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出發,看2016年人工智能產業的變與不變

韓璐 9年前 (2017-01-22)

根據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我們看到了在過去的一年里,各人工智能細分領域都或多或少的發生了些微的變化,這些變化之中又包含著什么?

在2016年,一場由AlphaGo發起的人機大戰引爆了人工智能領域。人們真正接觸到人工智能技術多是在2016年,但是,在此之前,這個行業就已經潛伏多年了。根據CB Insights統計,僅僅是人工初創企業,其數量也已經從2011年的70家發展到了2015年的400多家,增長近六倍。從這個數值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人工智能領域對于玩家的吸引力之大。

此外,在Venture Scanner2016年發布的人工智能企業融資報告中顯示,截至2016年11月,相比于Q1時期擁有48億美元總融資金額的957家人工智能企業,Q4的統計中,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和總融資金額已經分別增加到了1485家和89億美元。在短短9個月的時間,增長幅度分別達到了55%和85%,可以說,在2016年,人工智能領域的活躍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另外,除了數量和融資金額的變化,在Venture Scanner劃分的細分領域內,人工智能產業也發生了一些變與不變。

從數據出發,看2016年人工智能產業的變與不變

機器學習兩頭領先,依舊占領主流位置

在機器學習(應用)領域中,企業主要是將計算機算法相關的技術應用到實際案例中,包括各種通過機器學習或者深度學習來進行信息整合。根據Q1的人工智能產業報告中,機器學習(應用)領域共有260家公司,占有著產業圖譜27%的份額,經過9個月的發展后,該領域的玩家增長到436家,漲幅高達67.7%,所占份額也有了2%的微弱增長。

從數據出發,看2016年人工智能產業的變與不變

Venture Scanner 2016年Q1人工智能報告:人工智能領域的風險投資

從數據出發,看2016年人工智能產業的變與不變

Venture Scanner 2016年Q4人工智能報告:人工智能領域的風險投資

另外,在風險投資總金額中,不管是Q1還是Q4,機器學習(應用)更是甩開了第二名的自然語言處理一大截,理所當然的榮登“第一”寶座。

相對于機器學習(應用),雖然機器學習(平臺)的成績不算拔尖,但好歹也在前5名以內,企業和融資活躍度還是相當可觀的。從整體情況來看,在人工智能產業中,作為技術的“奠基石”,企業和VC機構對于機器學習還是相當看重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企業數量和融資金額的增長,在平均融資額上,機器學習的漲幅并不是太多,比如應用層面就只達到了7.4%的增長。對此,我們是不是可以猜測這是另一種資本寒冬的體現?當然,或許也有同類型企業太多,所以投資有些疲軟等原因的存在。

從數據出發,看2016年人工智能產業的變與不變

計算機視覺領銜,入局玩家漲幅第一

據統計,目前主攻計算機視覺的企業共有342家,占據了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的23%,雖然這個數值還比不上機器學習(應用)的份額,但是,在企業數量的增長幅度上,計算機視覺憑借81%的增長幅度完勝機器學習機器學習的60.8%,尤其是計算機視覺的應用領域,以112%的增長幅度傲視所有的細分領域,近乎企業數量增長67.7%的機器學習(應用)的兩倍。

在2016年,計算機視覺算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大熱門技術,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更是被應用到了多個產品和領域之中,成為了最先實現商業化的人工智能技術之一。

其實,計算機視覺的此種狀況此前還是可以預見的。在機器學習領域的推動之下,計算機視覺技術也必然得到良好的發展,而與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情景感知計算等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相比,不管是研發難度和社會需求,計算機視覺在這兩方面還是比較有利的。

從數據出發,看2016年人工智能產業的變與不變

論商業化進程,五大領域最受關注

根據Venture Scanner的報告,在過去的一年里,若是對各行業的融資總金額進行排名的話,前五名分別為機器學習(36億美元)、計算機視覺(14.43億美元)、智能機器人(11億美元)、自然語言處理(11億美元)和手勢控制(6.3億美元)。

當前,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智能機器人的商業化情況已經相當不錯了,至于自然語言處理和手勢控制,也都有著被關注的理由。對于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從CES 2017展會上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趨勢就可看出一二,在人機自然交互模塊中,“理解”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吳恩達所說的2017年發展趨勢“對話式電腦”的關鍵之一,由此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在手勢控制,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都是它的主要戰場,尤其是后者,要想在場景中獲得極佳的體驗效果,手勢控制部分必然要做好。

從數據出發,看2016年人工智能產業的變與不變

根據融資金額,我們可以看見投資者對于這些產業的看好。作為資本家,他們最看重的就是利益,而當他們對某種技術或領域進行投資之時,往往都能被看作一種商業化的風向指標。此外,在產品商業化進程中,資金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是沒有資金的支持,企業的產品研發和推廣都將難以為繼,商業化道路更是難上加難。

當然,若只是以融資金額為參照數據的標準,這的確是有點草率了。不過,依據報告中的相關數據,比如現有公司規模和公司數量增長幅度來看,這五大領域的看頭還是很足的。

從數據出發,看2016年人工智能產業的變與不變

結語

在2016年的這些數據上來看,人工智能產業的整體發展態勢可謂相當不錯,其細分領域的發展可以說是一環扣這一環。舉個例子,機器學習算法的完善就推動著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技術的發展,從而推動商業化進程,而這些技術的組合形式則推動機器人等硬件產品的發展。最后,機器人又拉著計算機視覺等技術來催促機器學習算法的繼續完善,繼而形成了現在的人工智能大生態。

從整體情況來看,人工智能正在受到越來越多業內外人士的關注。不過,在蓬勃發展的同時,各人工智能企業也需冷靜對待、穩步前進,從用戶的需求和體驗建議出發,腳踏實地的服務于消費者,而不是罔顧社會需要自行打造“理想化”產品,相信這最后導致的結局并不是人們所希望看到的。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