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美元!騰訊市值再創新高的背后,這項技術功不可沒
騰訊市值增長的背后也有著AI等技術的一份功勞。
2014年之前,國內公司市值的霸主一直是工商銀行,但在之后的幾年,除了在美國納斯達克股市上市的阿里巴巴,“鵝廠”騰訊更是步步緊逼。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5年和2016年,騰訊分別以人民幣12015億元和16081億元的市值成功的登頂國內公司的“頭把交椅”。
仍記得在2017年4月5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騰訊公司股價上漲,總市值達到2790億美元,成功擠掉了美國富國銀行,成為全球第十大上市公司。然而,這個消息所造成的余韻剛結束不久,一個更大的爆炸性消息占據了今天各大媒體的頭條版面——騰訊市值突破3000億美元,比阿里巴巴多出114.1億美元,將近5個百度。
截止今天收盤,騰訊的市值達到了3025.85億美元,位列全球第十大上市公司。在該榜單上,前三名依舊是蘋果、Alphabet以及微軟,分別以7706.91億美元、6265.34億美元、5363.68億美元占據第一、二、三名,第四名到第九名依次是亞馬遜、Facebook、伯克希爾哈撒韋、??松梨?、強生、JP摩根銀行。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這前10名中,包括騰訊在內有6家公司都是當下正備受關注的科技公司。鎂客君在此也做了一份全球十大上市科技公司的榜單,與上面的榜單一樣,蘋果、Alphabet以及微軟依舊是前三名,騰訊則位列第6,其后緊跟著的是三星、Orale、英特爾和IBM。
小馬哥新計劃,投資AI等技術以迎接下一輪增長
一般來講,市值是由當天每股價格*股本總數計算出來的,其中,每股價格是最大的變動因素。如今,騰訊市值3025.85億美元,每股收盤價為248.4港元,雖然股本總數有變化,但仍然是上市之初3.4元/股的73倍。
那么,騰訊的股價是哪些東西支撐起來的?
根據近幾年來騰訊發布的財報,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三年期間,騰訊的總收入由789.32億元漲至1519.38億元,翻了將近一倍。而在這之中,不管如何變化,網絡游戲業務所獲得的收入一直占據了騰訊總收入近乎一半的份額。
據計算所知,在網絡游戲、社交網絡、網絡廣告和其他業務中,在3年間,分別達到了58.3%、99.2%、223.4%、136%的增長。其中,雖然網絡廣告的增幅挺引人注意的,但作為一名科技網從業者,鎂客君最關注的是其中的前沿技術。比如其他業務,對于最新發布的財報,小馬哥稱,其他業務的增長主要由于支付相關服務及云服務收入的增長。
與此同時,在收入之外,小馬哥也表示:“我們也將繼續大力投資領先的技術,如安全、云、大數據和AI等以迎接下一輪的增長。”
說到這個,我們就不得不提除了市值突破3000億美元外,騰訊所做的另一件事了。就在大家過著五一小長假時,騰訊被曝在美國西雅圖、微軟總部旁邊建了一座AI實驗室,更是明目張膽的表示這么做是為了在微軟“挖墻腳”,一改往日低調的風格。
在AI等前沿技術的布局上,騰訊可以說是一直默默無聞的,相比于百度和阿里巴巴的大張旗鼓,騰訊所做的就是默默鉆研AI技術和產品,默默地將之運用在自己的其他產品中,或者是來個“沉默中的爆發”,就像此前在在第十屆日本UEC杯計算機圍棋大賽中奪冠、被稱為中國版AlphaGo的騰訊“絕藝”。
這些年,騰訊在AI等領域默默耕耘的成果
2010年
成立微信北京研發中心,圍繞微信等產品研發語音是被、圖像分析、自然語言理解、大數據挖掘等技術;
2012年
成立優圖實驗室,專注于機器學習、模式識別、認知技術的研究和落地應用,掌握了數十項業內頂尖技術;
2015年
與香港科技大學聯手成立WHAT Lab,從事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語音識別和機器人等方面的研究;
成立智能計算與搜索實驗室,專注搜索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和AI等領域;
2016年
成立AI Lab,除了AI的決策、理解、創造等基礎研究和應用探索,同時也為其他產品業務提供AI技術支持。
目前,為了布局AI等布局,騰訊正在不遺余力的招攬人才,在成立相關研究機構之外,在各大細分領域,騰訊也在漸漸地進行布局,向人們展示已有的成果。
比如云服務領域,騰訊打造了自己的“騰訊云”,并推出了大數據服務平臺“數智方略”。如同大多科技公司一樣,騰訊云也向全球企業提供了多項AI服務,包括人臉檢測、五官定位、人臉比對與驗證、人臉檢索、圖片標簽等等。
再比如智能家居,在今年年初,基于騰訊云服務的架構,騰訊QQ與傳統家電制造商美的達成合作關系,讓人們通過QQ這一生活中常用的社交軟件來實現家電控制、在家電上進行社交等功能,從而擴大智能家居的布局。
另外,還有自動駕駛汽車,雖然騰訊目前還沒有明說,但對于投資特斯拉這一舉動,難保其在后面會忍住“誘惑”而不出手。
當然,在VR/AR方面,騰訊的布局也是動作頻頻,這不,就在昨天,它就被曝出或將在下半年推出PC VR頭顯和VR一體機,以在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
最后
一直以來,在AI、VR/AR等領域的布局上,騰訊都是圍繞自身產品來運作的。以AI為例,在年初騰訊研究院的年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姚星曾發表演講,表示,騰訊在AI上面主要關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和計算機視覺這四個垂直領域,并緊密圍繞內容、社交、游戲三個核心應用場景展開。
與此同時,騰訊還將以API形式開放AI工具。相比于專攻AI、VR/AR等技術,或將這些單獨劃分為一個業務的商業模式來講,騰訊的做法所造成的風險顯然小得多。
雖說當前騰訊的市值主要靠的不是技術,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對于這些技術的研發,才能對微信、QQ等應用的性能進行提升,從而進一步推動了相關業務的開展,獲得了當前喜人的成績。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