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中國被滴滴收購,是甘心認輸還是志不在此?
與其花巨資來補貼中國市場與滴滴競爭,不如投入更多精力發展無人駕駛。而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只要滴滴在中國發展的好,Uber也不吃虧。
鬧騰了這么久的滴滴Uber中國合并案,昨天終于得到證實,滴滴將收購Uber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在中國大陸的全部資產,同時兩家公司將交叉持股。雙方創始人將成為各自董事會的一員。
這場從前年開始,不斷火熱化、戲劇化的戰爭看似終于告一段落了。
Uber想擺脫Google地圖?
在這場合并大戲的同時,多家外媒報道,Uber將投資5億美元打造自有地圖項目,意在擺脫一直以來對Google地圖的依賴。
這兩個事件的同時發生不免讓人產生聯想,Uber在中國放棄主動權是資本操作的無奈之舉,還是有深遠打算的有意為之?
補貼和融資大戰沒有贏家
在今年3月博鰲論壇上,Kalanick曾公開表示:“我們必須要適應中國的行業競爭形勢,比如:補貼大戰。補貼不是Uber發明的,我們必須像一家中國公司那樣去競爭、去運作。”
當時的Uber還是信誓旦旦要與滴滴大戰一場。
之后滴滴和Uber都開始了瘋狂的融資和補貼,今年5月滴滴獲得蘋果的10億美元戰略投資,6月獲得招商銀行的25億美元債務融資。而Uber也不甘示弱,在今年6月確認獲得了來自沙特公共投資基金總價35億美元的最新投資,估值達到625億美元。
另一方面,Uber在中國2015年一年燒了超過10億美元。滴滴每周補貼給司機7000萬至8000萬美元,以此計算一年就是大約40億美元。
根據行業第三方機構報告顯示,2016年第1季度,滴滴專車、Uber和神州專車分別以85.6%、15.4%和10.7%的比例占據中國專車服務活躍用戶覆蓋率的前三名,滴滴專車以400個城市位列專車服務城市覆蓋數首名,而Uber僅僅覆蓋了37個城市。
這意味著如果Uber想繼續打開中國市場,不可避免將要投入更多補貼資金。
Uber進軍無人駕駛汽車領域
而另一方面,Uber一直在關注無人駕駛汽車這個新興領域,此次投資地圖項目,即意在為無人駕駛鋪平道路。
反觀這個行業,絕大部分正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發力的公司均在展開街景繪圖工作。Google和蘋果已經擁有了他們自己的地圖,特斯拉為提高自動駕駛系統性能也在開發地圖。去年Uber曾試圖收購諾基亞的地圖軟件,結果被德國汽車制造商搶占先機,可見地圖對汽車廠商的重要性。
為了搭建自己的地圖系統,2015年初,Uber從卡耐基梅隆大學一次性挖走40個工程師和機器人專家。之后又收購了地圖軟件公司deCarta, 并購買微軟的繪圖技術以減少對Google和蘋果的依賴。
總結:
根據國際著名調研機構IHS報告,使用智能駕駛系統的汽車數量將從2015年的700萬增加到2025年的12.2億,按照這股“無人駕駛”熱的發展,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提升,在不久的將來,無人駕駛汽車可能會大量充斥在交通系統之中。
所以,Uber與其花巨資來補貼中國市場與滴滴競爭,不如投入更多精力發展無人駕駛汽車。而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只要滴滴在中國發展的好,Uber也不會虧。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