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年均增速30%,2025年中國將以48.6ZB領跑全球數據圈
每年被創建、采集或是復制的數據集合就是全球數據圈。
3月12日,希捷科技在上海分享了由它們贊助、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數字化世界—從邊緣到核心》白皮書以及《IDC:2025年中國將擁有全球最大的數據圈》白皮書的主要研究成果。白皮書指出,2018至2025年全球數據圈將增長5倍以上。IDC預測,全球數據圈將從2018年的33ZB增至2025年的175ZB。
全球數據圈快速膨脹,而每個地理區域都有各自的數據圈規模和軌跡,受到人口、數字化轉型進度、IT 開支和成熟度以及其他多種指標的影響。
而中國的數據圈正在邁向全球第一,隨著聯網人口持續上升,視頻監控基礎設施不斷普及,中國數據圈增速最為迅速,預計到 2025年將成為數據圈最大的區域。2018年,中國數據圈占全球數據圈的23.4%,即7.6ZB。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48.6ZB,占全球數據圈的27.8%,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圈。
數據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數字化進程的命脈?!稊底只澜?mdash;從邊緣到核心》還分享了數字化以及數字化內容創建的三個主要位置:核心(傳統和云數據中心)、邊緣(由企業管理的基礎設施,如基站和分支機構)和終端 (電腦、智能手機和物聯網設備)。被創建、采集或是復制的數據集合稱為全球數據圈,并且全球數據圈還在經歷急劇擴張。為了滿足數據爆炸產生的存儲需求,IDC預計從2018年到2025 年,所有介質類型的存儲容量出貨量必須超過22ZB,其中近59%的容量來自HDD產業。
與全球動態相似,中國數據圈將受到來自物聯網設備信號、元數據、娛樂相關數據、云計算和邊緣計算增長的驅動。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設備在數據的創建位置處理并分析原始數據,以及建筑、橋梁、智慧城市等智能基礎設施利用邊緣設施和計算來賦能實時世界,在中國數據圈,邊緣創建和復制的數據所占比例幾乎翻了一番—— 占比將從數據總量13%增加到23%。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更智能的設備連接到各種網絡,企業和消費者都發現,為了快速、隨時隨地地訪問其數據,云的吸引力越來越大。據《數字化世界—從邊緣到核心》預測,到2020年,存儲在公有云中的數據將超過存儲在消費者設備中的數據,到2021年,存儲在公有云中的數據將超過存儲在傳統數據中心的數據,到2025年,49%的全球已存儲數據將在公有云環境中。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