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與中科院聯手打造《機智過人》,遇見正在發生的未來!
作為國內首檔聚焦人工智能的科普節目,《機智過人》旨在成為創新接力賽程中的加速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8月2日,由中央電視臺和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共同主辦、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長江文化聯合制作的大型科學挑戰類節目《機智過人》在節目錄制現場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副總監張國飛,北京長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周泳,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深圳先進院認知中心主任張建偉,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郁,以及來自科學界、媒體界和社會界等多領域名人組成的人機大戰見證者,其中包括世界圍棋史上最年輕的四冠王柯潔、中科院北斗導航系統研究員徐穎、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光學博士米磊、央視主持人撒貝寧和影視演員江一燕、全美職業籃球聯賽巨星林書豪、羽毛球國手鮑春來等出席發布會。
這檔體現“科技改變生活,創新引領未來”的節目,將于8月底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晚間黃金時間段首播。節目以人工智能為切入點,通過“人機比拼”這一充滿懸念和趣味的方式來普及前沿科技知識,讓觀眾全面了解我國頂尖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充分感受科技給生活和未來帶來的影響。
《機智過人》通過體驗式的互動喚醒人們的科技好奇心,用最頂尖的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展現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它在探求人與AI能力邊界的同時,也探索了兩者之間的關系。
展現“四大亮點”,集結“四個特性”
《機智過人》主打“四大亮點”:科學大咖傾情助陣、“最強人類”悉數登場、頂尖AI各出奇招、原創舞美奪人眼球。
借助中國科學院“國家科技隊”的人才智庫優勢組建“科學智囊團”,以“最強人類”對決頂尖人工智能科技成果的趣味形式,向社會公眾展現人工智能前沿發展動態,有機融合了科學性、嚴謹性、趣味性和權威性等“四個特性”,讓觀眾在看節目的過程中既長知識,又添樂趣。
節目制片人張越說,為了貫徹節目的科學性,《機智過人》從調研、立項、項目征集都經過了專業科學團隊的嚴密論證。2016年,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和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就《機智過人》項目創意進行了長達6個月的國內調研,走遍上海、西安、武漢、深圳等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廣泛征集來自國內最頂尖的研究院所、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項目,并經過“科學智囊團”的專業評判,篩選出最頂級的人工智能技術項目。
此外,趣味性也是節目的一大亮點之一。節目采用“人機大戰”的呈現方式,用人類的能力來注解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節目中,有人類智慧與人工智能的正面比拼,還有人類能力對科學技術的直接檢驗,全方位展示人與人工智能在“比拼和比較”中的戲劇性與差異性。
為了保障項目比拼的權威性,節目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等對人工智能項目進行深度解讀,并請青年科學家代表徐穎普及科學常識;同時,節目還傾力打造“最強人類”陣營,上演人類智慧與人工智能的“強強對話”。
發布會上節目組還透露,懸浮的觀眾坐席等舞美設計搭建呈現出科技感和未來感,中國原創的舞美團隊力求將《機智過人》打造成為中國電視史上的舞美符號。
機智過人,還是技不如人?
林書豪和通過識別系統利用傳感器控制的機械臂,誰是投籃命中率更高的“三分王”?裝了“大腦”的無人機,能否躲過鮑春來的扣殺?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對陣模糊人臉識別云從,誰更精準?玩漂移,世界特級賽車手韓岳能否快過智行者無人車?
從中國國家級科研院所、國內外頂級科技企業和中國優質科技創新企業篩選出的近30項代表了人工智能領域最高水準的項目,將在節目中一一亮相,在模仿和替代人類的肢體運動能力、認知感官能力、思維判斷能力三個方面接受“最強人類”的檢驗。
每一項對決是“技不如人”還是“機智過人”?答案將在節目現場逐一揭曉。
節目現場的機智見證團將會體驗這些技術的真實效果,提出自己的疑問,最終給出該項目將會“機智過人”或者“技不如人”的預測。
微軟帶來了推出過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的“少女詩人”小冰,研發者表示,賦予小冰創作能力的意義在于她能大幅度降低全體人類創作的門檻;同為寫詩機器人,清華大學團隊帶來的“九歌”利用深度學習、語義捕捉、人工循環神經網絡實現寫詩,探尋AI在文學創作能力的邊界和可能;科大訊飛帶來的聲音模擬機器人小曼,跨越了語言和文字的障礙,輔助人快速理解;螞蟻金服的多重生物識別技術,能夠防范各種照片、視頻和三維人臉模擬軟件偽造攻擊;中國移動咪咕公司推出的咪咕靈犀,是可以陪伴用戶不斷創造成長樂趣的智能伙伴。
在最后集結全球最頂尖人工智能的AI盛典上,中央電視臺和中科院將聯合頒發“機智先鋒”大獎。所有勝出的人工智能項目,都將有機會問鼎年度大獎。
科技工作者領銜,各界大咖接力傳播科學精神
“在未來,我相信,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會不斷帶來許多驚喜,甚至創造新的重要行業,比如無人駕駛,我們一定要把握機會,積極參與這個全新的知識革命。”姚期智院士在《機智過人》宣傳片中說道。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圖靈獎得主,在這檔節目實現了自己的綜藝首秀。
“在經歷過若干個低谷之后,我們再一次迎來了人工智能研究的熱潮,不過,機器人的發展,尤其是機器人智能認知的發展,仍是一道世紀難題。”張建偉如是說,他將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現身機智見證團。
從事北斗相關研究工作十余年,是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建院以來最年輕的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徐穎,被譽為“北斗女神”,在《機智過人》中,她以“普及科學常識的青年學者”的定位躋身機智見證團。
除了科技工作者以外,世界圍棋史上最年輕的四冠王、與阿爾法圍棋(AlphaGo)進行過人機大戰的柯潔也將成為機智見證團的一員。
知名文學家、藝術家、硬筆書法家將在現場作為檢驗項目出題人,為人工智能與最強人類檢驗員給出具體的比拼題目。
最強人類檢驗員團隊更是看點滿滿。除了林書豪、鮑春來以外,中央電視臺知名主持人趙忠祥、在"章瑩穎失蹤案"中手繪嫌犯畫像配合FBI破案的山東省公安廳首席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等都將代表人類挑戰人工智能。
作為國內首檔聚焦人工智能的科普節目,《機智過人》旨在成為創新接力賽程中的加速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鼓勵創新創業、提升全民科學素養、釋放全民的創新智慧,并最終激發全民的創新力量。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