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數字經濟產業大會于常州落幕,加速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當前,京東云已經與常州天寧區達成合作,助力傳統制造業與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
5月23日,江蘇數字經濟產業創新大會在常州舉行。此次大會由江蘇省經信委指導,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政府、京東云、中國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攜手舉辦,旨在推進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
助力企業上云,加快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
針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信息服務業處調研員楊志鋒在大會現場指出,我們需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動企業上云,全面提升云計算產業實力;二是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釋放數字經濟發展活力;三是聚焦工業互聯網建設,推動制造業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圖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信息服務業處調研員楊志鋒
以常州天寧區政府與京東云的合作為例。
作為此次大會的主角之一,京東云事業部副總裁劉佩云在致辭中表示:“今年,京東云將繼續落實技術賦能,將常州市特色產業資源優勢與京東云技術經驗優勢有機結合,助力江蘇傳統制造業抓住數字經濟新機遇,加速產業創新成果落地,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圖 |京東云事業部副總裁劉佩云
具體操作上,京東云主要干三件事,分別是系統上云、業務上線、產品上京東。
“第一部分系統上云,就是很多大廠商在做的事情,通過數字化技術幫工廠拿到生產數據等;第二部分業務上線,就是希望通過整個互聯網模式,把內部系統和營銷系統、和供應商管理系統、采購系統能夠打通,最后變成一個整體;第三部分產品上京東,就是我們從京東平臺做的事情,前面兩部分如果做好的話。”京東云事業部產業孵化總經理劉向鋒表示。“我們把這三件事情放在一起做,整個工廠環境智能化、業務在線化,再加上產品在京東的這種改變,三件事情我們形成一個方案來做,就是企業上云。”
圖 | 天寧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倪云澤(左)與京東云事業部產業孵化總經理劉向鋒(右)
數字經濟下推動產業與技術緊密結合,但“工業設計”也不能被忽視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這些都是數字經濟的體現和實現手段。
“在2012、2013年的時候,人工智能等技術是偏冷門的,如今,市場對技術的認可度比之前強烈得多。”聯想之星投資董事高天垚在圓桌論壇中指出。
圖 | 從左向右:臻云創投合伙人祝曉成、江蘇中科院智能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馬炘、聯想之星投資董事高天垚、深創投投資總監田相齡、鎂伽機器人創始人黃瑜清
以智能制造為例,這是工業4.0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著重強調發展的一個產業重點,而人工智能在其中的比重也是越來越大。
大會現場,基于制造業的機器人需求量,江蘇中科院智能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馬炘向我們展示了機器人在制造業的現狀。他將之稱作是一個“萬億產業”。
圖 |江蘇中科院智能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馬炘
其表示,當前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業對機器人的需求量很高,已呈現“紅?;?rdquo;,具備技術密集度高、一次性投入大、實施周期場等特征。與此相對的,機器人在基礎制造業還是一個“藍海市場”——產業覆蓋面廣、單個需求量低,多以“低成本自動化”的形式呈現,具備低成本、高可靠、傻瓜化、快速、個性化等特性。
可以看見,在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中,智能制造與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形成了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
不過,在技術之外,針對工業4.0,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西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所長余隋懷教授也在現場著重強調了“工業設計”的重要性,稱其是市場競爭的核心。
圖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西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所長余隋懷
他強調,技術與設計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譬如大數據,其有助于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物聯網技術可以更好地增強智能化的用戶體驗等等。但是,反過來講,一個好的設計才能創造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創新產品,助力技術實現更快、更好的落地。
最后
在大會現場,我們也見證了中國產業互聯網聯盟個性化定制專委會、互聯網+新經濟產業園、京東云創新空間(常州)的揭牌儀式。
圖 |京東云創新空間(常州)揭牌儀式
此外,下午大會還舉行了人工智能及產品眾籌的項目路演,現場展開了數十家創新項目的路演,覆蓋深度學習、機器人、AI芯片等多個細分領域。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