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大咖+12位battle長,這場AI芯片創新者大會開啟產業交流新玩法
今年最有趣、最硬核的AI芯片活動等你!
創新是科技發展的永恒關鍵詞,但很多人依然會困惑什么是創新,AI時代的到來,數據、算法、芯片、應用,圍繞AI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屬于創新。
其中,AI芯片這個介于傳統半導體產業和新興AI產業之間的“新物種”,從萌芽期到爆發期再到如今的沉淀期,所有的參與者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試圖撥開迷霧,找到最合適的商業落地路徑。
為此,8月9日,鎂客網將在北京舉辦2019中國AI芯片創新者大會,搭建一個獨特的行業交流平臺。這次AI芯片活動,只有干貨分享和觀點碰撞,沒有循規蹈矩的“你說我聽”。
產業上下游討論行業共性問題
說起AI芯片,從廣義范疇上講,面向AI計算應用的芯片都可以稱為AI芯片。除了以GPU、FPGA、ASIC為代表的AI加速芯片(基于傳統芯片架構,對某類特定算法或者場景進行AI計算加速),還有比較前沿性的研究,例如類腦芯片、可重構通用AI芯片等。
當前AI芯片主要應用在云、邊緣和端側,其中云上最為常見的產品是AI加速器,主要用于加速深度學習訓練和推理;而在邊緣和端側,則根據在智能手機、安防、汽車等領域應用場景的不同出現各類AI芯片。
所以,為了能夠更全面地審視當前國內AI芯片產業的發展,探討核心技術攻關、應用場景落地、產業生態鏈打造、資本對接等一系列行業共性問題,我們也邀請到了面向不同垂直領域的AI芯片初創公司、芯片產業上游的半導體生產制造公司,以及負責AI芯片評測的權威機構。
5位大咖加盟,全景呈現AI芯片產業現狀
當前,AI芯片“井噴”的背后,也暗藏著不少魚龍混雜的產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去年就參與到了AI芯片的評估測試工作,推出了AIIA DNN benchmark——人工智能端側芯片基準測試評估方案。在8月9日的AI芯片活動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主任王蘊韜將在現場和業內人士共同討論關于AI芯片基準評測的話題。
眾所周知,當前AI芯片的入局者很多,尤其是在應用端,國內原本做安防、語音語義、人臉識別、云計算等領域解決方案的公司紛紛開始了自研芯片的道路,從百度、阿里到思必馳、地平線。而2018年大批AI算法公司開始轉向各自所在領域的AI芯片研究,也成為司空見慣的常事。
本次活動,我們邀請了這些領域的明星創企,屆時,地平線智能解決方案與芯片事業部總經理張永謙、NovuMind中國區副總裁謝強、思必馳CMO龍夢竹將分別從自動駕駛、異構計算、語音語義理解等角度,帶來他(她)們對AI芯片產業的思考。
除此之外,這次的AI芯片創新者大會也邀請了到了半導體生產上游的制造公司,來自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領導的芯恩公司。芯恩將共享共有式的CIDM模式首次引進中國,CIDM模式整合了芯片設計、工藝技術研發、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從而讓芯片制造快速響應需求,加速產品推出市場。
在我們的活動上,芯恩(青島)集成電路資深研發副總、前中芯國際資深副總裁季明華將“現身說法”,談談新的半導體生產模式如何加速AI芯片設計開發。
除了傳統的主題演講環節之外,我們這次的活動還特地設置了一個“神秘環節”。
12位battle長,發出犀利提問
在我們固有的活動認知中,一場行業活動里雖然有眾多業內大咖分享干貨、傳遞觀點,但觀眾們總是扮演著默默聆聽者的角色,鮮少有提問或者和臺上嘉賓互動的機會,也很難和在場的其他業內人士達成有效的交流。
所以,我們這次設置了“Battle提問”環節,你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參與者,現在話筒遞給你,給你一次對話業內大咖的機會。
AI芯片是人人可做的嗎?生態是不是AI芯片公司的終極出路?專用的AI芯片能否朝著通用方向發展?AI芯片在讓傳統芯片公司優勢消失嗎?AI芯片會改變底層的封裝設計產業鏈嗎?AI芯片賺錢難不難……
Battle長將圍繞這些議題,向現場的演講嘉賓發出犀利提問,同時每個Battle長還負責所在Battle團隊的互動和自由討論議題的探討。
目前,我們的battle長正在招募進行時,如果你是AI芯片產業上下游企業的員工、媒體人、投資人、或者是政府公務員、在校大學生,想要探討業務發展瓶頸,打造自己的行業影響力,與業內人士高效互動,趕緊閱讀原文報名!
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5500484053400?td=4372063733173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