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實體經濟,這兩位中科院院士有話說

韓平 7年前 (2018-03-28)

政府工作報告將“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列入實體經濟發展的第一位。

對電子信息行業而言,今年的兩會意義非凡。政府工作報告將“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列入實體經濟發展的第一位。這個消息不僅體現了2018年政府對科技創新和新經濟的重視,從中還可以發現電子科技產業發展的新風口。比如,新能源汽車以及與之發展密切相關的鋰離子電池產業就與其中的兩項密切相關,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即將于2018年4月9日~1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的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18),這次也實實在在地站到了風口之上。早在規劃之初,就將其中的兩個展館(7號館、8號館)用作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鋰電新能源的展示。同時,還籌備了“2018中國鋰電行業企業家峰會”、“第二屆中國消費電子先進電池技術論壇”兩場高級別行業活動。特別是鋰電行業企業家峰會,中國鋰電之父、著名材料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石墨烯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以及中國鋰電行業領軍企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李平;天津力神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秦興才等行業頂尖科學家和企業家均將到會,并發表精彩演講。陳立泉院士是國內最早倡導固態金屬鋰電池的研究和應用的學者,成會明院士主要針對石墨烯在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應用進行研究。這一次,他們不僅要在峰會上講述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更將對鋰電行業的未來走向發表獨特的見解。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加速增長,產量達到了79.4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53.8%,增速較上年加快2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量66.7萬輛,同比增長59.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量12.8萬輛,同比增長28.5%。

事關實體經濟,這兩位中科院院士有話說

數據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智庫,2018.3

圖1 2011-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和同比增速

回顧2017年,可以說國內所有汽車廠商都布局了新能源汽車,部分新成立的新能源車企產品也正式進入市場。從銷量看,北汽、比亞迪、上汽表現亮眼。2017年比亞迪銷售新能源汽車11.4萬輛,繼續位居全球及國內第一。北汽全年銷售純電動汽車10.3萬輛,同比增長98%,成為國內首家年產銷超過10萬輛的純電動車企,其EC系列2017年銷量達到7.8萬輛,同比增長1791%。上汽主打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4.4萬輛,位居國內第三,2017年6月入市的純電SUV榮威ERX 5全年銷量達到10436輛,一舉奪得年度純電SUV銷量冠軍。

在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下,鋰離子電池的產量也有了重大突破。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累計產量達到了111.2億只,首次突破百億,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1.3%,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態勢。

事關實體經濟,這兩位中科院院士有話說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賽迪智庫,2018.3

圖2 2010-2017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和同比增速

回顧消費電子市場,2017年我國消費電子終端產品小幅增長,全年手機產量18.9億只,同比增長2.2%,筆記本電腦1.7億臺,同比增長7.0%,平板電腦8628萬臺,同比增長4.4%。在此帶動下,我國消費類鋰離子電池穩步增長,主要向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等手機品牌供貨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天津力神等行業龍頭企業市場占比持續提升。

在新能源汽車持續快速增長帶動下,動力電池已經成為鋰離子電池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17年我國動力電池產量達到了44.5GWh,同比增長44%,除比亞迪之外,寧德時代(CATL)、沃特瑪、國軒高科等骨干企業動力電池的出貨量均超過了50%。而以欣旺達為代表的PACK企業在積極布局動力電池系統后收獲頗豐,2017年欣旺達營業收入增長超過70%。

2017年和2018年先后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均將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作為重要補貼指標,加大對采用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這使得我國動力電池結構顯著變化。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電池迅猛增長,2017年增速近150%,市場占比由2016年的23%提升至45%,打破了磷酸鐵鋰電池一家獨大的局面。寧德時代、天津力神、合肥國軒高科采用高鎳三元正極+硅碳負極,單體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了300Wh/kg,系統能量密度可以達到200-210 Wh/kg,較上年明顯提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國內動力電池骨干企業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逐步追趕上國際巨頭發展步伐。2017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前三位企業中有兩家來自中國。其中,CATL動力電池出貨量首次突破10GWh,基本與松下齊平,比亞迪位居第三。而沃特瑪、國軒高科動力電池出貨量超過三星,正在縮小與LG的差距。

2017年已為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望今明兩年的發展態勢,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向高能量密度電池傾斜,有望帶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持續快速增長,預計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突破100萬輛,這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里程碑,必將帶動我國動力電池骨干企業持續發展壯大,在加快國內動力電池行業洗牌的同時進一步改變全球市場競爭格局。

行業大發展的時機已經來臨,只有及時把握行業發展的脈搏才能實現新發展。距離“2018鋰離子電池行業企業家峰會”、“第二屆中國消費電子先進電池技術論壇”召開不足一個月,活動籌備期恰遇政府工作報告鮮明地提出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是必須重點發展的實體經濟,陳立泉、成會明兩位院士也非常興奮,他們已經做好為行業發展出謀劃策的準備。如果你不想錯過這場行業頂級專家的思想盛宴,那就趕緊先為自己先搶到一張峰會入場券。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