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2C潛力極大,但仍需突破

韓璐 9年前 (2016-10-27)

在人臉識別,B端市場正趨于飽和,而C端市場潛力巨大,企業卻遲遲未進,或許他們是在等待一個時機的出現。

人臉識別2C潛力極大,但仍需突破

去年4月30日,在微軟的開發者大會上,其介紹了一個網站——“How-Old.net”,然后各路神魔都開啟了瘋狂的“刷臉”模式,比如那張經典的郭德綱、四爺和小志測齡圖,讓人不禁掬一把同情淚。不過,不管是被系統認定為小鮮肉,還是老臘肉,如果忽略年齡的話,單從結果來看,該軟件的鑒定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而在這其中,關鍵因素就是現在被人們稱之為“人臉識別”的人工智能技術。

在跨越了一年多的時間后,人臉識別已經成為語音識別之后又一廣受關注的領域。此前,“How-Old.net”網站的火熱傳播讓普通大眾初步認識了人臉識別技術,對其擁有了一定的認知。而說到引爆國內人臉識別行業的一個重大節點,在眾多人臉識別企業的眼力,當屬2015年3月的德國漢諾威電子展上,馬云爸爸親自上陣,現場用支付寶“刷臉”支付,買了一套紀念郵票。在此之后,支付寶推出“刷臉”解鎖功能;微信錢包推出了微證券產品,推薦用戶“刷臉”開戶;招商銀行、上海銀行試水ATM機“刷臉”取款;平安普惠推出的刷臉貸款產品“平安i貸”……而隨著這些功能和產品的出現,我們從中也可發現,雖然許多資本、企業都加入了人臉識別的大染缸,但是目前的開拓方向主要集中在金融和安全領域,而在此領域之下,人臉識別公司又幾乎盤踞在B端市場,這其中有著什么樣的說道呢?

人臉識別2C潛力極大,但仍需突破

各路資本紛紛加碼人臉識別

人臉識別,顧名思義就是基于人臉的識別。說到此,應該有一部分人會將其與電影《速度與激情7》中“黑科技”之一的“天眼”混淆,事實上,人臉識別與“天眼”之間并不是一個相等的關系。在電影中,“天眼”是一個綜合系統,它囊括了人臉、服裝、發型、步態、體態、聲音等多方面的特征檢測,其中,人臉、發型、步態、體態的識別屬于計算機視覺,聲音檢測則是語音識別。不過,在這兩個領域,目前我國的技術都已經走在了國際的前列,獲得了國際相關認證機構及巨頭企業的認可。

人臉識別2C潛力極大,但仍需突破

就如前文所講,是馬云對于人臉識別的親身演示引爆了國內人臉識別行業的熱潮,但是,早在幾年前,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多家資本和企業就開始了在人臉識別的布局:

曠視科技:旗下有Face++人臉識別云服務平臺。在2011年由三位清華學子,2012年獲得聯想之星的天使投資,2013年初又獲得創新工場的A輪融資,融資規模約為百萬美元,其后在2014年獲得4700萬美元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了啟明創投、創新工場、螞蟻金服等多家公司;

SenseTime商湯科技:2014年獲得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1000萬美元A輪融資,之后公司注冊成立,2016年4月獲得明星風險投資機構StarVC的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緊接著在5月份,浦發硅谷銀行宣布向其提供戰略融資支持;

Linkface臉云科技:由四名女性聯合創始人在2014年創立,于今年5月獲得借貸寶的戰略性投資入股,此番過后其估值或達30億元;

依圖科技:2012年成立,2013年獲得真格基金天使輪融資,2014年獲得了紅杉資本領投,高榕資本跟投的A輪融資,今年獲得了由云鋒基金領投的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

以上所舉只是一部分人臉識別創業公司的情況,而BAT等國內科技巨頭當然也沒放過這個機遇,比如騰訊的人臉識別APP優圖,百度和搜狗各自在自家搜索引擎添加的以圖搜圖功能,以及阿里巴巴旗下公司螞蟻金服推出的“螞可機器人”等等,其中都運用到了人臉識別技術。

