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余溫尚在,盤點科技圈內上演過的那些“反腐大戲”
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
年度大戲《人民的名義》剛播完不久,在科技圈,一場以某兩個共享出行品牌為中心的“反腐大戲”正式上演。對此,鎂客君只能感嘆,這個爆料時機選的真真是極好的。
目前,關于內部貪腐的問題,兩家品牌都給出了或細查、或追究的回應,也對網上的消息進行了“公關處理”,不過,這并沒有妨礙吃瓜群眾對于“公司內部貪腐”這一問題的激情參與。與此同時,借這一由頭,我們不禁想起了一些人、一些職位……
危險的職位——百度三位副總裁因“腐敗”下馬
王湛,元老級人物,2000年就加入百度,E-staff成員,2016年4月郵件通告他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規范,損失百度利益被辭退。
李明遠,最年輕的副總裁,2004年加入百度,一度被坊間傳聞是李彥宏的接班人,E-staff成員,2016年11月郵件通告查實他有經濟問題,自動引咎辭職。
曾良,2013年加入百度負責大客戶部業務,2015年負責百度糯米業務,2017年3月郵件通告他利用職務便利,違反公司職業道德,構成嚴重違紀。百度決定解除曾良的勞動合同,并對涉事代理商進行處理。
殺雞卻沒能夠儆猴——阿里巴巴斬大將殺嘍啰
2010年,公司清理了約0.8%逾千名涉嫌欺詐的“中國供應商”客戶,公司CEO衛哲、COO李旭輝因此引咎辭職。
2012年,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聚劃算總經理閻利珉被警方帶走,后被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年。
2016年12月,因貪污受賄,阿里影業副總裁、淘票票總經理孔奇被警方帶走,成為阿里影業第二位因涉嫌賄賂被抓的高層。
自我審查——“騰訊高壓線”事件
2014年7月,公司一名員工收受西安一家代理商賄賂。2015年3月,一名員工收受賄賂以違規為外部用戶解封QQ號碼。最終兩名員工被解除勞動關系,并被移送公安處理。
2014年12月,一名員工參股外部公司并擔任該公司商務總監一職,另有一名總監在職期間,持股兩家與騰訊有合作關系或競爭關系的公司且未申報。該兩名員工以解除勞動關系作為處理。
2015年,因在騰訊任職期間涉嫌貪污受賄,時任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影業執行董事劉春寧以及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戰略合作及內容版權部總經理岳雨被警方帶走。據小道消息傳播,劉岳事件系騰訊的報復行為。
暴力反腐——京東雙十一前內部大清洗
2106年10月份,在雙十一的前夕,針對內部貪腐情況,劉強東來了一次簡單粗暴的“大清洗”。在自行調查確證屬實后,首次披露腐敗行為,以實名通告的方式將10多名員工的違規行為公布于官網(以下選取部分案例):
京東商城服飾家居事業部奢侈品部總監欒霽,利用職務便利,安排其家屬實際控制的公司與其管理的部門合作違規獲利,同時還涉嫌收受其他供應商的商業賄賂。
京東商城消費品事業部POP運營崗周朝陽與生鮮事業部POP運營崗石利峰利用職務便利,收受商家商業賄賂,幫助商家違規作廢促銷繳費單,并違規幫助商家上線促銷活動。
京東商城服飾家居事業部汽車用品采銷部電子電器組負責人陳光及其下屬張曉揚、曾鵬翔利用職務便利,向商家索要現金、禮品等賄賂,及接受商家宴請、住宿、娛樂活動等。
京東商城微信手Q業務部服飾運營崗曾向浩利用職務便利,通過第三方外部人員收受多個商家賄賂,并給予行賄商家促銷資源傾斜,違規幫助商家上線促銷活動。
京東商城消費品事業部酒水產品經理王亮利用職務便利,通過虛假操作,違規獲取公司促銷活動獎品,占為己有。
對于這些人員的處理,欒霽、周朝陽、石利峰被辭退,并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移送公安處理。余下人員均被辭退,并被要求退回不當獲利。
暗度陳倉——前bilibili員工半路“劫財”
前bilibili游戲運營負責人高楠楠,涉嫌職務犯罪,伙同丈夫以及親屬開辦公司進行利益輸送,涉及金額超過100萬元,已移交警方處理。
人性是相通的——外企也難逃“腐敗”魔爪
當然,不僅僅是國內,《人民的名義》在國外同樣引起諸多關注,被比作中國版的《紙牌屋》。而在這之中,國外的科技企業曾經也攤上不少事兒……
比如說蘋果,在2010年,其全球供應經理保羅·辛·迪瓦恩(PaulShinDevine)因匯款欺詐、洗錢及非法金錢交易,同時遭到美國聯邦法庭和蘋果公司的起訴。
再比如韓國游戲公司NCsoft,其旗下三名雇員將部分《Project Hon》游戲的開發內容外包給與之有親密個人關系的公司(主要進行游戲畫面的開發),進而從中盜取項目開發款。
最后
從這些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BAT等巨頭企業,還是某些初創企業,有史以來的一個定律都幾乎是不變的:討好對象的第一要素不看權利的大小,而是手中掌握資源的重要性。
其次,從整體上來看,雖然“倫理道德”是這些人沒能夠抵住誘惑的本質,但從另一層面來講,BAT等大公司的體系架構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而對于那些初創公司而言,規模擴大速度過快導致的管理不善則是癥結所在,比如近期以來頻頻獲得融資、估值愈加增加的某些共享出行品牌。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