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向中國消費者致歉,宣布永久停產Galaxy Note 7手機
針對此前Galaxy Note 7對中國消費者不公平的“歧視性”全球召回計劃,三星終于在今天下午對中國消費者道歉,并且宣布永久停產Note 7手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三星Galaxy Note 7爆炸門事件今日(10月11日)晚間又傳來最新消息。
今日韓國首爾綜指收盤下跌1.13%。受Note7事件影響,三星電子股價跌幅達8.04%,創2008年來最大跌幅,收于1,545,000韓元,意味著公司市值縮水約180億美元。
今日下午,中國三星電子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最新致歉聲明,公布了中國大陸地區停止銷售Note 7的決定,推翻了其此前堅稱的“國行版Note 7不存在安全隱患的說法”。
聲明公布了Note 7召回計劃,與今天上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的信息一致,并且,對近期Note 7燃損事件給消費者帶來的不安和困擾表示歉意。
聲明最后,三星表示,做“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的理念不會改變,表示“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最佳的產品體驗”。
致歉聲明的發布,主要是針對此前關于Note 7燃損事件全球發布的召回計劃中,三星在中國和其他地區而設立了雙重標準。這引發中國區消費者強烈地質疑與不滿。
事件回溯到今年8月中旬,三星趕在蘋果新品發布會之前,推出了全新的“戰略機型” Galaxy Note 7。作為三星高端機型Note系列的最新產品,Note 7曾被外界看作是與蘋果公司新iPhone對標的有力競品。
實際上,Note 7的雙面曲屏,2K高分辨率顯示屏,指紋識別,虹膜識別,IP68級防塵防水以及快充技術確實吸引了一大批消費者。還因需求太火爆,供貨不足,許多國家Note 7存在缺貨的情況。
然而很快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上市后短短兩周,在全球市場范圍內,Note 7在充電時或者充電后發現爆炸的消息逐漸曝光。
9月2日,三星不得不宣布召回在美國、韓國等10余國家和地區全部售回的Note 7手機。此時,Note 7已經在全球銷售了250萬臺,美國市場100萬臺。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召回計劃中并沒有把中國市場列入召回名單,如此雙重雙重標準的舉措,完全忽視了中國大陸地區用戶的感受。
這種“歧視性”政策引起了消費者強烈的不滿。當時三星對中國大陸消費者的解釋是,國行版Note 7電池與其他地區不同,不存在安全隱患。此時,有專業分析師的消息傳出,Note 7的故障有可能是智能手機內其他零部件導致的。
9月18日,中國網友爆料稱自己的Note 7爆炸了,三星回應稱,“發熱源并非電池本體,很大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
9月底,全球已經有100萬Note 7更換為安全版本。但有媒體報道,在美國市場已經發生了至少五宗Note 7新替換手機的電池發生燃燒的事件。美國一位用戶的“安全版”Note 7在關機的情況下冒煙起火。
針對中國市場,直至9月29日,三星還是發布聲明堅持國行版Note 7不存在安全隱患。
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顯示,截至9月14日,Note 7發生的燃損事件在美國已經高達70多起。截至目前,Note 7手機在中國大陸市場已經發生了20起過熱和燃燒事故。
在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察司進行約談和啟動缺陷調查的情況下,終于,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于今日正式宣布召回在中國售出的共計19萬臺Note 7手機。
三星今天下午還宣布,出于用戶安全考慮,將永久停產Note 7手機,回應了此前路透社披露的三星將永久性停產這款旗艦手機的傳聞。
三星表示,正與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合作,調查近期報道的Note 7手機問題,并要求持有Note 7原始手機和置換機的用戶關機,并停止使用。(鈦媒體記者李程程整理報道)
以下為三星中國的最新聲明:
尊敬的中國消費者:
對于近期Galaxy Note7燃損事件給消費者帶來的不安與困擾,我們表示誠摯的歉意。
我們高度重視近期在國內外發生的Galaxy Note7燃損事件,為了確保中國消費者能夠安心使用我們的產品,我們決定主動在中國大陸地區停止銷售國行版Galaxy Note7產品,并召回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的全部國行版Galaxy Note7產品。
對國行版Galaxy Note7產品退貨或更換其他產品等具體召回措施,我們已經積極主動地與相關政府部門進行了溝通。我們保證,將竭盡全力確保相關措施的實施在方便且有效率的情況下進行。如有進一步相關信息,我們將通過三星電子官網(www.samsung.com)進行公布,消費者也可以通過三星電子售后服務中心(400-810-5858)了解具體情況。
對于給中國消費者帶來的不便,我們再次表示真誠的歉意,三星電子堅守“做中國人民喜愛的企業,貢獻于中國社會的企業”的承諾,秉持質量和服務第一的信念,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最佳的產品和體驗。
2016年10月11日
中國三星電子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