此外,除了創新公司和科技巨頭內部團隊,也有一些企業是背靠國家的,比如由中科院李子青教授創立的中科奧森,以及擁有擁有中國科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兩個聯合實驗室的云從科技等等。

人臉識別2C潛力極大,但仍需突破

人臉識別公司主要有三大盈利模式

從以上情況,我們可以得知,在當前,人臉識別領域正在成為一個資本風口。既然在資本風口當中,一個公司或團隊想要贏得投資者的目光,或是站穩腳跟,除了擁有一定的技術實力之外,盈利能力也是考量因素之一。

據了解,目前人臉識別企業主要以三種服務或產品來實現盈利:

提供人臉識別API接口、SDK等服務:這類人臉識別公司主要有Face++、linkface等,其主要收費形式為按使用次數收費。比如支付寶的人臉支付和人臉登錄,這些功能就是在Face++所提供的API借口和SDK的基礎上進行開發的。

提供行業解決方案:這種盈利模式就像建筑商造大樓,根據客戶的需求,建造一棟符合他們要求的“私人訂制”大樓,收費方式為一次性收費。此類代表公司有商湯科技、閱面科技、小視科技等等,而最廣泛的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銀行金融。

提供人臉識別硬件:賣一件產品,收一件產品的費用,這是另一種一次性收費的收費方式。在此模式之下,公司直接向客戶提供人工智能硬件產品,比如湖南創合公司,他們主打人臉識別門禁,業務內容主要是向銀行、企業等行業型的安防管理通到提供人臉識別門禁硬件。

人臉識別2C潛力極大,但仍需突破

市場對比之下:紅海B端&藍海C端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每年都要進行上千次的身份認證,比如購買火車票、網上支付、考試、辦理各種證件等等,此外,對于相關隱私,人們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就像手機必設密碼、安全門的貓眼等等。而從2012年到2015年,我國的人臉識別安防設備市場規模從當初的16.7億元上升至75億元,其增長速度之快也從一方面證明了國內人臉識別的未來市場之廣闊。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計,到2020年,國內人臉識別的市場規??赡軐⑦_到1000億元。

目前,我們所接觸的人臉識別應用多出現在銀行、超市、公安及APP之內,而這些都隸屬于B端市場的運用。“一個技術從研發到成熟,再到市場普及,它需要經歷一個很長時間的市場培育階段。2B市場的培育肯定要快于2c,尤其是像人臉識別這種技術,因為2C很難找到一個切入點。”創合科技的聯合創始人陳俊逸表示。

人臉識別2C潛力極大,但仍需突破

確實,對于大部分技術而言,B端市場的開拓總是比C端更容易,就像國內的語音識別技術提供商科大訊飛、思必馳等,縱然技術再完美,其主要業務仍然是與科技企業進行對接。在目前,鑒于其他領域的對接難度,需求量極大的金融和安防領域成了人臉識別公司眼中的“香餑餑”。尤其在近幾年,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漸受關注,人臉識別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從而導致了人臉識別B端市場的競爭之激烈。用閱面CEO趙驚雷的話講,當前人臉識別的B端市場正呈現出一片紅?;?,與此相對的,C端市場還是一片尚未“開發”的藍海。

在面向消費者的電商平臺上,鎂客君以“人臉識別”作為搜索關鍵詞,頁面中顯示的產品基本都是人臉識別考勤機或是人臉識別門禁設備。再具體一點,以某寶為例,一共搜到約4400款產品,其中月銷量達到1000臺的產品總共只有3款,月銷量最高的達到1314臺,而月銷量100臺以上的產品約有24款??吹酱私Y果,我們應該就可以預見到人臉識別技術在C端市場的產品類別之稀少,以及市場銷量之低。不過,雖然目前的情況十分之糟糕,但從另一個角度,對于人臉識別企業而言,C端市場何嘗不是一塊等待挖掘的“處女之地”,等待著第一個探索者的出現。

人臉識別2C潛力極大,但仍需突破

C端市場潛力很大,但仍需突破

根據前文內容,我們已經知道人臉識別B端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紅?;?,而紅?;谀骋粚用鎰t意味著市場的飽和。如此,隨著B端市場的逐漸飽和,C端市場必然成為人臉識別企業的下一個制勝點。不過,既然當前還沒有一家人臉識別公司去“染指”C端市場,這其中一定有著一些尚不成熟的因素,在阻礙企業前進的腳步,因而,若想進入C端市場,人臉識別公司還需做出一些突破。

