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讓人捉急:連路都走不穩,怎能號稱“仿人機器人”?

韓璐 9年前 (2016-08-06)

真正的人形機器人何時才能出現?

有一天,當我們坐到餐桌上,“機器人廚師”會邁著穩健的步伐給我們端上食物,一個人爬山時,機器人也陪著一起“爬”山,參加晚會沒有同伴時,穿著人類衣服的機器人與我們一起走紅毯、跳華爾茲……只是簡單的進行想象,就覺得這種場面十分帶感!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真讓人捉急:連路都走不穩,怎能號稱“仿人機器人”?

在當前,想讓機器人會“思考”的團隊有很多,而教機器人“雙腳走路”的卻很少,在后備資源如此匱乏之下,要想仿人類雙足機器人真正出世,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目前正在蹣跚學步的機器人

細細數來,目前開發仿人機器人的公司不在少數,但行走方式多以履帶、輪胎為主,真正研究雙足仿人機器人的公司真的不多。

真讓人捉急:連路都走不穩,怎能號稱“仿人機器人”?

近日,密歇根大學成功研發雙足機器人MARLO。其開發者之一博士生Xingye (Dennis) Da將兩種分別控制前后移動和側面運動的2D算法結合成一種導航算法,隨后他根據不同的步行速度和地面高度創建了15種不同的步態,從而令MARLO在無需特殊傳感器的情況下能在凹凸路面上平穩前行。

真讓人捉急:連路都走不穩,怎能號稱“仿人機器人”?

而在上個月,先進機械二足試驗機器人實驗室(AMBER)曾發布了一款“穿運動鞋走路的機器人”DURUS,該團隊拋棄扁平的大腳掌,而是將機器人的腳設計為人類一般的拱足,在穩定性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真讓人捉急:連路都走不穩,怎能號稱“仿人機器人”?

不過,要問雙足機器人哪家弄的最好,還要數ATLAS的團隊波士頓動力。ATLAS除了外形接近人類之外,其行動力也是不錯的,比如在雪地上行走、被推倒后站起來等等。但是,它離真正的仿人機器人還是有一點距離的,更何況是普及呢?

機器人的基本行動力依靠什么?

第一個就是穩定性。我們可以發現,至今露相的雙足機器人中,除了1.75m的ATLAS外,多是只有下半身,哪怕有了上半身,其整體身高也達不到一個成年人的高度,而造成這些的原因就是穩定性的不足,這個原理相信大家都能夠了解。要想達到穩定性,除了物理上的材料選擇、重心固定等設計,還需要計算機算法的協助,就如上文所講的雙足機器人MARLO。

 

真讓人捉急:連路都走不穩,怎能號稱“仿人機器人”?

其次就是靈活性。以ATLAS為例,在外形以及穩定性上,它已然差不多達到了人們理想中的形態,但在靈活性上還稍有欠缺。在其宣傳視頻中,我們可以看見,在有人推倒它的時候,它無法逃避倒地的命運,而在搬運貨物的時候,它的動作也帶有“機器人式”的僵硬。如果具有靈活性,ATLAS將可以躲避他人的攻擊,動作也會顯得更為一氣呵成。而要做到靈活性,所需要的不僅僅是關節零件的問題,還需要機器視覺與機器學習的結合,以及信息傳輸的高速。

最后則是能源。機器人猶如汽車,縱使內外結構、部件全部到位,沒有汽油,也只是一堆廢銅爛鐵。機器人的行走是需要很大能源支持的,因而為了提高機器人的行動力,脫離能源供給線、降低能源消耗就成了一個需要得到重視的問題。

仿人機器人是市場“香餑餑”

如今,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用于工業、醫療、餐飲等多個領域,比如工業領域,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1-5月份中國市場規模以上工業機器人新增36142臺,同比增長25.8%,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預計,2016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有望突破9萬臺,銷量全球占比達到30%,保有量將有望超越日本,成為機器人保有量最大的國家。

真讓人捉急:連路都走不穩,怎能號稱“仿人機器人”?

在這些機器人中,仿人類雙足機器人可謂是少之又少。然而,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比起這些機器人,雙足機器人顯然更具優勢和市場前景。在擁有穩定性與靈活性的基礎上,其移動范圍和肢體動作能夠更為靈活,足以做一些更為復雜、難度系數更高的工作,就像一些具有放射性、危險系數高以及工作環境對人體有害的簡單工種。而在家庭服務中,雙足機器人的外在形象也會為其加分,再加上強大的行動力,或許更容易受人類歡迎。

當前行動力比“思想”更重要

此外,自人工智能一戰成名,越來越多的團隊加入人工智能大軍,相對于“思想”方面的頻出研究成果,“行動力”的研究真的是少得可憐。

真讓人捉急:連路都走不穩,怎能號稱“仿人機器人”?

人工智能的研究目的都是為了幫助人類,提高社會的發展速度,然而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是依靠體力討生活,比如說在國家經濟中占了很大一塊的服務業,作為最有可能被自動化的領域,“行動力”顯然比“思想”更吃香,而且人們對生物神經都沒有研究透徹,何談機器人“思想”的研究,那必將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兩兩相比之下,“行動力”的研究前景更為光明。

而且,由于人工智能的大腦愈加先進,霍金、馬斯克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第三次世界大戰——人機大戰的爆發。鑒于此,說句可能無厘頭的話,既然如此擔心機器人會在擁有思想之后反攻人類,何不先重點研究行動力,開發那些沒有思想的機器人。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