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AI只能幫景區刷臉買票?其實它的用處還有很多
針對越來越不受歡迎的國內景區,人工智能有啥妙招?
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雖然與真正的含義不同,但這句話已經成為了揚州三月景美的一個象征詩詞。不過,在陽春三月里,不僅僅是揚州,隨著春風和煦的天氣以及萬物復蘇的景象,全國各地的旅游景區都將迎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
在這浪潮的背后,基于以前的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對那時的場景做一個預測,比如抱著看景的心卻是去看人的“盛景”。對此,作為主體之一的景區,在管理上,它將面臨各種壓力,像安全管理、生態保護等等。如此一來,在智能化愈加趨近的時代,以景區管理為例,它將如何利用智能進行進化?
買票、檢票太麻煩?不如一起“刷臉”
想必不管是跟團游,還是自助游,對于排隊買票和檢票這事兒,九成以上的人都會進行吐槽,尤其是適逢節假日、人擠人高峰期之時。自助游的需要排隊買票或是取票、跟團游的倒是好一點,畢竟旅游公司都會跟景區協調好,不需花費多長時間,然而,逃過了這一回,后面還有“排隊檢票”這一座大山。
一般情況下,景區營業的時間不會超過12個小時,而游客們也不會在一個景區逗留多長時間,然而,在人多的情況下,僅僅是排隊買票、取票就要花去很多時間,這無疑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對此,利用當前的人臉識別技術,然后再加一些附屬功能,這個問題或許可以解決。
當下,依靠背后的支付屬性,支付寶已經退出了刷臉支付功能。以此類推,景區或許可以和支付寶等這一類公司進行合作,推出“刷臉購票”等功能。不過,這里面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除開已有記錄的團隊游之外,對于自助游的群眾,面對一家人,系統如何知曉在某一個賬戶中扣除幾個人的費用?對此問題,目前似乎并沒有什么完美的拮據措施,或許景區需要為結伴出行的自助游單獨辟出一個通道,或是撤銷線下、全面實行線上購票,以便獲得相關信息,讓人臉識別系統只負責“檢票”這一流程。
基于大數據,打造特色景區,合理規劃游客流量
目前,為了盈利的目的,多數運營方不顧景區本身的承受壓力,盲目隨意擴展旅游人數,從而造成人擠人現象和生態破壞的悲哀。對此現象,在門票經濟之下,雖然運營方獲得了不少的收益,但這些都是以犧牲生態環境和游客口碑度的代價而換得的,從本質上來講,這種經營理念并不值得借鑒。
在智能化時代,數據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利用數據,景區可以推測出每一天可承受的游客數量,依據數據的推測,景區在管理上也可以變得更為靈活一些。利用大數據,在推測出每一天的承載量之后,借助于一個全國景區實施概況的APP,游客將可以看見門票的銷售情況,包括剩余張數以及排隊人數等等,從而更為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而不是最后“空歡喜”一場。另外,借助于大數據,景區內的商店、游樂設施等等也可以根據人數來進行相關調整。
此外,“同質化”已經成為了多數景區的一個通病,也成為了阻礙旅游業以及景區發展的一個因素所在。眾所周知,每一個城市應該都有自己的歷史和特色,除了特殊情況之外,景區都是以這些因素來進行設置和打造的。面對此等困境,借由大數據分析,景區可以獲悉游客在景區內的需求、對于景區的的建議等等,再結合以當地城市的特色,從而獲得一份完整、全面的總結建議報告,以對景區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在保證客流量的同時留住游客的心。
組建機器人大軍,協力保護景區生態
與此同時,游客破壞生態環境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后者恢復的速度,繼而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比如因生態環境破壞而引起的客流量銳減等等。針對這個問題,景區或許可以“雇傭”一些機器人,組成一個“機器人大軍”。
屆時,在主要景點附近巡邏的它們將警告人們的某些行為,繼而向正確的方向引導,如若游客繼續作案,機器人或許可以采取相關措施,粗暴的有武力對抗,溫柔的比如上傳旅游黑名單等等。并且,除了警示游客,利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相關技術,機器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擔任“導游”和“救護員”的職責,進一步加強對游客的安全保障。而在另外的某些時段,機器人也可以通過拾取垃圾等指令來起到一定的保護景區生態環境的作用。
當下,人們對于國內旅游得熱衷度漸漸下降,轉而投入了出國游的懷抱,這其中不妨存在景區經營管理不善、國內旅游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對此,景區的改變和完善已然迫在眉睫。
隨著智能化時代漸漸逼近,幾乎所有行業都在試圖搭上“人工智能”這輛列車,而不管是主動還是被迫接受命運,作為國家收入主要支柱之一的旅游服務業又怎能錯過這一次機會?當然了,沒有知名度等于一切都是空話,所以,景區的第一步就是利用大數據進行品牌宣傳,就像百度基于“觀影用戶畫像”的數據以助力電影的宣傳。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