對細分的市場以獲取壁壘;而互聯網巨頭們更多從IM協同功能入手打造平臺化的生態系統,在自己核心應用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第三方應用的開發,培育移動辦公應用生態圈,形成所謂的“產業互聯網”。

由阿里云發布《2018-2019中國SaaS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49.6%的SaaS用戶企業聚集在制造業、金融、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軟件開發新五大行業,新五大行業多數與大數據有關。與2017年五大行業對比可知,SaaS行業“風口”發生遷移,逐步偏向數字化發展。

另一方面,由于資本寒冬的降臨,不少傳統大企業急需降本增效,同時順應數據化、網絡化的趨勢,開始逐步接受擁抱SaaS,這對SaaS企業來說是新的機遇。

有報道稱,旗下擁有和平飯店、上海國際飯店和錦江之星的錦江集團早在2010年就采購了統一管理3000多家酒店的軟件,而從2016年開始,他們逐漸轉向采購標準SaaS產品。其時任高級副總裁張興國預測,2019年,80%以上的酒店企業都會開始采購SaaS應用。

萬達集團也在2015年啟動了“SaaS服務專項策略”,有節奏地推進公司各業務的SaaS轉型。

毫無疑問,未來中國的SaaS產品會進一步垂直細分,而為了爭奪更大型的用戶,SaaS定制化服也會不斷發展壯,潛在的巨頭會趁這一波“產業互聯網”發展之勢,逐漸成長為新的獨角獸企業。

FUS 2019年度企業服務產業創新峰會誠邀您來

除了SaaS領域,企業服務市場還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2019年,企業服務領域的哪些趨勢必須關注?中國的企業服務企業能否迎頭趕上歐美企服巨頭企業、坐擁百億市值?這個領域,是否還有未開發的“處女地”?企業的真正需求到底是什么?

由獵云網主辦的“FUS 2019年度企業服務產業創新峰會”,在這企業服務領域冉冉升起之時,邀請業內重磅嘉賓,共同為您帶來“服務創新”的新解讀,尋找領域發展新機遇。

屆時,SaaS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我們相約滬上,一起探討。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