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米科技魯超:基于WiFi的姿態識別,打破視頻識別盲區

巫盼 6年前 (2019-02-26)

苗米科技可以通過對WiFi無線信號的精準識別實現高精度人體探測。

WiFi可以用來做什么?

通常的第一答案肯定是上網。不過,在苗米科技聯合創始人魯超看來,網上沖浪之外,WiFi能夠完成人體姿態的識別,從而補足傳統視頻監控的盲區。

初聽這個想法有點匪夷所思,但是從去年開始,苗米科技已經開始做這個“想法”的產業化落地嘗試。

從中科院走出的創業范本

初見魯超是在南京的一場路演活動上,每人十五分鐘的介紹時間,在習慣了基于計算機視覺的視頻識別后,乍然聽到WiFi無線信號識別人體姿態,頗讓人眼前一亮。

在成立南京苗米科技之前,魯超在華為工作20余年,與中科院無線人工智能團隊開展了一些聯合創新的科研產品工作。創業的契機是一次南京市政府主導的創業活動,再加上當時南京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初創團隊選擇在南京落地項目,也就是現在的苗米科技。

苗米科技魯超:基于WiFi的姿態識別,打破視頻識別盲區

圖 | 苗米科技聯合創始人魯超

當然,外部的客觀條件是一方面,魯超也看到國外的無線信號識別技術開始產業化,此時他們在該領域的論文專利和科研基礎性工作都走到了關鍵的節點。天時地利人和下,這項科研成果就順利在南京開始朝著產業化推進。

以國外為例,此前,MIT人工智能實驗室團隊設計了一個基于WiFi的人體姿態估計系統,能夠穿透墻壁進行精確的人體姿態估計,并且取得了WiFi人體姿態識別的歷史最高精度。

苗米科技魯超:基于WiFi的姿態識別,打破視頻識別盲區

據魯超介紹,在無線信號感知這個領域,國內相對來說比較空白,大多還是處在科研中,正在產業化落地的公司少之又少。目前,苗米科技在做的Wifi Eyes智能感知系統,可以通過對WiFi無線信號的精準識別實現高精度人體探測。

其中的技術原理相對比較簡單,通常情況下,人體會吸收和反射無線信號,由于每個人體型和動作模式的差異性,一個人在室內走動影響周圍的WiFi信號時會產生獨特的模式,根據這一模式便可用于精確識別進入室內或在室內走動的人的姿態。

用WiFi完成姿態識別,打通監控盲區

雖然當前智能安防主要以視頻監控為主,但是從應用場景來看,視頻監控系統仍然存在監控盲區和禁區,通常第二方案會選擇紅外監控系統,但這種識別的精度不高,易受環境溫度影響。這種時候,無線信號識別就能派上用場。

舉個例子,在一些視頻無法覆蓋的盲區,如果一旦發生事故,基于WiFi的無線感知系統能夠快速反饋,及時通知相關人員。所以,苗米的產品定位也非常明確:智能家居、安防監控以及智慧養老等場景。

魯超表示,無線信號可以穿透墻壁,檢測當前環境內人的存在與否、呼吸頻率以及人數和所處位置。它和視頻識別的區別在于,無線信號監測的信息是人體的肢體動作,而不是細微動作,也不會和個體身份掛鉤。

所以,相應的在數據隱私方面,無線信號的識別反而沒有那么多隱憂,也適合部署在視頻無法覆蓋的盲區。

“我們關注的是一個通用的個體,而不是某個特別的人,這套系統也是對個人安全健康的監護,而不是具體身份的人的識別。”魯超進一步解釋道。

苗米科技魯超:基于WiFi的姿態識別,打破視頻識別盲區

圖 | 86面板式設備

比如在智能家居以及養老監護方面,如果家里有老人在衛生間發生了意外,它們的識別系統能夠及時感知,并且將消息第一時間推送給家人。智能酒店應用上,則可以借助Wifi Eyes系統入侵監測功能進行屋內有無人員的判斷,與屋內電源系統聯動,實現無卡取電、無卡斷電。

另外,由于苗米科技的WiFi感知系統可以“就地取材”,直接借助WiFi路由設備進行分析識別,所以部署成本也會相對較低。

在產業化落地方面,目前苗米科技已經和一些行業解決方案商合作,初步打開智能家居、智慧酒店、安防監控以及養老監護等市場。

AI落地難,直面問題癥結所在

在產業化這條路上,苗米走的并不是一帆風順。因為科研項目從實驗室階段到走進商業市場,不免會面臨一些難題,魯超和團隊也有遇到瓶頸的時候。站在一個創業者的角度,他總結了自己的幾點經驗。

首先是當前的物聯網部署性價比追求和AI算法之間的平衡,其次是市場教育是否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以無線信號智能感知技術為例,相較于常見的視頻乃至語音識別,外界對此的認知和接受度都處在早期階段。這也是團隊面臨的主要挑戰,產品的成熟度和性價比之間能否達到完美的平衡。

魯超認為,像他們這樣做底層技術的廠商,關鍵還是要提高團隊技術研發的內功,換句話說就是提高產品的技術迭代速度以及成熟度,在提前切入市場的同時,快速建立自己的技術壁壘,最終和整個產業的合作伙伴將這個市場做大。

苗米科技魯超:基于WiFi的姿態識別,打破視頻識別盲區

目前,魯超和團隊的目標以及規劃非常明確清晰。短期內提供技術給解決方案商,重點培育智能家居、智慧酒店、安防監控以及養老監護等幾個領域。中期目標則是將短距離WiFi頻段的技術成果向更廣的頻段上推廣和應用,比如4G、5G、微波等等。在走穩這兩步后,魯超準備將技術芯片化,以芯片的形式為智能物聯網行業提供一個完整的Turnkey解決方案,從而讓技術能夠更快速地嵌入到AIoT的產品體系中。

去年年尾,苗米科技獲得了來自中科創星的天使輪融資,目前他們也在著手準備Pre-A輪融資。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