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紛紛出招“打壓”無人機,無人機OS:上天咋就這么難?

韓璐 9年前 (2017-01-23)

當前,由于政策的打壓,個人無人機和商用無人機的飛行都遇到了一定的限制,無人機的心里是一汪苦水。

當前,美國新罕布什爾州議會委員會正在審議一項關于無人機的法案:

1、在沒有得到相關“基礎設施(包括基建、公共設施等)”所有者書面同意的情況下,不得在該區域水平500英尺、垂直400英尺的距離內操作無人機。

2、無人機不得靠近相關基礎設施并與其接觸。

3、不得使用無人機在一定距離范圍內對相關基礎設施或該設施的操作人員進行干擾。

除此之外,該法案還進禁止了在無人機上掛載武器等等,對無人機的大眾娛樂使用也進行了一些限制。

看到這里,面對FAA嚴政打壓都沒哭的不少無人機廠商和玩家終于哭了,內心訴苦:無人機上天咋就這么難呢?

各國紛紛出招“打壓”無人機,無人機OS:上天咋就這么難?

無人機橫行,看各國如何出招

近年來,無人機的數量越來越多,在發生多起事故之后,國家也不得不對其給予重視。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已有十多個國家頒布了關于無人機的飛行條例,從飛行員到飛行,無一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美國:

2016年6月,于萬眾期待之下,FAA(美國聯邦航空局)終于出臺了商用無人機新規,并于8月底開始正式實施:

1、飛行員須年滿16歲,會講英語,并通過由FAA測試中心發起的知識測試;須持有無人機操作證書,或由持有此證書的人監護;每兩年都須通過一次飛行知識審核;每過一年都要接受一次認證和背景調查。

2、無人機須在FAA注冊;機上須有所有人的ID;重量不得超過55磅(約25千克);每架無人機須至少有一位操作者操作;無人機必須在操作者的視線范圍內。

3、在飛行之前,須確保無人機是安全的;在屋頂飛行時,高度不能超過400英尺(約合122米),除非周圍建筑物超過400英尺;飛行速度不得超過100英里每小時。

各國紛紛出招“打壓”無人機,無人機OS:上天咋就這么難?

英國:

在2016年5月,CAA(英國民航局)規定無人機操作員在操作無人機時所需注意的事項:

1、必須保證無人機在視線范圍內,飛行高度不得超過400英尺。

2、無人機飛行必須遠離民航客機、直升機和機場。除非獲得航空交通管理部門的許可,否則無人機不得進入機場的交通區域。

3、配備相機的無人機不得在距離人群、車輛、建筑等50米內飛行;在擁擠的地段以及超過1000人的機會場景中,無人機不得在距離擁擠物體或人群150米以內的空間里飛行。

4、除起飛與降落階段,無人機與除無人機觀察員與操作員以外的其他人的距離不得小于50米;而在起飛與降落階段,此距離不得小于30米。

除了以上國家,中國、澳洲、日本等近10個國家也都出臺了無人機相關的正式或試行規定。從這些規定來看,美國FAA的制定無疑是最嚴格的,更是限制了某些行業的發展,在某種層面上折斷了無人機的“機翼”。

各國紛紛出招“打壓”無人機,無人機OS:上天咋就這么難?

無人機,一只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

在政策把控下,無人機在諸如物流等行業應用方面總是不得力,比如亞馬遜的無人機送貨計劃“PrimeAir”,在FAA的政策高壓下被迫遠走他鄉,最終在英國完成了自己的首單無人機送貨。

從以上規定中,在“無人機難以上天”的問題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幾點來,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考慮。

首先是對人身安全的考慮

當前,每個國家的無人機數量越來越多,品牌也是多種多樣,由于標準的遲遲不立,無人機“炸機”現象是時有發生,而傷人事件更是常有之事。

在人身安全方面,飛行員的不當操作、技術的不完善以及硬件不過關等都是潛在危險因素。比如飛行員,目前,多數飛手在購買無人機之時并沒有受過系統的訓練,在操控和緊急情況處理上難免不熟練,極易導致事故的發生。對此,“考證”就是對飛手的一個考驗和認可,從根本上對人身安全加一個保護罩。

各國紛紛出招“打壓”無人機,無人機OS:上天咋就這么難?

其次是對隱私的保護

拍攝是時下無人機應用最熱門的領域,不管是自拍還是航拍,其中都容易接觸到一個問題——隱私。

通過遠程操控無人機,飛行員可以以另一種方式進入別人的“地盤”,并不被人發現,從而侵犯別人的隱私,縱然是無意,也是一種大眾難以忍受的行為。此前,一名美國女子珍妮弗因為隱私的侵犯而一槍擊落了在自家“轉悠”的無人機,而無人機的主人則要求珍妮弗賠償無人機損失,類似于這種難以處理的無人機糾紛,現實之中比比皆是,也讓“無人機是否侵犯隱私”成為了公眾的一個爭議話題。

事實上,對于隱私的問題,在無人機規定的制定上并沒有多少國家給予了重視,就算有,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比如英國“配備相機的無人機不得在距離人群、車輛、建筑等50米內飛行”這一規定,的確,拉開距離是一種降低隱私風險的方法,但是這“50米”的距離真的是一個安全距離嗎?

各國紛紛出招“打壓”無人機,無人機OS:上天咋就這么難?

最后是社會安定的需求

由于監管的不力,各國“黑飛”現象都呈現泛濫之勢,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安定。據統計,自2013年12月17日至2015年9月12日期間,無人機和遙控飛機與民航共發生了327起危險接近事件,其中28次導致航班為了避免與無人機相撞而改變航線。

對于“黑飛”無人機,由于不受監管,其飛行路線等信息脫離了國家的掌控,從而極易導致突發事故。另外,由于沒有記錄,這類“黑飛”無人機相當于隱形無人機,只要人有心利用,其危險性將大大提高,發生ISIS用大疆無人機進行投彈等類似事件也是極有可能的。

由此一來,無人機的“登記”勢在必行。通過注冊,國家先關機構即可獲知無人機各方面的信息,對其提出的飛行申請進行合理規劃,從而避免不可預知事件的發生。

各國紛紛出招“打壓”無人機,無人機OS:上天咋就這么難?

在無人機法規的施壓下,無人機的應用領域著實受到了限制。我們必須承認,法規的制定極大地保護了人類在各方面的安全,不過,對于整體行業來講確實不利的。由于飛行高度、距離等多方面的限制,無人機的飛行被限制在了一定范圍之內,就像一個“鳥籠”,讓其不能發揮自身的力量。對此,追根究底,其根本元原因還是在于技術的不穩定和政策監管、推廣的不力。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