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手機廠商做移動VR真是不走心,也不走腎

巫盼 9年前 (2016-08-04)

無論是小米還是華為,他們在發布移動VR產品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從手機層面添加對移動VR的優化支持,顯得很不走心。

國內手機廠商做移動VR真是不走心,也不走腎

三星昨天發布了新一代Gear VR,雖然乍一看變化不大,但是三星很貼心的從一些小的細節處改善了佩戴的舒適度和VR體驗的沉浸感,比如按鍵的設置、外觀顏色以及套圈材質的改變。

但是反觀國內,無論是小米還是華為,他們發布移動VR產品都顯得很不走心!首先是小米最近套路玩的不要太深,從七月底開始預告發布VR新品,時隔四天才正式亮相,而一亮相就被網友吐槽是拉鏈式的“Cardboard”;除此之外,還記得要在七月發售的華為VR嗎?現在看來也是妥妥的跳票了。

國內手機廠商做移動VR真是不走心,也不走腎

移動VR的尷尬:手機不給力

目前,大部分移動VR頭顯都不符合VR硬件的三大行業標準,這當中除了移動頭顯本身的硬件問題,最主要原因就在于適配手機的不給力。

首先是手機屏幕,如果想要滿足低于20ms的延時以及90Hz以下的刷新率,最好選用OLED屏幕,然而縱觀已經推出VR產品的國內手機廠商,旗下幾乎沒有手機搭載的是OLED屏;再就是手機的散熱問題,今年的CJ雖然是PC VR的天下,但是也有一兩家VR公司帶來了移動VR產品,不過在體驗過程中,頭顯前面的手機一直處于異常的高溫中,熱的簡直辣眼睛。

國內手機廠商做移動VR真是不走心,也不走腎

除了表面上的屏幕和發熱的問題,在手機的系統層面,國產手機都沒有為移動VR做優化,和三星的Gear VR形成了巨大的差距。三星Gear VR在適配的幾款手機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以Note 4為例,Oculus為提高刷新率在手機內部加入了VR service的系統服務以及VR Framework。這些系統層面的優化只有手機廠商能做,但是國內手機廠商上都選擇性的忽視了這一塊。

小米華為怎么就不走心呢?

行業內認可手機廠商擁有做移動VR的先天優勢,他們可以從底層對手機的系統和硬件方面做優化,但是縱觀國內的廠商,卻很少有“身體踐行”的。

有心無力的小米

打了多年價格戰的小米,手機價格快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以OLED屏幕為例,它的成本要比一般的LED屏要高,而且現在擁有成熟的OLED屏生產線的主要是三星,在整個OLED屏手機市場沒有鋪開前,以小米的尿性,很少會去提高制作成本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國內手機廠商做移動VR真是不走心,也不走腎

對于小米來說,如果想要走心的開發移動VR產品,在技術上可能要和VR公司進行合作,從硬件到底層系統的優化,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和人力。這樣必然也會增加整個產品的成本,然而對于國內的消費者來說,并不一定愿意為其買單。以小米失敗的note產品系列為例,最終只能以不斷的降價促銷收尾。

所以小米宣傳造勢這么久,其實本意并不是為了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一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移動VR產品,他們只是先抱住VR的大腿,向行業以及消費者表個態,我們是走在行業的前端,是為了自己品牌形象玩的噱頭罷了。

華為志不在此?

作為現在國內手機廠商的大頭,華為的不走心可能和整個公司的商業布局相關。華為是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在國際電信領域里幾無敵手,而手機業務只是最近幾年才展開的業務,而且任正非對手機業也一直是很謹慎的。

國內手機廠商做移動VR真是不走心,也不走腎

手機硬件只是華為業務的冰山一角,從華為今年四月份公布的2015財年財報數據來看,雖然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在三大業務板塊中增長最快,但是營收和其運營商業務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華為作為一家全球化的通信科技公司,手機業務并不是華為的主業,而只是終端事業部門的一個新業務,考慮到整個公司的業務布局和全球戰略發展,他們沒必要在一個不成熟有風險的新技術上面隨意任性,投入太多。

華為和小米算是國內手機廠商的佼佼者,現在連他們的移動VR產品都做不好,更不用提手機銷量都上不去的友商們。在整個消費級別的VR市場還沒有開啟前,誰也無法預料之后的發展風向是如何。面對不確定的VR市場,手機廠商也不敢冒太大的風險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我們建議還是不要盲目跟風做低端移動VR,先穩扎穩打做好自己的手機產品再暢想未來的發展。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