人臉識別2C潛力極大,但仍需突破

提升人臉識別技術,讓識別更準確

相對于B端,C端市場對于人臉識別技術的要求更為嚴格。此前,趙薇老公的司機冒充雇主,并成功“騙”過公證處的人臉識別系統,賣掉了雇主的一套房,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而這是消費者所不能容忍的,另外像網絡的時延和不穩定等因素也是消費者所不能接受的。

如今,時隔一年,在精準度和真偽識別等方面,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成功。不過,鎂客君的boss曾在蘇州銀行體驗過一把人臉識別,結果系統的識別并不成功,且鎂客君也體驗了幾回支付寶的刷臉登陸,精準度可以,就是極易受到光線的影響,從這兩件真人真事中,我們可以獲知,在應用上面,人臉識別技術還需要做出一些改進,以進一步提高人臉識別的精準度以及對于不同環境的適應性。

人臉識別2C潛力極大,但仍需突破

聯合新媒體,加強消費者認知度

目前,消費者對于人臉識別的應用還是偏娛樂化的,比如此前的How-Old.net網站,以及騰訊的優圖等產品。而不管是趙京雷,還是陳俊逸,在消費者需求這一塊,他們都對未來表示出了極大的樂觀態度。在他們看來,出于對安全的愈加重視和智能化生活的需要,消費者對于人臉識別技術的需求還是極大的。

在消費者看來,只有對產品產生信任感,或者說這個產品確實是能夠給他帶來一些便捷,他們才會去考慮接受這個產品,小視科技的副總周守業表示。然而,在這段話前,我們得先加個前提,那就是讓人們知曉產品的存在,且對產品有一定的認知。這時候,新媒體推廣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畢竟現在早已不是那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而作為當今傳播效益最廣闊的渠道,新媒體與公司的合作勢在必然。

人臉識別2C潛力極大,但仍需突破

拓寬產業鏈,尋找市場突破點

在C端市場,僅僅讓消費者對產品有一個認知度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培養用戶習慣,這就涉及到了上文周守業所講的兩個點:讓消費者信任和給消費者帶來便利。

2011年1月21日,在已經有了QQ的情況下,騰訊又推出了一款即時通訊工具“微信”。在時隔一年之后,處于QQ威力之下的微信突然之間火了起來,而關鍵就在于它的“語音通信”功能,帶來了一種便捷,從而潛移默化的改變了用戶的習慣。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準備進入C端的人臉識別技術。

當前,人臉識別的消費者產品主要包括在娛樂APP(網站)或是門禁和考勤機等硬件設備,相對而言,該產業鏈的范圍是相當狹窄。為了打開C端市場,人臉識別公司應該打造一個多元化的產業鏈,擴寬人臉識別產品的類別,或是在現有產品中做出一些改變,找到一個突破點,這個點能夠讓消費者在有了認知的基礎上,也對它的使用產生興趣,繼而改變用戶習慣。比如一款人臉識別保險箱,其在未能識別對象試圖打開保險箱時,能夠將情況實時反饋給消費者,再根據反饋決定是否報警,比之密碼,人臉的驗證顯然更為有保障。

人臉識別2C潛力極大,但仍需突破

根據預測,到2020年,國內人臉識別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而現在的情況是B端市場正趨于飽和。因此,可想而知,在這1000億元里面,C端的市場潛力之大。不過,在潛力大的背后,我們也不能忽視C端市場的現狀。

總而言之,照目前的情勢來講,技術缺陷和消費者對其認知的不足使得人臉識別還沒有達到進入C端市場的基本要求,而這是其當前首要解決的問題。當然,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人臉識別公司也得對消費者進行一個深度的挖掘,包括他們對于人臉識別的期待或擔憂,以及希望人臉識別給生活中帶來哪些改變等等。在技術提升的同時,以挖掘的信息為參考標準,找到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那一款產品作為C端市場的突破口。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