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線下體驗店群雄并起,超級隊長為何能靠IP突圍?
眼下國內做VR線下體驗店的數不勝數,到底誰能笑到最后?超級隊長或許可以給你一個清晰的答案。
整個2016年,國內的VR線下體驗店數量已超過3000家,可謂遍地開花。但是數量一多,問題也就擺在了人們面前:
買來一套解決方案,租個幾十平的空間,就可以開店了,和VR其他垂直行業發展相比,它的技術門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同時,這種僅僅提供單純VR體驗的發展模式也最容易被復制,可替代性太強。
在經歷了這一波野蠻增長后,VR體驗店要如何尋求長遠發展、凸顯自己的競爭優勢?又將如何在混亂的消費市場中尋求突破之道?
VR線下體驗店如何求變?
對于一個新興的行業而言,在其發展初期,從業者們大都是在黑暗中摸索著。誰先找到一條光明大道,誰就是這個階段的贏家。以史為鑒,以史為鏡,我們或許可以從傳統產業中找到突圍的“蛛絲馬跡”。
從本質上來看,VR體驗店其實還是屬于線下的一種娛樂產業,只是和傳統的游藝產業不同的是,它們有了虛擬現實這個“新奇”技術的加持。
以國外的主題公園迪士尼為例,其之所以六十多年來依舊如此堅挺,受到各個年齡層次消費者的青睞,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對于自己品牌以及IP的打造和培養。其實很多主題公園都在復制迪士尼的游藝設備,但是它們始終無法取代迪士尼,究其根本,是因為諸如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等卡通人物形象的IP角色才是真正消費者的羈絆所在。
從這個角度切入的話,VR線下體驗店打造自己的專屬IP,將是一個可行的發展方向。
在可預見的未來,IP將是VR體驗店最大助推力
最近幾年,IP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了整個影視、文學、娛樂和游戲圈。由此可見,在互聯網的放大下,IP發酵產生的效應是非常強大的。此前的AR游戲《Pokémon GO》、《魔獸》大電影、以及最近熱播的《神奇動物在哪里》就是最好的例子。
《神奇動物在哪里》電影海報
回頭看目前正在做VR線下體驗店的,確實有一些正在朝著打造IP的方向發展。其中,超級隊長的布局之道尤其讓人印象深刻。他們從剛進入這個行業開始,就著手于圍繞品牌以及品牌衍生的IP進行布局,以求建立自己的先發品牌優勢。
(超級戰隊——超級隊長5大原創IP形象)
目前,超級隊長已經在IP的孵化上做了一系列的布局工作。比如,他們最近剛剛推出的兒童VR體驗設備“小凱兒童VR”系列,就是基于“超級隊長”品牌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
如何圍繞IP,來實現VR線下體驗店的升級?
VR線下體驗店,主要面向的還是C端的消費者。IP最終也要從C端的消費者處獲得最大的集聚力。分析現有體驗店的消費群體,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在之前幾次的采訪調查中,我們發現體驗店的消費群體中家庭消費占比很大,而且兒童對于VR體驗的接受度會比成年人要高,是重復消費者的主力之一,同時這也符合線下游藝產業發展的規律。
每天都在和消費者打交道的超級隊長CMO張敏也驗證了這一結論,“從產品的接受度和重復消費等方面來看,兒童親子類客戶都高居榜首。而通過超級隊長自有云平臺的大數據系統統計,在各類客戶的VR體驗消費頻次統計中,親子家庭類占比達到了58%以上。”
另一方面兒童消費群體本質上還是成人消費,尤其是當前消費升級的時代,再加上國家對二胎政策的放松,未來兒童市場的前景不可估量。
以IP來吸睛,發力兒童VR體驗,這樣玩才對路
雖然從產品期望和重復消費等因素來看,兒童無疑是VR體驗最忠實的擁躉。但是,縱觀現在國內的VR產業,專門為家庭客戶以及兒童群體而設計的線下VR娛樂產品卻是鳳毛麟角。因此,從模式創新的角度出發,“以IP來吸睛,把兒童和VR體驗相結合”,這似乎是不錯的思路。
而作為這種模式的先行者,超級隊長已經在踐行的路上收獲了不錯的成果:其基于自身品牌形象(科技萌熊貓)而設計研發的“小凱VR兒童系列”等充滿童趣的VR產品,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兒童和家庭用戶群體。對于國內同業者來說,超級隊長在模式創新和產業布局上的這種做法,具有很強的可借鑒性。
超級隊長原創IP人偶
首先,超級隊長和國內的硬件廠商合作,研發具有獨特IP化外觀專利的兒童專屬頭顯,力圖讓小朋友有更舒適健康的VR視覺體驗;同時,在VR體驗的大中小型解決方案中,超級隊長也融入了以“凱布汀”為主的IP人物外觀元素。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IP 的打磨和VR的結合都是循序漸進的。據了解,超級隊長未來的超級IP計劃將蓄力于動漫、電影、文創等方面,他們已經發布了《Captain,Captain》主題曲,而黑科技與娛樂相結合的主題曲MV也在籌備當中。
凱布汀
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不可否認的是,兒童VR體驗所帶來的隱憂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在內容的開發以及體驗上,需要考量的地方必然比成人體驗要多。對此,張敏表示,出于兒童成長發育和健康考慮,超級隊長前期將會以寓教于樂的輕交互體驗內容為布局重點,聯合國內外優質內容開發商定制益智、文教、科普類VR體驗產品,達到“體驗樂趣、防止沉迷、寓教于樂”的效果。
從這個維度來看,圍繞兒童展開的VR體驗還可以衍生到VR教育產業。
未來再往下深入發展,可以圍繞IP實體形象展開,開發相配套的VR體驗內容,完成全方位立體化的品牌IP布局。讓原創的IP升級為企業專屬的文化,形成一個涵蓋游戲、文化、軟硬件、甚至是餐飲等完整的VR體驗業態,最終帶給VR線下體驗店更多的品牌溢價和附加值。
結語
對于想要在夾縫中突圍的VR線下體驗店來說,需要明白的是:任何一個IP的形成,其實都是一個構建生態環境的過程。只有以IP為基礎,打造自己專屬的文化品牌,才能成為行業內不可替代性的存在,而這種無法復制性才是未來競爭的殺手锏。由此,VR線下體驗市場才有可能回歸可持續發展的理性狀態。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