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綜合癥太痛苦,人工智能有“良方”
面對精神萎靡的節后綜合癥患者,跟自我調節的“死方法”相比,人工智能似乎更為強大!
今年的最后一個節日——國慶節已經悄然走過。在這難得的7天長假內,我們經歷了堵車、景區“看人”等一系列情況,體驗上或許有點糟糕,但并不妨礙我們罹患“節后綜合癥”: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降低、神經性厭食、焦慮等等。
要怎樣才能擺脫這煩人的節后綜合癥?目前來看,治病的唯一“藥方”貌似只有自我調節這一個。不過,隨著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提升,我們也許可以看到治療“節后綜合癥”,并降低后遺癥影響的一個“良方”。
從起床到出門,人工智能一手操作
對于曾經日夜顛倒、睡覺睡到自然醒的節后綜合癥患者,他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準點起床”。這時,一個合格的陪護機器人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前一天晚上,通過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而擁有基本審美能力的機器人會將人們第二天的服裝準備好,節省時間、提高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到了第二天早晨,當鬧鐘響起,陪護機器人就會進房抱起睡夢中的患者,將之安置到洗手臺前,用自己的機械手臂幫助患者進行刷牙、洗臉等清潔工作。這時候,患者的意識也差不多到了清醒的狀態。
之后,清醒的患者被機器人抱回房自行換衣服、涂抹護膚品(化妝品),而陪護機器人則進入廚房,根據患者的口味準備開胃可口、營養豐富早餐,以確保具有神經性厭食癥狀的患者能夠充分補充能量。
當早飯搞定,陪護機器人回到臥室將患者抱到餐桌前,并細心地對患者進行“投喂”。而在吃飽喝足后,陪護機器人會將從清醒漸入萎靡的患者抱上無人駕駛汽車。由于無人駕駛汽車的系統內保存有家到公司的路線,因而哪怕患者在車內睡著了,無人車也可以將患者安全、平穩的送到公司停車場,并在掐著點、確保上班不遲到的情況下叫醒患者,以保證患者的睡眠,畢竟充足的睡眠是對一天工作的基本保障。
繼續“葛優躺”,讓人工智能代你工作
不管是平時還是節后,“準點起床”都是一個難題,只不過節后表現的更為嚴重而已。事實上,對于節后綜合癥患者而言,“起床”只是兩萬五千里長征的一個起點,工作才是那漫漫長途中出現的巍峨山巒、危險沼澤。
在工作中,患者需要一直坐在電腦前面敲擊鍵盤,或是為各個業務不停地跑上跑下,聽上去就覺得很累有木有?此時,搭載了各項前沿AI技術的助理機器人就成了那一根“救命稻草”。
運用語音識別技術和自然語言理解,助理機器人可以理解“葛優躺”患者的一切指令,從而準確的執行。此外,為了讓焦慮的患者放松心情,助理機器人會與患者進行聊天,間或夾雜一些笑話等令人愉悅的東西。
眾所周知,讓一個精神萎靡人看文件,看得人不僅會頭痛,而且更容易犯錯、工作效率極低,所以這時候看文件是萬萬不可的,此時,一個助理的存在就成了必然。運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和機器學習,助理機器人可以閱覽文件,并將其中的重點提取出來,再以簡潔的語言匯報給患者,在不需多費腦力的情況下,相信患者還是有能力進行判斷的。
此外,當需要傳達文件時,我們完全可以拋棄人工的方式,轉而采取一些小型無人機。讓無人機在室內飛行儼然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我們在辦公樓的每一層固定搭建幾個平臺,以方便無人機在大樓外面的文件傳遞工作。
一個絕對“一勞永逸”的方法
其實,以上場景有的已經在生活中成為了現實,然而,要想親身體驗還得等待一段時間,畢竟技術尚未成熟、政策尚未放行。另外,在“節后綜合癥”的治療,以上的方法還有一個缺陷,那就是一切的服務都是基于患者上班而開展的。不過,患者要想一勞永逸也不是沒辦法的,鎂客君給你指一條“明路”:
寫一張假條,上面注明自己生病,需要臥床靜養一段時間,然后操控著無人機讓其將假條送到你老板手中。最后,無人機給你帶來了一個結果——一份嚴詞厲色的辭退書。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