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AI是不是胡扯”之爭:這是中國科技圈的勝利

鎂客 8年前 (2017-09-04)

對于這次爭論,筆者想說的是,其實誰對誰錯根本不重要,重點是言論自由和國人終于開始為有意義的事爭吵了。

前兩天,鎂客網采訪了清華大學王志華教授,并出了一篇稿子——「人物特寫」清華大學教授、IEEE Fellow王志華:幾乎所有的AI,到現在為止都是胡扯。

然后,就炸網了!

關于“AI是不是胡扯”之爭:這是中國科技圈的勝利

據不完全統計,文章發出的48小時以內,網絡總閱讀量超過50萬、各類評論/留言超過2000條、轉發/分享和收藏全都超過2000次。

還有,甚至引起了電子科技大學和華為擁躉的關注:

《易聯視訊陳建文:關于AI,需要從人類愿景上整體思考》、《清華大學教授與電子科大教授交鋒人工智能:誰在胡扯?》、《華為:我發布全球首款AI芯片,清華教授:純屬忽悠》

這個時候,筆者必須要作首詩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嗯?
閱讀這么多!
留言這么多!
轉發這么多!
 
???
有人懟我了?!
有人懟我了?!
又有人懟我了?!

閑話少敘,入正題?,F在,開始我們今天的討論吧!

那些凡事都拿AI做幌子的人,他們在“胡扯”

關于人工智能的定義,一直流傳著太多的版本,所以也就沒有公認的說法。不過,它的兩大核心組成部分:“人工”+“智能”,卻早已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眼下,人工智能還很弱甚至有點“智障”

“人工”,好理解,也不用多說。但是關于“智能”,我們就必須要搞清楚一個事情:目前的人工智能,真的“智能”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關于“AI是不是胡扯”之爭:這是中國科技圈的勝利

聊天機器人,往往詞不達意、語出驚人;掃地機器人,經常弄的一屋子都是“貓屎咖啡”;性愛機器人,呃,還在實驗室里掙扎呢......

忘了是誰家的阿爾法狗只會下圍棋,忘了是誰家的自動語音系統學會了說臟話,也忘了是誰家的Siri到現在都還在幼兒水平......

從全球各大研究院所、各大巨頭公司的研發進展來看,目前的人工智能還處在非常低級的階段,遠遠沒有達到理想中的狀態。

有科學家把這一階段稱為“弱人工智能”,或“單一人工智能”。甚至,有更顯激進的觀點認為,目前的人工智能還只是個“人工智障”。

那些凡事都拿AI做幌子的人,他們在“胡扯”

近年來,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人工智能徹底火了,于是各路英豪紛紛入局。這是好事,但卻隱藏著巨大危機。

講一個故事。

昨個兒晚上,有一美女同事來家里做客。七八年沒見了,她還是那么漂亮、那么優雅....好像扯遠了。

近幾年她在北京工作,現在已經在那安家了,聽說一直在做運營方面的事,曾經呆過兩家AI公司。

第一家公司,融了1000萬美金,結果,一年之后倒閉了。

關于“AI是不是胡扯”之爭:這是中國科技圈的勝利

第二家公司是做兒童機器人的,A輪就融到了驚人的1億美金(如果你對這個數字不驚訝,就說明你已經不正常了,盡管這個數字在業內很正常~)。

拿到錢之后,100人的公司立馬租了一個足夠容納2000人的辦公室;再然后,一個小項目600萬,再一個小項目1000萬......聽說,老板的情人都有數間豪華辦公室。

當然,他們并沒有倒閉,只是錢快花光了,巧的是第二輪融資貌似也出了點小問題。

至于他們的產品怎么樣?聽到的回答只有倆字:呵呵。

一個億啊,美金啊,就這樣給造沒了,而產品還只是“呵呵”!

你說,這扯不扯?!

所以,關于這一點,清華大學王志華教授講的特別對,那些以AI做虎皮扯大旗的人都很可惡,他們不是真的在做技術做產品,他們是在“胡扯”。

AI是基于人類愿景的長遠而堅定的趨勢,勢不可擋

從產生自我思考的意識和學會制造并使用工具之后,人就可以自稱為人,和動物徹底劃清了界限。

工具決定生產力,技術決定工具,AI符合大勢

在漫長的人類社會演化過程中,生產力決定并推進著歷史的進程,而生產力的強弱又是由工具的先進程度決定的。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人類學會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和發明機器的歷史。

那,是什么決定了工具的先進程度?顯然是技術。

關于“AI是不是胡扯”之爭:這是中國科技圈的勝利

科學技術是最大生產力。

從打獵/采集時代的石斧到農耕時代的鐵器,到工業時代的蒸汽機,到信息化時代的計算機,再到今天的智能化時代,每一階段都有相應的技術在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因此,從大勢上看,作為信息化自動化之上的智能化必將是未來的趨勢,這一點毫無疑問。

但是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AI,而不是那些只停留在實驗室,甚至只在Demo或PPT上才能看到的虛頭巴腦的玩意兒。

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AI有了無限未來

如果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的一切生產生活行為,都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而出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人們就會在技術和工具上不斷改進和探索。

關于“AI是不是胡扯”之爭:這是中國科技圈的勝利

在這一點上,電子科技大學的陳建文教授說的很有道理:“......真正的答案需要從人類愿景上去尋找的......機器貓、阿凡達、黑客帝國、星際迷航,我們今天在社會上提及到的人工智能,包括機器人、無人駕駛、無人飛行器、人機交互、人臉識別等等,在這些電影里面,從幾十年前到最新的電影中都進行了非常系統的描述。”

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西方有陳教授說的那些科幻電影,而中國也有《西游記》、《封神榜》等神話傳說,人們都對那些神仙、鬼怪、異能者的不同尋常的超能力有著極大崇拜。

正是這些崇拜,讓我們的技術提高了,生活變好了。

就像清華大學王志華教授說的那樣,人們想飛了,就要造飛機,于是去研究各種飛行相關技術;人們想省點力氣干活,就要造各種機器,于是又接著去研究......

國人終于為有意義的事情而爭吵了,這是中國科技圈的勝利

難得,難得啊......

能堅持看到這里的,那都是真愛!

哦,不對,臺詞不是這樣的。下面才是筆者要說的:

關于“AI是不是胡扯”之爭:這是中國科技圈的勝利

在科學探索研究的路上,總會有質疑的聲音出現,這很正常,也值得欣喜。

因為,往往在今天看來正確無比的知識,可能到明天就成了謬論。不過就算這樣,我們也無法抹殺那些知識對我們研究的指引和推動作用。

感謝質疑,也感謝那些曾經的謬論!

對于這次爭論,筆者想說的是,其實誰對誰錯根本不重要,重點是言論自由和國人終于開始為有意義的事爭吵了。

想想吧,曾經我們錯過了蒸汽時代,錯過了工業時代…

但是如果這樣的討論越來越多的話,我們就很有可能在AI時代彎道超車!

由此,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這場大討論,是整個中國科技圈的勝利。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