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年微星計劃”發布,教育共享衛星新模式落地
由九天微星負責開發的第二代立方體納衛星套件,也伴隨“航天與太空+STEAM教育”系列課程一同亮相。
4月23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中國少年微星計劃”發布,舉行了“少年星發射簽約儀式暨‘航天與太空+STEAM教育’新思維發布會”,發布會在中國宋慶齡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舉行。
據介紹,首顆由全國中小學生共同創意、設計并動手組裝的立方體衛星“少年星”,計劃于今年8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進入太空,并將按照教育共享衛星的模式,直接提供給全國中小學校用于航天與太空特色的STEAM教育。
全國所有的中小學和青少年教育機構,均可加入“中國少年微星計劃”,共享少年星的相關功能。與傳統的科普課程設置不同,“航天與太空+STEAM教育”系列課程,不僅遵循STEAM教育理念,強調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更將航天科技天然的系統工程屬性發揮出來,有利于中小學數、理、化、天、地、生等多學科的融合理解與應用實踐。
由九天微星負責開發的第二代立方體納衛星套件,也伴隨“航天與太空+STEAM教育”系列課程一同亮相。新的教學套件無論在外觀、性能還是可擴展性方面,相對第一代套件都有了極大的提升,與真衛星相似度達到了95%。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國內與真星相似度最高的衛星教學套件,對校園太空科普工作將起到助力作用。
據少年星技術負責人、九天微星衛星總師劉麗坤博士介紹,少年星的升級改造進展順利,在原型星的基礎上,將增加一個專門的太空實驗艙,以期更好地實現同學們的太空創意和夢想。未來,這個標準化的太空實驗艙,也將成為衛星教育套件的組成部分,豐富“航天與太空+STEAM教育”的課程內容。此外,前期參與“中國少年微星計劃”的同學,均可向組委會申請參與少年星后續測試環節的學習和實踐。
成立于2015年6月的九天微星,專注于微小衛星創新應用與星座運營,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個人衛星”、“共享衛星”的理念,以“科技創新+互聯網思維”驅動商業航天模式新變革。公司致力于拓寬衛星產業應用領域,迅速貫通商業航天產業鏈,將成熟的衛星技術、產品從小眾推向大眾,實現第一個商業化運營與盈利的小衛星星座,做中國星際大航海時代的先行者。
九天微星聯合創始人彭媛媛認為,衛星作為一種社會發展稀缺資源,一般都是以國家擁有應用于某一個領域,不要說是一個人,就算是一個企業想擁有一顆衛星服務于自身也是望塵莫及。
為確保教育共享衛星相關功能順利實現,組委會當天同步啟動了“少年星測控主站”建設,并與北京市第57中學、西城區育翔小學、安徽太和縣第三中學、東莞市科技館等多所學校和科普教育機構達成合作,落地“少年星校園測控分站”。
主辦方表示,“中國少年微星計劃”取得了豐富的階段性成果,不僅誕生了“教育共享衛星”的共享新模式,還發展出“航天與太空+STEAM教育”的教育新理念,為了繼續深化中國夢教育,鼓勵和服務更多的青少年勇攀科技高峰,“中國少年微星計劃”將成為可持續的、常態化的校園項目,惠及更多的中小學生,為實現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持續貢獻力量。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