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R落地B端行業應用,它的無限可能在哪?

巫盼 9年前 (2016-12-21)

VR元年結束了,下一年會是AR元年嗎?未雨綢繆,帶你揭開AR落地行業應用的面紗。

當AR落地B端行業應用,它的無限可能在哪?

最近鎂客網舉辦了一場主題為“AR/VR商業化道路之變”的活動,當討論到AR發展方向的時候,在AR領域內有諸多投資的朗瑪峰創投投資經理鐘麗萍表示:在未來的五年內,AR的主要應用還是在B端。

再回顧2016年,年中的時候,任天堂出品的AR游戲《Pokémon Go》的火爆,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對他們來說有點神奇的黑科技AR。

如果今年的《Pokémon Go》起到一個教育用戶的作用,那么之后各個垂直行業的商業應用的涌現,或許預示著明年對于AR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年。

小編帶大家梳理一下AR和各個垂直行業應用的結合。

AR購物

雙十一淘寶推出Buy+購物體驗,隨后京東推出了一款基于谷歌Tangao技術開發的AR購物應用——JD Dream。這個AR應用主要針對家居家裝,用戶可挑選該場館中的虛擬家居產品,并在手機上看到真實空間中1:1的擺放效果。

當AR落地B端行業應用,它的無限可能在哪?

因為AR技術是可以將虛擬的物體直接疊加到現實場景中的一種技術,所以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網上購物的不確定性。而AR和B端電商購物的結合,可以有針對性的解決消費者這一塊的痛點,將線上購物和線下場景體驗融合在一起。

AR汽車行業

AR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能夠把數字虛擬信息盡可能的擴展到你眼前的現實世界中。對于汽車行業來說, AR技術可以取代傳統的儀表盤,將汽車的行駛速度、導航數據、路況信息直接投射到前擋風玻璃,甚至是路面上。

當AR落地B端行業應用,它的無限可能在哪?

如果行駛的過程中手機收到信息,也可以在眼前的“虛擬屏幕”上顯現,讓司機更加專注于眼前。

之前特斯拉從微軟挖來HoloLens的視覺專家和設計師,當時我們就猜測特斯拉很有可能會推出類似上面描述的AR產品服務。

AR培訓

在職業培訓方面,AR是一大利器,它讓某些特殊行業受訓的人員不必置身于充滿風險的真實環境中。

當AR落地B端行業應用,它的無限可能在哪?

尤其是在醫療方面,AR可以實現遠程治療教育培訓。先用CT或MRI掃描病人,然后利用仿真技術和3D建模技術,生成虛擬的人體,外科醫生通過AR技術,可以用真實手術工具在虛擬人體上進行手術訓練,并且在手術訓練過程中進行實時互動跟蹤。

此前日本一家航空公司和微軟達成合作,用它們的HoloLens設備對飛行員進行培訓。通過全息圖像來構建飛機艙內的場景,再配合語音引導,培訓者可以直接在虛擬的機艙內和虛擬的操作界面以及各種飛機零部件進行交互,了解實際操作的過程。

AR兒童教育

在教育方面,AR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和直觀?,F在AR和教育結合主要表現在AR圖書、AR學習卡牌、AR課程教學等內容上。以AR圖書為例,通過手機或者其他硬件設備掃描經過特制的圖片,可以看到被建模好的3D形象從書里跳出來,兒童可以和這些虛擬的形象進行語言和動作上的交互,并且通過這種交互來學習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知識。

當AR落地B端行業應用,它的無限可能在哪?

再以比較復雜的化學學習為例,借助AR技術,學生可以直接接觸到各種虛擬的化學元素,根據指示拆解學習化學分子的知識,同時還可以制作更復雜的分子結構模型,深入觀察化學過程等。

AR和教育的結合讓傳統的學習更加直觀可視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更加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無法描述的知識內容。

AR工業生產

AR的可視化在工業生產中也能發揮重大的作用,極大地提高生產的效率。比如在操作繁雜步驟多的飛機制造領域,讓工作人員戴上AR眼鏡后,整個流程會直接投射到眼前,工作人員可以一邊對照著全息畫面的流程,一邊工作,避免出錯。

當AR落地B端行業應用,它的無限可能在哪?

再比如一些比較復雜的工業設計生產中,通過AR技術,設計人員把擬建中的生產流程在真實世界中精確地展示出來,可以實時的查看工業設計的效果如何。以生產汽車為例,工程師可以對照著效果圖,把設備生產線,半成品以及成品等,精確地擺放到車間的指定位置。

總結

除了上面介紹的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行業應用之外,AR和VR一樣也是包羅萬象,它可以和許多傳統的垂直行業相結合,幫助解決這些行業長期存在的一些痛點問題。

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現在AR在TOB端的應用其實更加廣泛,發展前景更好。但是在一些類似教育、購物的行業應用中,現階段還是需要積累一定量的用戶,因為AR技術最終還是要落地在這些普通的C端用戶上,而只有海量的用戶才有極高的產品轉化率。不過,現階段AR在TOB端的應用其實也是在潛移默化的培育消費者,為日后的爆發做積累。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